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个“支架”,让“血液”奔腾起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办公室,听见几位语文教师正在热烈地讨论课堂中出现的状况。
  “唉!今天上《七律·长征》,在品读感悟诗句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离战争太遥远了,生活体验存在较大的距离,这种差距使孩子们难以产生文本阅读的兴趣。”
  “对呀,这类文章思想性强,远离孩子们当下的情感思维方式,孩子很难走到那个纷乱动荡的战争年代,难以体悟到英雄人物为了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正义与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价值取向,难以激起对革命烈士的崇敬情怀。”
  “不光这类文章,执教其他课文时,有时孩子们在交流互动时,也会出现能力受阻,课堂沉闷,就像人体内的血管堵塞一样,血液无法流动起来。”
  “血管堵塞,那我们就当一回医生,搭个支架,让血液奔腾起来!”
  ……
  听到这里,我深有同感。孩子是一个正在努力求得完善的发展中人,他们知识贫乏,认知能力欠缺,因此,在课堂上交流互动时,往往能力受阻,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這是常情。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孩子搭建支架,帮助孩子逐步掌握阅读策略,增强孩子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有效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搭建支架也要有艺术性,看似无意,实则有心。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法为孩子搭建支架才是最合时宜最恰当呢?
  一、搜集资料搭支架
  孩子由于受到年龄和阅历的影响,在学习历史人物、战争篇等文本时往往“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这时教师就要为孩子搭好支架,使孩子在具体的生活背景下尽可能接近文本,深入理解文本。
  记得我在教学《七律·长征》时,通过预习,孩子在朗读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字词的理解也解决了。但是,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孩子感悟不深,更别提继承和发扬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此,我觉得需要为孩子搭建支架。于是我在课前布置孩子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自己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长征的相关资料以及毛泽东同志的简介及其诗词等;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和岷山,孩子都是很陌生的,更谈不上体会红军在这些地方曾经有过的艰辛,因此我搜集并剪辑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夺泸定桥的图片视频资料。
  通过这些背景资料的交流,图片视频的欣赏,不仅为孩子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有效地让孩子去感悟诗文中蕴涵的诗情。
  二、提升能力搭支架
  对于一篇文章,我们首先应把握整体。小学第二学段要求孩子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对于中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要为他们搭起支架,降低难度。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很多内容的实施都必须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得到良好的成绩,还容易在具体的教育工作成绩上造成问题。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快乐教学法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能够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文章针对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很多工作开展,都要从长远的角
多媒体技术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式,是小学语文新课标教育的重要因素,要求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能够优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拓展多媒体教学运用途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准,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能够显著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插图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意境,带领学生在意境中进行文学的欣赏,尤其是一些带有诗情画意的古诗词,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改的背景下,以往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不大,和现代教育思想格格不入。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意境中,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