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论的角度进入教材文本解读的途径探究--以《昆明的雨》为例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9683318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汪曾祺“语言本体论”的视角来解读《昆明的雨》,首先能读出文章选材多样、言简意远的“内容性”,其次是诗画互和、风俗浓郁的“文化性”,再次是微言大义、含蓄留白的“暗示性”,最后是乐韵贯通、话题勾联的“流动性”,这四个方面有力折射出汪曾祺散文中深厚的“昆明情结”。
其他文献
农村饮用水供给作为人类饮水供给的一部分.是人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然而当前农村饮水问题还比较突出,为此从农村应用水供给现状出发,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
摘 要 中学语文教育,既要包含对遣词造句、阅读写作方法的教学,也要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而杜甫的诗歌便是很好的教材。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分析杜甫诗歌的价值,以图借杜甫诗歌中的“士人精神”定位生活的意义,让杜甫诗歌中的“民胞情怀”润泽年轻的灵魂,用杜甫诗歌中的“生命力量”破除人生的阴霾。   关键词 杜甫;詩歌;士人精神;民胞情怀;生命力量  中学阶段,很多学生对杜甫的许多诗歌可谓是耳熟
摘要许多中学生中存在着讨厌体育的现象。本文从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学生个性特点及改革教育方式,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探索改善厌学体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关键词激发;厌学体育行为;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77-01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学生身体迅速成长,体态上出现 新的变化,男女生差别更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