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卡培他滨化疗患者的护理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7年12月58例应用卡培他滨化疗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和护理对策. 结果 58例患者中发生手足综合征30例,恶心呕吐23例,腹泻20例,口腔炎15例.经积极的预防和有效护理,57例患者顺利完成卡培他滨治疗,仅1例因3级手足综合征而停用卡培他滨. 结论 积极的预防,早期发现处理可明显缓解卡培他滨治疗常见不良反应症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先天性唇或(和)腭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将200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术前慎重选择患者,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中除严密观察外还需尽力关心安抚患者.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伤口的清洁,严格的食物要求,正确的饮食指导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73例患者中,除1例发生伤口裂开需重做手术、3例伤口感染外,余均获得比较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 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后
鼻内窥镜手术是在的鼻腔、鼻窦内,通过鼻内镜再加上特殊的手术配套器械和术区较好的皮肤准备(修剪鼻毛),使视角宽阔、视野清晰、手术入路直接、手术程序简化以及微创小等特点,对鼻、鼻窦、鼻眼相区域、鼻颅底进行微创手术,为了减轻患者术前备皮的痛苦,提高备皮的效果,节省护士的直接护理时间,减少术后出血、感染等,我院引进日本飞利浦ER409A型鼻毛修剪器[1,2],在临床上进行试用,并对备皮效果和时间进行对照观
期刊
目的 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建立医院供应室工作流程.方法 通过对有关医院供应室感染控制相关资料的调查采集,确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MEDLINE)等相关的医学网站检索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价,以系统的方法建立医院供应室感染控制各项工作流程.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组间对比:器械清洗隐血监测P<0.01;无菌物品的管理情况P<0.05;手、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P<0.05;2组护理人员
蓝光能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方法[1].在光疗过程中需用不透明眼罩遮盖患儿双眼及用尿垫充分保护会阴,以防损伤视网膜和睾丸。
期刊
目的 观察3 L袋补液法对肾移植术后早期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肾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分A、B2组,A组患者采用循环补液法,B组患者采用3 L袋补液法,分别在术前、术后即时、术后8,16,24 h、术后第2、3、4、5、6、7天监测血糖.结果 采用3 L袋补液法患者各时间点血糖均低于循环补液法,尤以术后24 h到术后第4天为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 L袋补液法对控制肾
精神障碍是心脏术后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认知和情绪方面的行为异常.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在术后恢复效果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肯定[1]",因此对医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心理干预是通过心理暗示、行为矫正、示范脱敏等心理学技术,利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疑虑、提供保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对能力,以减轻术后不良心理反应,改善手术效果.2007年
期刊
肠外营养支持有中心静脉营养和周围静脉营养2种途径.在基层医院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更多时候足应用普通静脉输液方式从周围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但周围静脉管腔较小,血液流速较慢,营养液中脂肪乳注射液对血管壁刺激大,常规输入后易发生注射部位疼痛甚至静脉炎.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方法,2007年3月以来,我们尝试加用一次性使用输液桥管(以下简称桥管)输入脂肪乳注射液3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开胸手术由于切口创伤大、肋间肌肉和韧带的拉伤以及胸腔引流管刺激胸膜等因素,术后患者常感到明显的疼痛.有研究[1]表明其疼痛程度是体表手术的4倍.术后疼痛直接影响呼吸运动和咳嗽排痰,严重者引起肺炎、肺不张;而且疼痛刺激可引起患者的一系列内源性递质和活性物质的紊乱,引发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缺血.可靠的术后止痛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期刊
目的 观察对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护理指导后的家庭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电话/信函随访、定期来院咨询、家庭访诊等方式就40例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生活能力、饮食、睡眠、二便、安全、激越行为、语言认知能力训练等方面对其家庭照顾者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指导,比较指导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指导后老年痴呆患者误吸、误服、跌倒、走失、激越行为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人数显著增加(P<
作为药物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护士要运用完整的护理用药程序(包括给药前评估、给药、促进疗效的措施、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宣教)完成对患者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