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青年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快速地成长起来,提高业务水平,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针对青年教师的现状,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以“问”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通过以老带新的“一帮一”活动,反复探讨如何利用建构的四维模型针对各个教学环节设计出主要问题.
关键词:
青年教师;成长;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学;设问;标准;四维模型;教学设计
一、新课程下青年物理教师的现状
现今的教学制度和高考压力下,很多的青年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改作、辅导,疲于应付,缺乏长远打算,只能直面低效,在痛苦中挣扎,慢慢摸索、积累,一方面冲淡了教书育人的乐趣,另一方面延长了教师的成长周期,从而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更有甚者,为了有一个考试的好成绩,只能把更多的痛苦转嫁给学生.
二、新课程下青年物理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提高物理教学成效
2006年底有幸到东莞市玉兰中学担任物理的教学工作,第一个学期普遍存在以上的一些问题,以至成绩相对滞后.但经过接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教学成绩稳步上升,所任教班级均在年级前列,每次平均分均超市平均分.总结发现,青年教师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起来,与以下的三点息息相关.
1.以“问”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思维
一堂好的物理课总离不开教师一系列恰如其分的引导设问.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巧妙设问,有效促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一位青年教师来说,学会提问,精心地设计问题,是教学设计的入门功夫.
新课程下,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设置有效设问?既要顾及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要根据学生已学相应物理知识的发展水平或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实际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班级中不同智力与物理学习水平学生的差异性,尽量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从所设问题中得到相关信息引起积极思考并组织回答.而且设问的角度和方式不同,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通过反复的思考,摸索,通过大量的实验课对比研究,依据有效设问的具体标准,我们构建了有效设问规律的四维模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任何课堂教学都是以时间为序展开的,同样有效设问的提出顺序也必须以时间为序.所以我们选取时间为一个维度,使设问按时间的先后依次排列在时间轴上展开,而每一个设问由“教学三维目标”、“学情分析”、“设问类型和方式”三个维度进行定位.如图1所示.
由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有效设问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对所设问题的“定位”和“展开”.“定位”需要综合考虑“教学三维目标”、“学情分析”、“设问类型和方式”三个维度,而“展开”则应主要考虑该问题在整个教学时间链中的地位和发问时机或顺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针对各个教学环节依据四维模型图式设计出主要问题.然后对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依据四维模型图式设计好环节之间的衔接问题.最后把各环节中的主要问题逐步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同时注意每个问题的展开顺序与层次递进关系或逻辑关系,使小问题得以串联,与主要问题及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可用如图2展现.
2.“一帮一”结队,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一帮一”的活动,使初出校门的我在各位经验丰富教师的帮助下迅速成长起来.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想有一个长足的发展,青年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经验丰富老教师的传帮带,我校就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在钟伟群和刘雪兰老师的指导下,克服种种困难,适应了紧张的教学.
钟伟群和刘雪兰老师以身作则,是年轻老师表率.耐心细致,全面关怀.在思想、师德、作风、教学、教育、进修、生活等方面,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指导探索,开展教研.介绍或提供学习的参考资料(包括教学、教育、课外活动、专业进修、教育理论、教学试验、教材教法等方面资料),协助制订进修计划和研究项目,提出要求及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研究,提高本人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勇于改革,锐意创新.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言传身教,在青年教师中起示范作用.
在钟伟群和刘雪兰老师的熏陶下谦虚诚恳,主动求学.掌握规律,创出风格.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熟悉中学教材与教法,初步掌握教育规律,并注意形成自己的风格.广纳意见,博采众长.旁听刘老师的课,并尽量多听其他教师(如同年级的肖峰老师、张强老师)的课,以便吸收更多的经验,加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实践,争挑重担.所教班级初二(4)班,初二(5)班,初二(6)班物理基础均较为扎实.
3.及时反思,探索研磨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老师的成长,不是一阵风,不是一次两次的培训就能实现的事.这需要我们长期的学习,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关键词:
青年教师;成长;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学;设问;标准;四维模型;教学设计
一、新课程下青年物理教师的现状
现今的教学制度和高考压力下,很多的青年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改作、辅导,疲于应付,缺乏长远打算,只能直面低效,在痛苦中挣扎,慢慢摸索、积累,一方面冲淡了教书育人的乐趣,另一方面延长了教师的成长周期,从而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更有甚者,为了有一个考试的好成绩,只能把更多的痛苦转嫁给学生.
二、新课程下青年物理教师如何快速成长,提高物理教学成效
2006年底有幸到东莞市玉兰中学担任物理的教学工作,第一个学期普遍存在以上的一些问题,以至成绩相对滞后.但经过接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教学成绩稳步上升,所任教班级均在年级前列,每次平均分均超市平均分.总结发现,青年教师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起来,与以下的三点息息相关.
1.以“问”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思维
一堂好的物理课总离不开教师一系列恰如其分的引导设问.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巧妙设问,有效促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一位青年教师来说,学会提问,精心地设计问题,是教学设计的入门功夫.
新课程下,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设置有效设问?既要顾及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要根据学生已学相应物理知识的发展水平或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实际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班级中不同智力与物理学习水平学生的差异性,尽量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从所设问题中得到相关信息引起积极思考并组织回答.而且设问的角度和方式不同,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通过反复的思考,摸索,通过大量的实验课对比研究,依据有效设问的具体标准,我们构建了有效设问规律的四维模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任何课堂教学都是以时间为序展开的,同样有效设问的提出顺序也必须以时间为序.所以我们选取时间为一个维度,使设问按时间的先后依次排列在时间轴上展开,而每一个设问由“教学三维目标”、“学情分析”、“设问类型和方式”三个维度进行定位.如图1所示.
由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有效设问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对所设问题的“定位”和“展开”.“定位”需要综合考虑“教学三维目标”、“学情分析”、“设问类型和方式”三个维度,而“展开”则应主要考虑该问题在整个教学时间链中的地位和发问时机或顺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针对各个教学环节依据四维模型图式设计出主要问题.然后对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依据四维模型图式设计好环节之间的衔接问题.最后把各环节中的主要问题逐步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同时注意每个问题的展开顺序与层次递进关系或逻辑关系,使小问题得以串联,与主要问题及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可用如图2展现.
2.“一帮一”结队,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一帮一”的活动,使初出校门的我在各位经验丰富教师的帮助下迅速成长起来.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想有一个长足的发展,青年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经验丰富老教师的传帮带,我校就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在钟伟群和刘雪兰老师的指导下,克服种种困难,适应了紧张的教学.
钟伟群和刘雪兰老师以身作则,是年轻老师表率.耐心细致,全面关怀.在思想、师德、作风、教学、教育、进修、生活等方面,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指导探索,开展教研.介绍或提供学习的参考资料(包括教学、教育、课外活动、专业进修、教育理论、教学试验、教材教法等方面资料),协助制订进修计划和研究项目,提出要求及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研究,提高本人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勇于改革,锐意创新.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言传身教,在青年教师中起示范作用.
在钟伟群和刘雪兰老师的熏陶下谦虚诚恳,主动求学.掌握规律,创出风格.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熟悉中学教材与教法,初步掌握教育规律,并注意形成自己的风格.广纳意见,博采众长.旁听刘老师的课,并尽量多听其他教师(如同年级的肖峰老师、张强老师)的课,以便吸收更多的经验,加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实践,争挑重担.所教班级初二(4)班,初二(5)班,初二(6)班物理基础均较为扎实.
3.及时反思,探索研磨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老师的成长,不是一阵风,不是一次两次的培训就能实现的事.这需要我们长期的学习,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