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项目导向教学法是现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与之相匹配的项目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开发也成了现在各个高职院校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的实质就是将相关的知识点综合起来,以项目为载体,讲授相关知识,以工作任务作为基础设置课程模式,
关键字:项目导向 高职 综合课程
一、综合课程特征
1、整体性特征
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将以前所讲授的几门功课知识,简单的拼凑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点零散的大拼盘。是强调要将高职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在达到高职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内在的关联和相互之间起到促进性的作用,使其达到比以前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经过一套严格的程序:首先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职业调查,详细的任务分析,确定出哪些知识是属于基本概念、哪些知识属于基本原理的,,哪些知识是应该掌握的技能,哪些又是应该掌握的常识性知识,使传统教学中相互分离的知识犹记得联系在一起,并且发挥新的作用。
2、开放性特征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综合课程开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在课程内容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是在课程结构上,课程所选择的内容与未来职业生活之间相互信息是开放性的交流,在课程的内容与外界的联系上,突出课程内容应该与企业生产中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工艺之间的信息开放,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开发只有更好的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的开放,才能更好的满足新形势下对高职教育的所提出的要求。
3、层次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源不同,各自学习的水平也不尽相同,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班的同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实践动手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以往那种无差别的课程内容只会让同学们在一起产生“学习机会不均等”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刺激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必须要突出一定的层次性,这个层次性必须要做到“上不能封顶,下一定要保底”,保证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达到最基本的水平,又可以让那些学习基础比较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改变传统的方法,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全新的三个模块:基础模块项目、提高项目模块特色项目模块,以用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做到让班上每个同学都有收获,每个同学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开发的原则
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显示:实施高职课程综合化进行高职课程改革所必须要经历的道路。在我国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实施。高职院校如何合理安排综合课程设置,如何具体的实施告知课程的综合化,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
1、课程综合化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统一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一线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综合化课程的开发核心就在于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相应的考核。在对综合课程的开设上,应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课程上所学到的内容,成为学生今后走入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素养,为学生走到工作岗位后,继续深造学习以及今后更好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高职院校综合类课程在开发的时候,必须要具备今后继续发展的需要,所学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能够满足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
2、淡化理论教学,突出实际应用
在实施高职课程综合化的过程中,要强调高职院校学生在保证基本理论够用的前提条件下,突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上给学生引入相关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方向,生产技术变革的方向等,给学生穿凿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深入企业一线的生产部门,丰富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应用他们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在综合课程的开发上,要突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实践性是衡量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联系是否紧密的一个重要指标。
3、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不再像以往的课程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突出教学过程与项目综合课程的完整性。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教学过程与项目综合的完整性。一版项目导向的综合课程开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相应的环节:第一,首先明确工作的任务:确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工作的具体任务,对所要做的工作有一个整体性的构思。第二,制定课程计划,明确完成整个工作所需要经历的途径,在工作中可能要用到的工具。第三,实施课程细节。第四,对课程的进行相应的检查与评价。这一环节主要是对综合性课程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对最终的结果有个客观性的评价。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通常只是考虑到了其中的个别环节,并没有实现全部的四个环节。
5、课程综合化与更新教学方法及授课形式多样化相结合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综合开发是对以往课程内容进行的一种改革,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现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对相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学习情况的不同,选用不同类型的综合教材。
2011年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课题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夏青.关于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再认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崔玉中.关于综合课程概念的界定[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张海峰.高职课程综合化的内涵和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4]程有娥.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示范学院学报,2006(8).
[5]蒋乃平.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模式与课程分析[J].中国培训,2010,(7).
关键字:项目导向 高职 综合课程
一、综合课程特征
1、整体性特征
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将以前所讲授的几门功课知识,简单的拼凑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点零散的大拼盘。是强调要将高职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在达到高职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内在的关联和相互之间起到促进性的作用,使其达到比以前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经过一套严格的程序:首先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职业调查,详细的任务分析,确定出哪些知识是属于基本概念、哪些知识属于基本原理的,,哪些知识是应该掌握的技能,哪些又是应该掌握的常识性知识,使传统教学中相互分离的知识犹记得联系在一起,并且发挥新的作用。
2、开放性特征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综合课程开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在课程内容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是在课程结构上,课程所选择的内容与未来职业生活之间相互信息是开放性的交流,在课程的内容与外界的联系上,突出课程内容应该与企业生产中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工艺之间的信息开放,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开发只有更好的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的开放,才能更好的满足新形势下对高职教育的所提出的要求。
3、层次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源不同,各自学习的水平也不尽相同,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班的同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实践动手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以往那种无差别的课程内容只会让同学们在一起产生“学习机会不均等”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刺激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必须要突出一定的层次性,这个层次性必须要做到“上不能封顶,下一定要保底”,保证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达到最基本的水平,又可以让那些学习基础比较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改变传统的方法,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全新的三个模块:基础模块项目、提高项目模块特色项目模块,以用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做到让班上每个同学都有收获,每个同学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课程开发的原则
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显示:实施高职课程综合化进行高职课程改革所必须要经历的道路。在我国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实施。高职院校如何合理安排综合课程设置,如何具体的实施告知课程的综合化,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
1、课程综合化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统一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一线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综合化课程的开发核心就在于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相应的考核。在对综合课程的开设上,应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课程上所学到的内容,成为学生今后走入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素养,为学生走到工作岗位后,继续深造学习以及今后更好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高职院校综合类课程在开发的时候,必须要具备今后继续发展的需要,所学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能够满足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
2、淡化理论教学,突出实际应用
在实施高职课程综合化的过程中,要强调高职院校学生在保证基本理论够用的前提条件下,突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上给学生引入相关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方向,生产技术变革的方向等,给学生穿凿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深入企业一线的生产部门,丰富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应用他们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在综合课程的开发上,要突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实践性是衡量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联系是否紧密的一个重要指标。
3、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综合课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不再像以往的课程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突出教学过程与项目综合课程的完整性。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教学过程与项目综合的完整性。一版项目导向的综合课程开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相应的环节:第一,首先明确工作的任务:确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工作的具体任务,对所要做的工作有一个整体性的构思。第二,制定课程计划,明确完成整个工作所需要经历的途径,在工作中可能要用到的工具。第三,实施课程细节。第四,对课程的进行相应的检查与评价。这一环节主要是对综合性课程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对最终的结果有个客观性的评价。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通常只是考虑到了其中的个别环节,并没有实现全部的四个环节。
5、课程综合化与更新教学方法及授课形式多样化相结合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综合开发是对以往课程内容进行的一种改革,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现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对相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学习情况的不同,选用不同类型的综合教材。
2011年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课题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夏青.关于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再认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崔玉中.关于综合课程概念的界定[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张海峰.高职课程综合化的内涵和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4]程有娥.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示范学院学报,2006(8).
[5]蒋乃平.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模式与课程分析[J].中国培训,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