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法洞穴沉积物(石笋)年龄的研究

来源 :沉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00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高精度热电离质谱技术测定石笋的年龄 ,初步建立了热电离质谱铀系年龄的方法。 4个样品的测定结果复现性较好 ,铀含量、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与标准值吻合 ,数据的精度大大提高 ,显示了质谱铀系年龄方法具有样品量少、时间短、精度高的优点
其他文献
应用荧光显间法,首次对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泥质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下第三系泥质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厅划分为顺层富集型,分散型和局部富集型第三种类型。有机质呈颉层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天然气中甲烷及其同系物的δ^13C排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具正序分布特征的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后可产生具反序分布特征的天然气。相应地,两种具反
通过对冀东蓟玉、车轴山,开平三煤田地层剖面观测、岩矿鉴定、粒度分析、岩石化学、氧同位素组成及K-Ar绝对年龄测定,发现在晚古生代煤系中含3—7层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含角砾
本文详细分析了该组沉积物的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古生物特征,认为毛毛隆组是一套具有斜坡沉积特征的沉积物,是在沉积盆地不断裂陷的环境中形成的.
我国沿岸晚第四纪砂坝-泻湖体系可以分为海侵型、海退型、稳定型和局部海侵型,其理想分布模式为:海侵型分布于大陆架至冰后期最大海侵线之间的沉积层下部;海退型形成于最大海
晚更新世末期中国陆架的古环境与北美洲和欧洲都不相同,前者发育了劳伦泰德冰原,后者出现了斯堪狄纳维亚冰原;亚洲大陆不但未生成大陆冰源,反而出现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沙漠
利用物源方向综合判识方法,通过吐哈盆地草地1井中侏罗统与物源式岩性特征以及草南1井与邻井地层厚度,岩石学特征和沉积相时空分布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认为其物源应来自盆地南部的觉
本文运用热解气相色谱技术探讨了我国一些含煤油气盆地中煤系源岩热解产物的组成特征及意义。研究表明,不同盆地煤系源岩热解产物的差异主要表现在C^+5正构烷烃+正构烯烃含量和芳环
本文采用中子活化方法分析了晚震旦-早寒武纪19件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发现硅质岩石REE配分形式有着复杂的变化,初步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台地型”、“红海型”及两种特殊的配分形
利用GHM烃分析仪对水驱模拟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采出原油进行分析,研究其原油组成的变化规律,探索原油组成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实验表明:原油的采出程度与采出流体PV数之间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