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三大洲的使命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进程由过渡期、成熟期和衰落期三个阶段构成。自19世纪末进入衰落期以来,先后出现两次长期的结构性危机。在应对20世纪70年代后第二波长期性危机的过程中,资本主义体系转型为“泛垄断资本主义”。当代西方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流派和“后”话语学派忽视了这种决定性转型。当前,反对集体帝国主义统治的外围地区人民觉醒的第二波浪潮已经开启。真正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在亚非拉三大洲承载起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进程,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兹定于2011年10月下旬在河南大学举行“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五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
(采访者简称,下同):有人提出,我们建立国有经济到底为了什么?国有经济到底如何定位?他们说,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创造财富的主体必然从政府转向居民和企业,政府的职能只能是提供公共产品。有的学者一再重复这一点。这些说法究竟对不对?请谈谈您的看法。
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发展和普遍交往关系的建立为前提条件的。资本主义生产实践创造的现代生产力客观上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源和物质保障。同时,现代生产实践所具有的负面作用,如生产实践自身的异化及其破坏作用正在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在现代交往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化,从整体上推动着历史的进步,扩展并凸显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跨国公司内部的有组织性和全球生产之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愈加深刻、资本和市场的矛盾愈加尖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愈加严重,并为全球社会主义酝酿着广泛的阶级基
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共同主办,由重庆邮电大学承办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将于2011年6月上旬在重庆市召开。会议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建设为主题,进行理论研讨。
重庆的改革实践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髓,又具有鲜明的重庆特征,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其特点在于:立足于本地实际是重庆经验的精髓,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核心,以“唱读讲传”为载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国情、区情结合起来,坚持全面准确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在惩治腐败和黑恶势力中实现廉洁发展,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市场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王伟光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三个发人深省的问题:(1)我们党执政要解决两大任务:第一大任务是做大蛋糕,就是让国家尽快地富起来、强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它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再一个大任务,就是要分好蛋糕,解决好分配问题,解决好共同富裕的问题,解决好社会公正问题。(2)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现象背后隐藏着思想领域的某些混乱问题。“唱读讲传”活动提出了加强思想理论战线、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精神凝聚力、战斗力这样一个重要任务。特别是今天,面对这么多矛盾问题,有些问题已经是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如果精神凝聚
马克思主义制度化可从制度化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现实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来理解。中国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化成了制度化的理论;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化成了制度现实;通过破解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制度精神渗透到社会制度建构实践与制度中。马克思主义制度化面临着内在挑战,应对挑战需要正确认识制度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紧张关系,正确处理制度巩固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正确把握理论指导与建设实践的关系。
“为人民服务”既是一个命题,又是该命题所表达的思想。本文不是从广义上做思想史考察,而只是着重考察该思想的命题表达形式的演化过程。马克思曾提出“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的论断,恩格斯对“为人民的压迫者服务”的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列宁明确提出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斯大林最早从知识分子的角度明确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提法。毛泽东在继承经典作家相关思想的基础上,独立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命题,并使“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成为经典表述。
要保证中国在未来的国际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人民只能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组织起来的人群。劳动人民一旦失去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由此产生的人民生产主导的市场条件,其身份就会立即转变为流民。流民人数的增长是历史上社会动荡乃至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是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即工农联盟的巩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当前仍在农村。中国的改革要有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准。对日益逼近的外部压力,中国只能用社会主义公有制把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由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学会,美国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经济学系、社会和行为科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和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协办的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6届论坛,于2011年5月27—29日在美国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