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学生“跑偏”原因分析与纠正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体育课教材中,“跑”类教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每学期的体育课也安排了不少学时“跑”的内容,但我们的体育教师是否注意到了一个细节——现在许多小学生直线跑时跑着跑着就跑偏了。笔者认为这里面大多数学生不是故意行为,而是一种“跑姿的变异”。
  笔者通过日常的观察及教学实践得出“跑偏”现象在小学低段是普遍存在的。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跑偏”现象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总结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
  一、小学低段体育课堂学生“跑偏”情境分析
  学生在跑步时本应按跑道、路线练习或比赛,但却跑不直,甚至跑成折线或S形,分道跑时会出现“串道”的问题,导致既影响自己又牵连他人的情况,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伤害事故(运动鞋踩到别人的脚或把别人撞翻、绊倒等)。这种“跑姿的变异”,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
  (一)眼睛没有看前面
  跑步时,学生的眼睛起着“导航”的作用,本应看向前面,可是有的孩子眼睛不知不觉地看了“天空”,导致两腿“打结”绊倒;有的孩子由于自控力弱,随意爱表现,最终闭眼跑向铁栏;有的孩子因自身协调能力弱,出现了无意识的“低头歪脑”跑。
  (二)两臂“错”摆,腿力不一
  笔者任教的班级,三位学生的摆臂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李同学在30米快速跑时是“左右横摆”着跑,张同学是“打鼓式摆”着跑,王同学是“一弯一直摆”着跑。(下课后,我问他们注意到了自己的摆臂姿势没有,回答:没注意过,反正就这么跑了)
  从三个学生回答中不难发现低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出现“左右横摆”“打鼓式摆”“一弯一直摆”主要是孩子们两臂摆动不同步,或左右或上下摆。他们想跑得快、跑得直以至于用力摆臂,根本不知道该摆到什么位置,用多大力。两臂摆动路线异化和用力大小不均导致跑偏方向。
  还有一次二(5)班和二(8)班正在人工草坪进行半场迎面接力赛。呐喊声此起彼伏,响彻操场。只见5班的卢同学接棒后,两腿前后摆动时“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跑,结果卢同学鬼使神差地跑到8班接棒同学这里,最终被8班的陈同学反超,输掉了一局。失落、沮丧都挂在5班同学的脸上。
  卢同学之所以“跑偏”其实和他两腿摆动时“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跑有关,反映出卢同学腿部肌肉力量不足和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比较弱。这一时期的孩子,肌肉含水多、肌纤维较细,力量不足。同时,腿部力量控制不了身体的平衡引起了身体左右摇晃,最终导致跑偏。
  (三)身体紧张,不免跑偏
  “老师,我很害怕跑步。”一个弱小的一年级小女生悄悄地告诉体育老师。
  “没关系,你就跑吧,跑慢一点也没事。”
  只见小女生咬着牙站在起跑线上。哨音刚落,她就跑偏了且面无表情地跑过终点。
  从她的面部表情和跑步时身体的四肢僵硬就能看出紧张的情绪使小女生畏惧跑步。这些性格内向、接受能力比较慢、胆子比较小的孩子身体过于紧张,使跑的直线性发生变化而出现跑偏。
  二、小学低段学生“跑偏”现象的纠正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其实很多低段学生“跑偏”是可以预防和纠正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否能安全、有效开展,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针对“跑偏”的不同原因,笔者以解读教材为基点,以了解学生为起点,提出了相应纠正措施。
  (一)直线跑时“向上(下)看”或闭眼跑偏的纠正
  为了避免看“天空”和“低头歪脑”的情境再次出现,笔者针对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纠正。笔者通过语言激励和不同的练习方法强化“眼睛平视前方”这个目标,从而纠正了直线跑时学生向上或向下看的错误动作。例如:
  师:吴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原地踏步走时眼睛能一直看着我的引导牌。身体要正直,目视前方,抬头挺胸。
  (生很认真地听着哨音做原地踏步走练习)
  师:嗯,同学们走得不错。下面,我们要进行行进间的踏步走练习。要求还是身体正直、目视前方、抬头挺胸,眼睛看吴老师的引导牌。
  (生按要求继续听哨音进行行进间的踏步走练习)
  对故意闭眼跑的“小调皮”们采取的纠正措施:
  (1)通过视频播放一个个由于故意闭眼跑偏导致伤害事故发生的真实事件,教育孩子们直线跑时睁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举例说明为什么盲人在赛跑时一定要有人在旁边做引导的原因。告诫“小调皮”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二)直线跑时两臂摆动不协调和两腿蹬摆力量不均跑偏的纠正
  李同学的“左右横摆”,张同学的“打鼓式摆”,王同学的“一弯一直摆”还历历在目。
  【课例再现】
  师:同学们,他们三人手臂摆得对不对啊?
  生:不对。
  师:哪里不对?
  生:看得很别扭,感觉不对。
  师:三位同学自己觉得对不对啊?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支支吾吾)
  针对他们的三种“另类”摆姿,如何纠正呢?
  (1)原地或行进间的踏步走练习。这有利于水平一学生建立正确的摆臂技术表象,原地踏步走→行进间踏步走,通过简单地走,巩固摆臂技术,体会摆动的路线和方向。
  (2)原地前后快慢摆臂练习。要求:两脚前后开立,重心在两脚之间,听口令进行节奏性的摆臂练习和负重摆臂的练习。这有利于两臂的协调配合,提高用力的一致性。
  对“深一脚、浅一脚”身体晃动着跑采取的纠正措施:
  (1)两腿交换跳练习,使两腿力量尽量趋向于平衡。身体的协调能力也会对跑偏有很好的帮助。
  (2)原地或行进间抬腿练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提高了下肢的力量,也增加了上下肢的协调性。笔者在教学时,要求学生用口诀化记住抬腿练习要点:“身直”→“一抬”→“二靠”→“三放”。
  (3)跳格子游戏。利用“跳格子”对平衡学生身体的上下肢能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对错误动作的纠正。同时学生兴趣很大,在玩中平衡了两腿的力量。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310007)
其他文献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则指出,“心理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师要结合运动技术的教学和体能练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吹填土路基工后沉降原理,选取曹妃甸北环路吹填土路基某一断面的车流量和时间作为影响因素,建立了考虑车流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将之用于吹填土路基的工后沉降预测。与
分析了高校校园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对位于市区和郊区新建高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校园中水回用工艺.并对中水回用项目的效益进行了探讨。
学校教师和一年级新生总是以欣喜之情迎接每年的九月一日,几天的兴奋之后,总会发现新生的快乐突然少了,郁闷多了,教师们累得嗓子都哑了,新生的畏难情绪明显了,校园的幸福感下降了。仔细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不仅仅在于进入小学以后科学、严谨、规范的教学安排,更在于幼儿阶段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一下子消失了,从而导致小学一年级新生的情感、兴趣、行为等的不适应性。为此,我校在小学低段开设专门的游戏课,架起小学和幼儿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大鼠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模型。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6只做颈中神经节解剖;6只背侧入路,以T2棘突为标志,经T1、T2横突关节之间进针,用0.4 mL墨水模拟
以老李村橡胶坝自动控制为例,介绍了PLC的应用过程,包括硬软件的选用与配置、主要功能、主要设计思路与方法,结合设计过程指出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