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lilia)为主要条件致病菌和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之一,该菌感染多发生于老年人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87%的患者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在呼吸科病房分离率高达3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病死率达4l%[1-2]。
【机 构】
:
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科,解放军第三○七医院,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呼吸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lilia)为主要条件致病菌和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之一,该菌感染多发生于老年人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87%的患者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在呼吸科病房分离率高达3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病死率达4l%[1-2]。
其他文献
医学检验旨在为诊断、治疗和预防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状况提供实验室信息,医学检验在给出临床样本检验结果量值的同时,还必须给出相应的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以使临床医师能够参考检验结果,对患者的病情或健康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估.对医学检验结果的解释,也就是经过与参考区间的比较而做出决定的过程,这也正是"医学检验"与"分析测量"的不同所在,后者仅以确定被测物量值为目的。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也是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不典型,白细胞尿和菌尿的检出是其筛检和确诊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对尿中白细胞和细菌检验项目和技术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做了简要概述。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肝移植围术期的出血是一个棘手问题,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有完善的实验室监测及合理的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凝血系统、纤溶系统会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本研究对2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止血和凝血功能参数进行动态观察。
编辑同志: 贵刊2008年第3期刊登了杨绍敏等[1]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17例临床与实验室诊断分析>一文,中作者使用氟康唑(FCA)加两性霉素B(AmB)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M)的患者进行治疗,将FCA作为推荐药物使用.笔者认为治疗药物选择存在不妥。
编辑同志: 阅读贵刊2008年第3期李琼芬等[1]的<外周血涂片中检出组织胞浆菌一例>一文,者认为该病例的诊断缺乏真菌培养的资料,从末梢血涂片中出现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即判定为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难以使人信服,其实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也可见于血涂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与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非常相似,多数检验人员对其
膀胱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占膀胱肿瘤的90%以上.肿瘤的发生是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和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甲基化是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 建立细菌革兰阴、阳性菌双重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探讨其检测败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在高度保守区自行设计通用引物和革兰阴性和阳性分型探针,选取临床较常见的35株菌株进行细菌革兰双检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对临床疑为败血症的512例新生患儿分别做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和血培养检测.结果 细菌革兰双检荧光定量PCR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稳定检测到1
神经母细胞瘤(NB)是源于神经嵴的恶性胚源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儿童颅外实体肿瘤之一,占儿童恶性肿瘤的8%~10%,发病率居儿童恶性肿瘤的第3位或第4位,恶性度极高。
脲原体是引起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包括2个生物群,14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1、3、6、14属于生物Ⅰ群,其余10个血清型属于生物Ⅱ群.后来,Femández Molina等[1]对脲原体进行基因分析,又把其分为2个基因群Ureaplasma parvum(微小脲原体,Up)和Ureaplasma urealyticlun(解脲脲原体,Uu),分别与生物á和Ⅱ群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