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集体建设之我见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Jav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很多人慨叹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这是一个事现实,但是对于我们班主任也是一种责任和挑战。马克思曾说过:“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一、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说,集体不是一般群体,集体一旦形成,其力量将不会是集体成员间简单的力量相加。那么,作为一个班集体,能够把几十个互不熟识、个性各异的学生个体联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从而强有力地支撑起班集体这座大厦。当然,集体主义精神并不是固有的,它需要培养。其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什么是集体,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感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
  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需要灌输,但不能仅靠灌输,更不能靠说教。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组织集体活动。一个集体不开展集体活动,学生个体就感觉不到集体和集体力量的存在,感觉不到个体对于集体的依存关系,就不会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去奋斗。这样,集体的凝聚力也就不可能形成。所以,一个新的班集体组合之后,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并赋予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情趣,造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理气氛,从而催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为了强化集体荣誉感,有时候需要将集体置于年级或学校乃至社会的大集体中,开展班际或校际的竞赛联谊活动,其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在开展班集体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让他们做集体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风气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是一个学习优秀的集体,因此老师抓好班级的学习风气,在班级中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我认为我们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一个热爱读书,肯于钻研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在教学中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才能要求学生有认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举一反三,教法灵活,学生才能思维活跃,活学活用。
  2.营造氛围,秩序保障
  班级中的学习氛围如何,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形成。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努力学习为荣,以不爱学习为耻。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必须要有一套严格、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要让学生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
  3.养成习惯,锤炼品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经验的教师都注重习惯的养成。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努力做到勤奋学习,课上专心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独立思考。要有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等。
  老师还要注重锤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如:意志坚定,不怕困难。遇到困难不低头,勇于克服困难。要有钻研的精神,探索的精神。大多数孩子具有了这样的意志品质,班中就会形成良好的学风。
  4.宣传典型,树立榜样
  学生对外界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教师要注意发现班级中努力学习的带头人。要利用舆论的力量,大力宣传,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可以让学生在班里确立自己的学习榜样,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向榜样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不断提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竞赛,鼓励每个学生都向前冲,这必然会在班上形成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
  5.激励后进,耐心辅导
  激励学困生,让他们也投入到学习中来,也是培养班级学风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于学困生如果放弃不管,不仅是学困生的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情绪,不利于班级中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对于那些学困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不仅要为他们你不知识上的漏洞,还要不断地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追上大家前进的步伐。如果后进生都努力学习,全班的学习风气肯定会很浓了。
  三、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组建班委会时,我从魏书生老师身上得到启发,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为的是“班上人,人人有事做!”。年来,我参照魏书生老师的一些做法,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六名班委,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助任课教师的工作。四级管理: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灯长”每天负责关灯。另外还有诸如“盒长”“桌长”“门长”“窗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俗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良好的班风得以形成。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前提。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能“以爱动其心,以爱导其行。”“以爱育爱,以心换心。”自然而然地学生也会爱教师,爱他人,从而创建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班集体。多年的工作体会就是:“只要用心去浇灌,铁树也会开花”,当然也会收到良好的育人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更为强调。各学科课程目标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注重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实践教学,教师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力求实现高效教学课堂。因而,为避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应着力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建卓越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创建;课业负担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部分教师转变其传统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演唱教学环节在音乐课堂上占有主要地位,其他音乐教学环节都是配合歌曲学习来进行的.作为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音乐文化中演唱教学的意义,教给学生演唱方法
南流江玉林市城区河道整治二期工程护岸浆砌石挡,基础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浆砌石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二期工程质量.参建各方非常重视并通力协作,在质量意识、质保体
摘 要:我国有2亿多在校学生,其中大多数是未成年人。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期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后,经常会造成家长与学校在责任、赔偿等问题上的纠纷。本文从两则相关案例入手,对未成年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法律责任;预防对策  一、据以研究的相关案例
摘 要:学生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同时,它也是学生对来自外界信息的一种梳理,描述,输出过程。本文从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入手,从选择素材,到生活中注意观察事物,等等进行阐述,介绍了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指导;初中学生;写好作文  在当下的语文考试中,作文占的分值较多,指导好学生写作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讲解事物的能力。
摘 要:爱国主义精神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在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推进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的中学生,受西方物质和文化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方法有:通过了解国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结合时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身边小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国情;时事;理想;爱国主
摘 要:《横渠四句》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模块)第二单元“责任与义务”的第二篇课文,文章的作者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横渠是北宋哲学家张载,文章内容对中职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从巧妙导入、认真讲解突破难点、联系实际明确意义三方面作为讲解本课的亮点,感到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中职语文;横渠四句;教学亮点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把所感知的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就显得尤其重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从目前屋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传统教学模式中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却在阻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在物理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