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与癌症相互纠葛
如今,糖尿病已家喻户晓,人们对于糖尿病的危害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癌症的高发也令人触目惊心,更是成为慢性病致死的头号杀手。新的研究发现,这看似不相干的两种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7年《美国医学会杂志》一项研究称,空腹血糖高于7.8毫摩尔/升的人群死于癌症的几率比低于5.6毫摩尔/升者高25%;日本一项对成年人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癌症,特别是某些特殊的组织,如胰腺和肝脏;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发现,有糖尿病的男性患癌症的几率比无糖尿病的男性高27%;在糖尿病前期,患癌风险增加15%。不但如此,2型糖尿病还可能增加癌症死亡风险。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癌症呢?简单地说,糖尿病和癌症之间有一些相近的病理生理联系,2型糖尿病往往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体内过量的胰岛素促使肝脏、胰腺等器官的癌细胞生长;糖尿病也可改变性激素的水平,易引发女性卵巢癌和男性前列腺癌;长期高血糖造成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另外,糖尿病某些基因突变也会导致患癌风险增加。
另一方面,某些癌症也会导致糖尿病,约80%的胰腺癌患者有糖代谢异常,30%~40%表现为糖尿病,主要是胰腺癌破坏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另外肝癌患者由于肝脏功能下降,对血糖的处理能力减弱,亦可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癌症,首先会面临精神上的考验,毕竟多数人会谈癌色变,出现恐惧、焦虑、失眠甚至自暴自弃;情绪是血糖的重要影响因素,巨大的精神打击将会显著升高血糖,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其次,当患者逐渐接受癌症的事实并开始着手进行治疗,医生也要面临挑战,因为糖尿病患者手术的风险更大,需要考虑血糖控制在什么水平适合手术,术后切口是否好愈合,患者本身机体免疫力降低后是否能承受放疗、化疗等;反过来,一些化疗药物以及患者需要增加营养摄入等情况又会影响血糖控制。所以,糖尿病碰上癌症还真是问题不少,需要医护人员不断研究,患者积极配合,共同寻找更为合理的解决办法。
肝癌、胰腺癌、乳腺癌与糖尿病关系更密切
糖尿病与癌症的关系,以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等关系更为密切。糖尿病患者大多有脂肪肝,可能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乏力、消瘦、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等);胰腺癌与饮酒以及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有关,可出现腹痛、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恶性度高,不易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表现为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疼痛、腹部包块等;结肠直肠癌在高脂肪饮食者中发病率较高,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膀胱癌常表现为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有研究表示,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危险因素,30%~50%的膀胱癌是由吸烟引起的;乳腺癌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肥胖、基因突变等均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早期症状不典型,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明显时可有乳腺肿块、乳头溢液、局部皮肤改变等。
易患癌症的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增长,癌症的风险上升;相对于女性,癌症更常见于男性;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更易患肿瘤;相对于体重正常者,超重和肥胖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癌风险,尤其是腹型肥胖危害更大。腰围是反映腹型肥胖的指标,能预测肿瘤风险,研究显示,肥胖是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和食管癌等肿瘤的危险因素,多达三分之一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有说法称“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一些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也会增加癌症风险。研究发现,吸烟与癌症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饮酒会增加患癌风险,尤其是对于女性每天超过一杯、男性每天超过两杯者;饮食不当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者。
上述这些原因,有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但大多数病因都与生活方式有关,属于可控制的因素,需要我们以正确的知识改变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的治疗会增加患癌风险吗
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称,某些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会增加肿瘤风险,部分糖尿病患者对此非常顾虑,也很纠结,既想好好控制血糖,又怕得癌症。
众多专家研究认为,这些研究有的来自于动物实验,有的存在局限性,目前还不能确定与人类是否有关联。现在临床使用的糖尿病药物是安全的,一些药物已在临床中长期使用,远期安全性较好,甚至一些降糖药物可能有防癌作用,而且降糖治疗达标所带来的益处更重要,医生会权衡利弊,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降糖药物。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举个例子,胰岛素是部分糖尿病治疗不可或缺的武器,可是胰岛素是把双刃剑,应用得当会从中受益,若使用不当,将会带来诸多问题,如低血糖、饮食无节制、增重等,反而增加了患癌风险。而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滥用的问题相当普遍,本来只需要小剂量注射胰岛素甚至无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却在大量应用胰岛素,结果可想而知。究其原因,患者不懂也不看病,自己在家随意加量,这很危险。因此,我们呼吁每位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怕麻烦,坚持到正规医院随诊,避免药物的不当应用。
糖尿病患者癌症的防治
谈到糖尿病患者如何防治癌症,大家都清楚,癌症到了晚期,基本上就无力回天,因此重在预防和早期发现。糖尿病和许多癌症可能由共同的危险因素导致,如老龄化、肥胖、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如若吸烟、酗酒,则情况更为糟糕,因此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包括健康饮食(如减少红肉与加工肉类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及谷物类饮食、适量吃水果等)、戒烟限酒、坚持运动(每周至少五天,每次约30分钟快走或相似强度的活动)、保持理想体重等,既可以降低癌症的患病风险,改善预后,也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必要的体检,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胸片、B超等,可以大大提高早期发现肿瘤的几率。若出现前面提到的一些症状应及时就诊,不可大意,即使您的血糖仅轻度升高,仍然需要规律复查。另外,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能够使糖尿病患者的患癌风险降低50%,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抗癌的保护性作用,且该药已被列入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当专科医生为您处方二甲双胍时,应当克服对于药物副作用的恐惧。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与癌症关系中更多的答案会浮出水面。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地治疗糖尿病,规律复查,定期进行体检,对身体的异常情况不要轻易放过,最大限度地做好糖尿病合并癌症的防治工作。
如今,糖尿病已家喻户晓,人们对于糖尿病的危害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癌症的高发也令人触目惊心,更是成为慢性病致死的头号杀手。新的研究发现,这看似不相干的两种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7年《美国医学会杂志》一项研究称,空腹血糖高于7.8毫摩尔/升的人群死于癌症的几率比低于5.6毫摩尔/升者高25%;日本一项对成年人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癌症,特别是某些特殊的组织,如胰腺和肝脏;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发现,有糖尿病的男性患癌症的几率比无糖尿病的男性高27%;在糖尿病前期,患癌风险增加15%。不但如此,2型糖尿病还可能增加癌症死亡风险。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癌症呢?简单地说,糖尿病和癌症之间有一些相近的病理生理联系,2型糖尿病往往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体内过量的胰岛素促使肝脏、胰腺等器官的癌细胞生长;糖尿病也可改变性激素的水平,易引发女性卵巢癌和男性前列腺癌;长期高血糖造成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另外,糖尿病某些基因突变也会导致患癌风险增加。
另一方面,某些癌症也会导致糖尿病,约80%的胰腺癌患者有糖代谢异常,30%~40%表现为糖尿病,主要是胰腺癌破坏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另外肝癌患者由于肝脏功能下降,对血糖的处理能力减弱,亦可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癌症,首先会面临精神上的考验,毕竟多数人会谈癌色变,出现恐惧、焦虑、失眠甚至自暴自弃;情绪是血糖的重要影响因素,巨大的精神打击将会显著升高血糖,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其次,当患者逐渐接受癌症的事实并开始着手进行治疗,医生也要面临挑战,因为糖尿病患者手术的风险更大,需要考虑血糖控制在什么水平适合手术,术后切口是否好愈合,患者本身机体免疫力降低后是否能承受放疗、化疗等;反过来,一些化疗药物以及患者需要增加营养摄入等情况又会影响血糖控制。所以,糖尿病碰上癌症还真是问题不少,需要医护人员不断研究,患者积极配合,共同寻找更为合理的解决办法。
肝癌、胰腺癌、乳腺癌与糖尿病关系更密切
糖尿病与癌症的关系,以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直肠癌、膀胱癌、乳腺癌等关系更为密切。糖尿病患者大多有脂肪肝,可能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乏力、消瘦、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等);胰腺癌与饮酒以及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有关,可出现腹痛、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恶性度高,不易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表现为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疼痛、腹部包块等;结肠直肠癌在高脂肪饮食者中发病率较高,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膀胱癌常表现为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有研究表示,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危险因素,30%~50%的膀胱癌是由吸烟引起的;乳腺癌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肥胖、基因突变等均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早期症状不典型,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明显时可有乳腺肿块、乳头溢液、局部皮肤改变等。
易患癌症的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增长,癌症的风险上升;相对于女性,癌症更常见于男性;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更易患肿瘤;相对于体重正常者,超重和肥胖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癌风险,尤其是腹型肥胖危害更大。腰围是反映腹型肥胖的指标,能预测肿瘤风险,研究显示,肥胖是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和食管癌等肿瘤的危险因素,多达三分之一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有说法称“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一些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也会增加癌症风险。研究发现,吸烟与癌症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饮酒会增加患癌风险,尤其是对于女性每天超过一杯、男性每天超过两杯者;饮食不当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者。
上述这些原因,有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但大多数病因都与生活方式有关,属于可控制的因素,需要我们以正确的知识改变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的治疗会增加患癌风险吗
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称,某些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会增加肿瘤风险,部分糖尿病患者对此非常顾虑,也很纠结,既想好好控制血糖,又怕得癌症。
众多专家研究认为,这些研究有的来自于动物实验,有的存在局限性,目前还不能确定与人类是否有关联。现在临床使用的糖尿病药物是安全的,一些药物已在临床中长期使用,远期安全性较好,甚至一些降糖药物可能有防癌作用,而且降糖治疗达标所带来的益处更重要,医生会权衡利弊,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降糖药物。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举个例子,胰岛素是部分糖尿病治疗不可或缺的武器,可是胰岛素是把双刃剑,应用得当会从中受益,若使用不当,将会带来诸多问题,如低血糖、饮食无节制、增重等,反而增加了患癌风险。而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滥用的问题相当普遍,本来只需要小剂量注射胰岛素甚至无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却在大量应用胰岛素,结果可想而知。究其原因,患者不懂也不看病,自己在家随意加量,这很危险。因此,我们呼吁每位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怕麻烦,坚持到正规医院随诊,避免药物的不当应用。
糖尿病患者癌症的防治
谈到糖尿病患者如何防治癌症,大家都清楚,癌症到了晚期,基本上就无力回天,因此重在预防和早期发现。糖尿病和许多癌症可能由共同的危险因素导致,如老龄化、肥胖、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如若吸烟、酗酒,则情况更为糟糕,因此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包括健康饮食(如减少红肉与加工肉类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及谷物类饮食、适量吃水果等)、戒烟限酒、坚持运动(每周至少五天,每次约30分钟快走或相似强度的活动)、保持理想体重等,既可以降低癌症的患病风险,改善预后,也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必要的体检,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胸片、B超等,可以大大提高早期发现肿瘤的几率。若出现前面提到的一些症状应及时就诊,不可大意,即使您的血糖仅轻度升高,仍然需要规律复查。另外,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能够使糖尿病患者的患癌风险降低50%,对糖尿病患者具有抗癌的保护性作用,且该药已被列入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当专科医生为您处方二甲双胍时,应当克服对于药物副作用的恐惧。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与癌症关系中更多的答案会浮出水面。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地治疗糖尿病,规律复查,定期进行体检,对身体的异常情况不要轻易放过,最大限度地做好糖尿病合并癌症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