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虚拟空间的性沉迷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就意味着背叛或者通奸? 我本打算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所以我订阅了《大西洋月刊》的新闻邮件,没想到在这样一本高尚的杂志上,看到了一则八卦新闻。新闻的主角,女的叫克利斯蒂·布林克利,是一位50多岁的超级名模,男的叫库克,是一位40多岁的建筑师,这对夫妻从两年前开始打离婚官司,“为什么离婚”说来一点儿不稀奇,丈夫有外遇了,他和21岁的助手睡觉,被老婆发现。他这位助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空间的性沉迷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就意味着背叛或者通奸?
我本打算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所以我订阅了《大西洋月刊》的新闻邮件,没想到在这样一本高尚的杂志上,看到了一则八卦新闻。新闻的主角,女的叫克利斯蒂·布林克利,是一位50多岁的超级名模,男的叫库克,是一位40多岁的建筑师,这对夫妻从两年前开始打离婚官司,“为什么离婚”说来一点儿不稀奇,丈夫有外遇了,他和21岁的助手睡觉,被老婆发现。他这位助手,原来在一家糕饼店里打工,被库克先生发掘当助手,往电脑里输入一篇杂志上的文章,就得到1万英镑的酬劳,她和库克上床的时候可能还未满18岁,后面这段细节并不是《大西洋月刊》上的,而是一家英国小报报道的。
两人的官司主要是财产分割,以及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克利斯蒂·布林克利有过三次婚姻,前三个老公分别是作家、歌手、房地产商人,建筑师库克是她的第四任丈夫,离婚后布林克利说她不打算再结婚了,她分给库克的财产是210万美元。《大西洋月刊》关注此案的焦点是,布林克利在诉讼中指责丈夫每月在色情网站上花费3000美元,这说明库克没有家庭责任感,没有资格抚养孩子。该杂志提问,许多名人的离婚案都涉及到网络色情,这种虚拟空间的性沉迷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就意味着背叛或者通奸?
在对待色情材料上,男女之间向来存在很大的差异,去年在美国大学中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70%的女生从没有接触过色情网站,这一比例在男生中只有14%,男生中有50%每周都会上色情网站,这一比例在女生中只有3%。这似乎表明,沉迷于色情是男人的天生缺陷。最近30年来,随着录像带、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发展,色情业更容易地进入到私人领域,也势必更深地影响到家庭生活,如果你发现你的配偶经常浏览色情网站,那会怎么样?耶稣说过,如果一个男人充满欲望地看一个女人,那他心里就已经勾搭成奸。从这个角度看,布林克利助长了“奸情”的泛滥,她年轻的时候给《体育画报》拍摄过泳装专辑,那些封面照片就是为了吸引男人贪婪的目光。
《大西洋月刊》号称是美国知识分子的杂志,所以接下来的讨论非常学究气:暴力电子游戏的泛滥,并不等同于一个游戏的人会出门杀人,那么一个看黄网站的家伙到底是不是就背叛了家庭?什么叫“拟真”什么叫“失真”等等。看来这个问题的确给许多人造成了困惑,我看新浪网上就有两条,一女子抱怨丈夫沉迷于网络上的漂亮姑娘,担心自己失去魅力;一孩子想看动画片,发现他爸爸占据电视看毛片,就把他爸爸给举报了。
《洛杉矶时报》有个性专栏作家,专门为女性答疑解惑,她针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倒没什么特色,她说,这是男人的天性,要想跟他们凑合过,就应该容忍这一点,但也不一定假装自己都不知道,《纽约》杂志网站有个每周的栏目,读者匿名投稿,讲述自己一周来的性经历,下面就是网友留言。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说过,“对于一切低俗、露骨、粗野、贪婪、奴性的享受方式之否定,是神圣的文化领域之构成要件,同时也意味着对于懂得享受庄严、优雅、无私、高贵的人之肯定——其价值是那些俗人永远也无法体会的。这就是为什么艺术与文化消费总是有意识而且刻意或非刻意地在执行一种功能——把社会差异正当化。”我深深同意布迪厄的观点,但我忙活了两个晚上,从八卦新闻引申到认真的思考,最终陷入一帮性经历的描写,但好歹也看到了一点有用的东西。
政治按理说是严肃的,1996年美国大选,克林顿智囊团里两个小伙子,总结出5道问题,问群众5个问题,就知道他会把票投给谁,这5个问题中有4个和性有关,包括你怎么看待同性恋?你看色情网站吗?你怎么看待婚前性行为?你怎么看待出轨?唯一和性无关的问题是,信仰在你的生活中重要吗?如此看来,前4个问题都是和道德有关的问题。当然,在一个道貌岸然、伪善、谎言横行的国家,这样的测试题没什么用。
其他文献
深圳、北京这样的城市,在大约两年多的时间里,房价翻了一倍,居民根本买不起房。房价运行的不正常现象,必然存在大涨后再大跌的过程,直到与多数老百姓收入水平相吻合,房价才能稳定下来。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一种高档化、投机性特征。像深圳这样的城市,有不少的购房者是投机者,认为炒作一把就可以赚钱,房地产市场本身民生性的特点就难以得到体现,使得中低收入的老百姓买不起房。同时部分发展商也介入这个过程,参与了
虽然“佩琳效应”能维持多久还有待观察,但在副总统的提名上,麦凯恩似乎是棋高一着。 在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的党代表大会相继落下帷幕后,有关两党副总统竞选搭档的提名,在美国政坛和媒体引发不小的轰动,其效应还在继续发酵。一时间美国民众对副总统候选人的关注似乎超过对总统候选人的兴趣,颇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这在美国总统大选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可以说,两位总统候选人挑选的副总统竞选搭档都具有一定的讽刺意
作为保守党的一员,卡梅伦的改革思维有着更多撒切尔的成分,即认同保守主义的传统。 9月最新一期《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是英国保守党领袖大卫·卡梅伦,封面上的卡梅伦面带微笑,充满自信。美国人为封面配的标题显得意味深长:“微笑的背后:谁是大卫·卡梅伦?” 那么,卡梅伦是何许人也?杂志刊登了长达6页的特写,全方位展现了这位英国政治新贵和下届首相的有力竞争者。文章同时也认为英国政治开始向保守主义转向
对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最近的破产,国内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存在误读。作为中国最早进入华尔街任职并对华尔街有着深刻洞悉和丰富经验的金融专家,任康懋先生对此事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华尔街唾弃过度衍生品的标志 首先,雷曼是这轮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其最终被迫申请破产,是华尔街对过度的衍生产品唾弃的标志。 次贷的产品源头是抵押贷款债券(MBS),主要产生
你且“鹦鹉”你的,我自观望我的,这样的市场气候和信心指数,很有点问题。 前一阵子有位朋友发来一条短信,说:“万科是只鹦鹉!”我一时懵住。待到公司通知,台风“鹦鹉”正面袭击广东,深圳启动防灾警示系统,员工一律提前下班,顿时开悟:万科刮台风了! 什么台风?房子降价! 委实凑巧。就在深圳挂起蓝色、黑色台风警报的当口,当地所有媒体都登出万科“1计划”的广告,又是存1万优惠10万,又是付1元送全屋
但愿人们痛定思痛,以毒奶粉事件引发的广泛民意为契机来完善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并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2008年9月11日,甘肃省卫生厅首次披露该省内59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导致肾功能不全、1人死亡。随后,在全国很多省市都发现多个相似病例。在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被曝光之后,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0多家品牌的奶粉和液态奶也被检出三聚氰胺。随着被发现的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增
从“收益与风险对等”的角度看,明星既然分享了企业的利润,就理当分担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三鹿奶粉被查出三聚氰胺,曾为三鹿代言的明星邓婕、倪萍、花儿乐队也成了众矢之的。众多网友要求邓婕等人公开道歉,将代言费捐出来为患病婴幼儿治病。更有一位75岁的重庆老太太,去年喝了三鹿奶粉感到身体不适,现在打算将三鹿公司和邓婕告上法庭,向对方索赔一万元。 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出了问题,为产品代言的明星陷入尴
“艺术,城市的礼赞、生活的盛典”,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提出了这样一个大气磅礴的主题。 艺术:礼赞与盛典 转瞬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2008年就办到了第十届。 十年,是个总结;十年,是个检阅;十年,是个庆典。第十届艺术节将以新创演的大型舞剧《牡丹亭》拉开帷幕,以拥有126年历史的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的压轴演出落幕。其间将荟萃中外优秀演出52台以及日本文化周的8个项目,还有一系列的祝贺
周一上班,犹豫了一下。报上说了,9月22日为无车日,既是号召理应响应;但限行区域在四川路一带,与上班路线又“不搭界”。周一,历来是每周最拥挤的,中途周转换车,到单位肯定迟了。还是开车吧。卢浦大桥依旧来往车流如织,我从浦东开往浦西的车速标志,徘徊在个位数上。到报社停车,一看熟悉的车“们”都在,熙熙攘攘的,心中便有“又不是我一个人开车”的侥幸心理。本来,图个方便,也为避风避雨,买辆实用的车,结果是花钱
理解契约与严格执行契约完全不同,理解只需要起码的理性与教育,严格执行则需要市场与法治环境的长期熏陶。 万科在长三角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的公开、大幅度的降价行为,受到两方面夹击,一是老客户不满意,形成退房潮。在杭州,激动的客户砸了万科售楼处;二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不满意,表示万科这条鲶鱼破坏规则。 万科受到许多希望房价继续下降的待购者的支持。许多网友表示,退房者没有起码的契约精神,而一些开发商对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