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不同关节线位置对膝关节产生的生物力学效应,为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临床手术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方法根据正常志愿者(男性,30岁,165 cm,60 kg)膝关节CT扫描数据和单间室膝关节假体三维扫描数据构建正常膝关节和单髁置换三维模型。基于对象特异性非均匀材料属性赋值方法,构建正常膝关节和3种不同关节线位置(-3 mm、0 mm和3 mm)的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有限元模型。以胫骨关节面为起始面,从上往下每隔2 mm取1截面,共取5个截面。分别在5个截面的内外侧平台面各均匀选取30个节点,以节点等效应力平均值表示内外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的应力水平,以定量比较不同模型间应力水平差异。
结果聚乙烯垫片上表面应力均值在0、-3和+3 mm关节线高度分别为14.84、26.81和20.86 MPa,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vs-3=4.896,P0vs-3=0.000;t0vs+3=3.455,P0v+3=0.008;t-3vs+3=2.579,P-3vs+3=0.020)。胫骨侧假体上表面应力均值在0、-3和+3 mm关节线高度分别为29.69、50.49和39.99 MPa,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vs-3=5.675,P0vs-3=0.000;t0vs+3=4.755,P0v+3=0.001;t-3vs+3=4.783,P-3vs+3=0.000)。当关节线处于0 mm高度时,胫骨平台内外侧应力水平与正常膝关节最为接近;当关节线处于-3 mm高度时,内侧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假体上表面接触应力相比于0 mm关节线位置,分别增加81%和70%,而外侧胫骨平台松质骨的应力增加8.7%;当关节线处于+3 mm高度时,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假体上表面接触应力相比于0 mm关节线位置的增幅较-3 mm关节线小,分别为41%和35%。而外侧胫骨平台松质骨的应力相比于0 mm关节线下降55.6%。
结论在膝关节单髁置换中,只有保持良好的关节线位置,才有助于保证膝关节内外侧间室的应力水平和传递路径同正常膝基本一致,从而降低聚乙烯垫片的过早磨损、胫骨假体下沉以及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