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技创新 提升恩施茶叶产业水平

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u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施州种茶与制茶历史十分悠久,茶叶资源极其丰富,全州六县两市65个乡镇(占全州88个乡镇的73%)均产茶,茶叶已作为恩施州的第一大优势特色产业,现有面积83.65万亩,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恩施州特色农业产业十二万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2015年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70万亩;产量5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2.5万吨;综合产值100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达到35亿元,茶叶加工、贸易产值达到45亿元,茶业相关产业(茶苗、茶文化、茶旅游、包装、运输等)产值达到20亿元。目标任务的实现迫切需要科研的支撑和科学技术的创新。
  一、科技创新对恩施州茶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系指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拓生产新领域,开发高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占据新市场,取得新效益。恩施州茶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联系。见表1。
  茶园栽培模式从1978年来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是1978年零星条植茶园到1982年发展速成密植茶园;二是1992年开始发展名优芽茶;三是1995年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四是2000年后开始注重食品安全和质量,绿色、无公害、有机茶得以彰显,茶叶价格一路飙升,茶叶产值迅速拉升。在这几个阶段茶叶生产及产值的突破,都是茶叶实用技术的利用推广,茶树品种的突破,栽培技术的创新,科技投入增大的结果。
  二、恩施州茶叶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消费需求和格局由传统的泡饮方式向优质、新型、方便和保健的方式转变,茶叶产业不仅是古老的、传统的、民族的产业,更是一种年轻的、时尚的、健康的、朝阳的产业,对茶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我州茶叶产业发展趋势不仅是“高产、优质、高效、有机”茶叶,更是推动茶产业的第二、第三、第四产业的迅速发展。
  恩施州虽有“全国富硒茶生产基地”、“湖北省无性系良种茶叶第一”、“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等美誉,但就我州的茶叶现状而言,品牌效应及产品的知名度远不及 “西湖龙井”,近不如“采花毛尖”,茶叶产品附加值不高,只是茶叶基地大州,主要在于品牌意识不强。 同时茶树品种多而杂;茶园管理粗放,鲜叶采摘不合理;茶园滥用农药现象仍很严重,致使产品农残超标;茶园偏施化肥严重,新型肥料没加以推广利用;茶叶加工水平较落后,标准化生产未形成;中小型加工企业停滞不前;茶叶深加工没有启动;茶叶产品营销市场不健全等,这些都制约了恩施州茶产业的发展,现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和科技创新。
  三、恩施州茶叶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
  1.加大优良茶树品种的推广,为优质恩施茶叶奠定坚实的基础
  1.1优质高效的茶树专用品种
  品种是农业生产增产的基础。未来茶叶育种的目标应以多元化的优质、高产、高机能成份为目标,如低咖啡因茶树、高儿茶素类茶等为新奇特茶叶产品奠定基础。如恩施白茶,就是引进的外来品种,其氨基酸含量高。同时要根据恩施州生产茶类的要求,及我州气候环境特点,研究适合我州茶叶生产的专用茶树品种,进行推广。而我州目前通过省鉴定的品种仅有鄂茶10号和恩施玉露1号,只有依靠科技,通过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优质高效专用茶树品种问题。
  1.2加大老茶园的改造及更新
  高产仍是我州茶叶生产过程中不懈追求的目标。在茶叶栽培上,将以优质高产高效有机茶为目标。全州茶园种植面积中,有 33% 的中低产老茶园,对这些茶园进行科学改造,怎样进行改造,在改造中怎样减少茶园的损失是我州茶叶研究的又一课题。要完成十二万规划中的任务,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2.执行标准茶园的建设打造,提升恩施茶叶的产业水平
  2.1有机茶园、绿色及无公害茶园的建设、突出特色
  茶叶产品结构正在朝优质、无公害、有机、特色的方向发展,总体结构不断优化,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认证面积30.56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5万亩、有机茶认证2万亩,“三品”认证面积占全州茶园总面积的65.58%。但是有机茶价格优势没有明显的表现,需要营销市场的创新,找准产品卖点,集中力量和资金全方位的宣传打造茶叶品牌,充分发挥有机绿色食品的优势,从而推动生产、贸易和流通,通过科技创新,促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产销衔接和市场流通,提高茶叶效益。
  2.2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肥料等提升茶园的优质及安全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喝茶喝健康”的理念已成为当前的一种生活时尚,对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栽培技术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施肥方法影响品质的好坏,农药的施用影响茶叶的卫生指标。要特别重视农业技术措施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加强部门、行业、学科之间的协作,适应新时期优质高效农业的需求,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
  病虫防治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农业部已在2000年提出无公害产品将是茶叶生产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未来茶叶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因此茶叶病虫防治也应以此为目标提出综合防治的思路。既要考虑当时当地的病虫种类,还要考虑到未来和环境保护,既要考虑当前的利益和效益,更要考虑长远的影响和带来的后果。这就给茶叶科研带来了新的挑战,就需要投入科研人员和经费进行科技创新,搞好病虫害的预测报,根据病虫预测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是茶叶种植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当前茶叶种植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应用生物农药和生物技术预防茶树病虫害,以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成本和农药残留,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
  3.加强茶叶产品的品牌建设,确保恩施茶叶产业的整体效益
  3.1春季名优茶的加强
  2010年全州名优茶产量达8500.00吨,产值达到9.5亿元,名优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38.6%,名优茶产值占整个茶产值的82.6%。要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最大限度的发挥春茶的效益,弥补夏秋茶的损失。
  3.2品牌的统一及市场规范
  调查发现,我州大部分茶叶企业都知道品牌整合,可是却不知道怎样去整合,茶叶品牌的整合涉及到很多内容,如茶叶的包装、市场运作、营销、茶叶文化、管理等,必须要依靠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需要观念上的创新,才能突破目前的瓶颈,才能成功的把恩施茶叶品牌运作起来,显示出茶叶品牌的活力。
  3.3加大特种茶的开发
  恩施州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独立的硒资源,土壤含硒量是低硒区的几十至几百倍。从全州现有茶叶生产现状看,富硒茶园约2.5万公顷,年产富硒茶近3万吨,茶叶硒均值达到1.06mg/kg。
  怎样利用好硒资源,怎样与茶叶紧密联系,提高茶叶中硒的含量,需要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撑。就要求科研人员从茶叶的栽培方式、加工中摸索试验,提高茶叶硒的含量,打好恩施富硒茶这个品牌,提高茶叶产值。
  3.4茶叶产业配套机械的研制
  茶叶加工是茶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决定着茶产品的质量,连接着茶农与市场。而现在茶叶加工方面,采用机械化、清洁化、标准化操作技术,就需要懂专业,懂机械的人员来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如恩施州引进的几条清洁化、自动化的茶叶加工线,基本上没有正常运转。加工企业在添置新机械和新建厂房时迫切需要技术人员上门进行指导,迫切需要专家指导支招,在技术和思维上进行创新,引导企业的发展。
  4.突破传统茶叶产品的限制,延伸茶叶产业链实现恩施茶叶产业水平大幅提高
  4.1加大夏秋茶的开发利用,提升产业水平
  正常采摘春、夏、秋的产量比例约为4:3:3,夏秋茶要占到全年总产量的60%左右。调查发现占产量约2/3的夏秋茶产值仅占名优茶的1/5。统计表明,夏秋茶鲜叶市场收购价为0.6至1.2元/公斤,销售收入前12位的珠茶生产企业,税后平均利润率仅1.47%。恩施州的茶业企业是 “忙一季、闲三季,一季有收、三季无利”,大部分只生产名优茶,夏秋茶基本上是荒废的,因为加工后产品卖不出去,成本高,利润低,不如不做。夏秋茶的浪费,实质上是资源的浪费,怎样合理利用资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给茶叶科研提出了新的课题,迫切需要科研技术的创新,加大夏秋茶的开发力度,提升茶叶产业水平。
  4.2茶叶的深度开发利用
  以高新技术成果为依托的茶叶深加工产业拓展了茶叶的用途,使茶叶深加工产品成为食品、日用化工和医药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如茶多酚对油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抗氧化剂;茶皂素是一种优异的表面活性剂,在日化、建材、冶金、饲料等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茶叶深加工产业可促进并延伸产业的发展,拓展大批新产业原料,是茶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据测算,全世界将会有30%左右的茶叶被用作其他行业的原料,茶叶总产值可比现在增长一倍左右。
  在我州对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利用刚起步,把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运用到食品、化妆品、日化、医药等领域,也是恩施州21世纪茶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靠科技创新,以高新技术为依托,采用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延伸茶叶产业链,是恩施州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型,创汇型茶产业的重要保障。
  恩施州的茶叶发展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加大对茶业科技的投入,应用科技创新体系,快出多出科研成果,迅速地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也只有依靠科技创新,依靠科研技术,恩施州的茶产业才能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氨磷汀 (Amifostine ,又称阿米富汀 )是美国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个泛细胞保护剂 ,也称WR -2 72 1。最初是作为放射保护剂 ,它是一种前体药 ,在组织中被细胞膜结合的碱性磷酸酶
【摘 要】农业循环经济核心是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根本出路,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路径问题。   【关键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持续发展 主要途径     发展循环经
基于建筑工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风险性,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运用是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计价现有的各种问题,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原则、方法等
道路经济的前进离不开道路运输规划,规划在整个发展中起着纲举目张的指导作用。规划分短期、中期、长期,短期规划可称计划,中期规划即五年左右的计划,长期的则有五年以上。  笔者长期在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工作,参与过“九五”、“十五”、“十一五”全市道路运输发展规划的起草和编制过程。纵观数年制定出来的众多规划,不难发现,现行规划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喜欢呼喊口号。在每种规划中,均有站在战略高度或者长远展望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不仅是对中国花卉产业的一次大检阅,也是观察国外企业对中国花卉产业关注程度的晴雨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花卉业,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良性疾病之一,有半数以上患者因临床症状明显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需要药物治疗.目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三苯氧胺(Tamoxifen,TAM)被公认为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可靠,但副作用较大限制了临床的应用,法乐通(Fareston Toremifene TOR 托瑞米芬)是三苯氧胺同类药,在化学结构和药理学方面与TAM相似,其高效低毒副作用正日益被临床所接受,但抗雌激素所致的副作用,仍
本文采用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文献资料法,对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体操比赛男子全能决赛的结果进行整理并且观看比赛录像。将其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阐述参加本次
维生素B群是维持人机体正常生长必不可缺的化合物,它们协同作用,控制代谢维持皮肤和肌肉的健康,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但由于所需微量,往往被人们忽略,一旦缺乏,又将造成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超限货物、化学危险品、鲜活易腐品、贵重货物、油气、集装箱等特种货物运输之于运输管理行业就像维生素B群之于健康,所占份额较小却也不可或缺,还常常被人们忽略,有关它的管理理论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