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选择性肠道去污(SDD)和盲肠造口、结肠灌洗对猪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健康长白种猪23头,体重16 kg~22 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4组
【机 构】
:
510010,广州市,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全军临床麻醉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选择性肠道去污(SDD)和盲肠造口、结肠灌洗对猪急性重症胰腺炎(ASP)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选健康长白种猪23头,体重16 kg~22 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4组:组Ⅰ:假手术对照组(n=5);组Ⅱ:ASP对照组(n=6);组Ⅲ:ASP+SDD预防组(n=6):组Ⅳ:ASP+盲肠造口、结肠灌洗组(n=6).在麻醉状态下,进腹向胰总管注入1 ml/kg·BW 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内含8 000~10 000 BAEE单位胰蛋白酶/ml,pH7.6)诱导ASP.假手术对照组以0.9%NaCl磷酸盐缓冲液取代5%牛磺胆酸钠混合液.分别于ASP诱导前30 min、诱导后6 h、24h、48h、72 h采集腔静脉血作内毒素(LPS)测定(鲎试剂法).ASP后72 h,采集门、腔静脉血及大小肠系膜淋巴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胰腺组织作系列细菌定量培养和细菌鉴定.结果:预防性SDD不仅可非常显著地降低粪便培养中肠杆菌数(P<0.01),而且使血浆LPS水平明显下降,血和组织器官中移位细菌数量明显降低.盲肠造口、结肠灌洗亦可有效地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组织器官中移位细菌数量.结论:预防性SDD或盲肠造口/结肠灌洗均可有效地减少胰腺炎性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尤其后者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以脂质体为载体介导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转染人膀胱癌EJ细胞,促进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EJ细胞的生长抑制.方法利用脂质体为载体将针对端粒酶RNA模板区的asODN转染膀胱癌EJ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率;PCR-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MTT法检测反义寡核苷酸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结果脂质体介导的asODN在膀
目的 为缓解和控制慢性肺病(COPD)患者的症状,消除和减少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和对心里的影响,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62例采用药物治疗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结果 呼吸功能锻炼的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症状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前有所提高.呼吸功能障碍程度在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中有明显改善.结论 呼吸功能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
膀胱肿瘤是我国的泌尿外科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其中浅表性移性细胞癌占其中的大部分.虽然这种肿瘤恶性度不高,较少发生转移,但手术后易复发或再发是其特点.为此人们开始应用术后膀胱灌注抗肿瘤药物来预防或延长肿瘤的复发.而在用药的种类,用药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其临床效果也有差别.我们自1991年起应用不同种类的抗肿瘤药物,并用不同的方法对几种抗肿瘤药物在预防肿瘤复发上进行临床观察,即将1991年~1999
目的 探讨责任制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本中心透析的186例MHD患者,采用前后对照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责任制健康教育:首次行血液透析的管床护士即为责任制健康教育护士,即患者在本中心接受规律透析治疗开始,循环进行宣教,通过提问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计划性对薄弱环节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随机健康教育.结果 责任制
目的 探讨对孕前尿路结石进行预处理的适应证与临床价值.方法76例孕前获诊尿路结石患者按随机与自愿原则分为预处理组35例和待处理组41例.其中预处理组肾结石16例18侧、输尿管结石19例23侧,属孤立肾1例,根据结石类型、部位在孕前采用体外震波碎石(ESWL)、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取石(PCNL);待处理组肾结石18例21侧、输尿管结石23例27侧,孕前定期复查.监测两组受孕及孕后继发尿路积水、肾绞痛
目的 系统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早期护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8项RCT纳入研究.HAMD评分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Z=25.24,P<0.00001;WMD=-4.46,95% CI:4.81 ~4.12),观察组HAMD评分>18分的抑郁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目的 探讨乙肝复发患者的遵医行为,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对98例乙肝复发患者遵医行为调查分析,内容包括合理饮食、合理休息、适当运动、保持稳定情绪、戒烟酒、正规用药、定期复查及消毒隔离等,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遵医行为有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科学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增强患者自我监控和自我保健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98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4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按系统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提高了RA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临床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膀胱内前列腺突起程度(IPP)与常用BPH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经腹B超(TAUS)测量54例BPH住院患者的IPP,将IPP与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排尿后残余尿(PV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4例年龄平均(67.63±9.33)岁,IPSS(18.93±5.52)分,PVR(183.26±115.87)ml,PV(47.80±24.88)ml,IPP
消化性溃疡(PU)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其中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PU是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发性慢性疾病.西方学者统计的患病率约为10%,我国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1].PU是一个慢性、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发病和心理状态、饮食习惯等有关,健康教育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