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新增三位外籍编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l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患者男,42岁,主因“间断乏力5年”于2013年3月收入我科。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伴间断恶心,不伴呕血、黑便,腹部B超示胃底、体胃壁不规则增厚,腹部CT示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明显粗大。2008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行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提示胃病变、贲门多发息肉以及黏膜上皮增生,予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后仍反复出现贫血,血红蛋白36g/L,骨髓活检提示粒红巨三系增生(符合缺铁性贫血)、骨髓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于2003年10月19日~22日在济南召开了全国食管疾病诊断治疗研讨会,会议对学会1999年8月烟台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其内容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2004年2月7日学会又进行了讨论、统一,综合整理如下.
患者男,67岁,2003年因大便性状改变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遂于我科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分别于2006年11月20日、2006年12月27日、2007年4月13日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这3次的病理结果分别为:(乙状结肠)管状腺瘤,上皮轻度异型增生;(降乙交界)大肠黏膜慢性炎症,部分腺瘤样增生;(盲肠)早期管状腺瘤。患者在多次检查过程中阑尾开口均未见明显异常。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目前已知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过程及氧自由基损伤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糖皮质激素和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糖皮质激素只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中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中只在5-氨基水杨酸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用,而不作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初始治疗用药。近几
患者女,37岁,因间断性腹痛、腹泻1年,要求行无痛肠镜检查入院.无痛肠镜检查于下午进行,麻醉诱导期给予氟芬合剂2 ml,咪唑安定2 mg,阿托品0.3 mg静脉注射,而后给予得普利麻首量60 mg静脉注射.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行肠镜检查,由于肠镜检查进行不很顺利,整个过程耗时较长,其间多次追加得普利麻,总计230 mg.患者于检查完成后5 min后苏醒,无明显不适,一夜睡眠尚可.于次日患者出现平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是肝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并不多见.1998年5月至今我院消化内科收治胰腺癌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6例,现报告如下,旨在探讨RPH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与传统的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不同,其具有c-kit(CD117)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和一些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如何早期确诊GISTs并判断其分化方向和程度对制订治疗策略,防止转移与复发极为重要.一些学者应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观察了上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在世界医学史上至少始于公元4世纪,但是直到近几年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13年,FMT首次被写入美国医学指南,用于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的治疗”。同时,其在国内外用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肠内外疾病的治疗,也已引起
给予空肠营养可使不能经口进食患者吸收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1],因此已在ICU危重病患者中广泛使用。目前,临床常用的空肠营养方法主要有鼻肠管空肠营养、经皮胃肠造瘘空肠营养等。5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鼻肠管肠内营养较鼻胃管肠内营养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更低,而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
1.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肠镜检查发现巨大有蒂息肉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2~80岁,平均50岁,予内镜下电切术,息肉直径2~5cm。病变位于乙状结肠10例,降结肠4例,横结肠2例,升结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