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混凝土建构筑物防震减灾浅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抗震结构以“抗”为主,安全性难以保证、适应性有限制、经济性欠佳。临海混凝土工程处于海水环境中,容易腐蚀,其服役时间往往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带损伤工作的构件,其抗震性能更加难以保证。基于消能减震的控制体系表现出传统抗震体系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国内外众多实践和试验也表明,利用隔震元件降低地震对结构的影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在地震灾害中有效的降低结构的损伤。基于减隔震元件的防震减灾结构必将是未来临海工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临海混凝土工程,减隔震元件,防灾减震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地震活动频繁,一些大地震已经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惨重的人员伤亡。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中间部位,地质构造情况复杂。历史上的地震受灾面积已达我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强烈地震给我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沿海港口地区是我国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贸易活动的重要渠道之一,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使命。因此,保护沿海港口地区建构筑物免于震害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临海混凝土建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由于长期处于海水环境中,易因腐蚀损伤而降低工作性能,耐久性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抗震性能更加难以保证。因此,不仅要提高结构构件耐久性,而且有必要增强临海混凝土建构筑物的防震减灾能力。采用减隔震元件的防震减灾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结构自振频率,隔离、耗散地震能量,从而保护结构免于震害。该项技术可以减少建构筑物因为地震发生而产生的难以修复的损伤,可以保护精密仪器和设备完好无损,并且正常工作。对于临海工程,采用减隔震元件可以有效提高防震性能,减小较大的构件截面,降低配筋率,从而达到减少工程投资的目的。
  2 临海工程抗震设计 在人类与地震灾害斗争过程中,结构经历了四种传统抗震方法的演变:
  (1)将上部结构物作成很“刚”的体系,即“刚性结构体系”。靠增加结构物刚度将结构与地基牢牢固定在一起,当地震来临时达到同地基一起运动的目的。
  (2)减小上部结构的刚度,即:“柔性结构体系”。地震发生时,结构产生很大的层间变形,从而消耗地震能量,减少结构各部分加速度反应,而达到抗震的目的。
  (3)增大上部结构的刚度,但结构底层刚度较小,即:“柔性底层结构体系”。地震发生时通过底层非弹性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
  (4)适当控制结构的刚度,即:“延性结构体系”。地震发生时,某些结构部件进入非弹性状态,具有较大的延性,以消耗地震能量。
  延性结构体系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传统抗震方法,符合我国抗震规范中所遵循的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且这种方法在大多数震害中起到有效的耐震目标。然而,从已经发生的地震中,地震工作者仍然发现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安全性难以保证、适应性有限制、经济性欠佳。这种方法增加了经济费用、技术和施工难度,是一种有限强化的消极抗震方法,其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这种方法没有起到很好的抗震作用。基于消能减震的控制体系表现出传统抗震体系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处于沿海的建构筑物构件在被腐蚀损伤后,其强度和刚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耗,结构整体很难达到设计时的抗震等级,在地震中必將遭受严重破坏。
  
  3 应用减隔震元件的防震减灾 建筑结构隔震耗能理论和技术具有不同于传统抗震结构设计的新颖设计思路。它以“消减”、“阻隔”、“疏导”为手段和基本出发点,大大增强了结构对地震的适应能力。
  结构隔震体系是指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结构层之间或结构内部设置某种隔震装置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基底隔震体系可将结构同地基隔离,利用隔震系统可以隔离、耗散、减少传导至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加速度反应,增大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运动安全性,起到保护上部结构的作用。海港工程可根据各自结构特点将隔震元件设置于桩基与上部框架之间,或各结构层之间。
  一般的隔震系统应具有下述四项基本特性:
  (1)承载特性:隔震装置需具有较大的竖向承载能力,在建筑物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安全有效的支撑上部结构及其荷载,具有很大的竖向承载力安全系数,确保建筑物在正常条件下满足安全和使用的要求。
  (2)隔震特性:隔震装置需具有可变的水平刚度特性,在强风或微小地震时,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k1,使得上部结构水平位移很小,不影响使用要求;在中强震发生时,其水平刚度k2较小,上部结构能够发生水平滑动,使整个体系变为“柔性”,延长结构自振周期,避开地震动的卓越周期,降低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保护结构免于震害,见图1所示;
  
  图1 隔震体系荷载F-位移u关系曲线图
  (3)复位特性:隔震装置需具有水平复位特性,使隔震结构体系在地震中具有瞬间自动“复位”能力,在震后能够回复至初始状态,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4)阻尼消耗特性:隔震装置需具有足够的阻尼,具有较大的消能能力,即图1所示的包络线具有较大的面积,从而隔离地震波向上部结构传递。
  目前,国内外研究及应用较多的减隔震元件主要有:叠层橡胶垫、滑动摩擦摆、组合隔震、摩擦摆、滚轴或滚珠摩擦摆、滑动凹面基础隔震等。在地震中,隔震体系主要是以隔震层的滑动位移消耗地震能量,延长上部结构卓越周期,隔离地震波向上部结构传递。震后,为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需对隔震体系设置限复位机制,以恢复隔震层上部结构回到初始位置。限位装置又可分为消能限位装置和固定限位装置,消能限位装置通常在任何地震作用下都可以起作用,固定限位装置仅在大地震时与结构碰撞接触后才开始起到限位作用。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建筑、桥梁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也有很多实际工程应用了隔震元件进行防震设计,均证明了利用减隔震元件进行防震设计必将是未来结构工程的发展方向。
  
  4 问题与展望 海港工程具有不同于一般建筑结构的工程特点,其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应用隔震元件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述如下:
  (1)临海工程的设计是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如:重力式结构、高桩结构等,因此在不同的结构中需恰当的设置减隔震元件进行防震。
  (2)某些减隔震结构需通过限复位机构,来保证震后恢复结构的初始状态。因此,限复位机构的设置位置,仍需进一步研究。
  (3)港口工程结构通常受力较大,因此需保证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减隔震结构不发生位移。
  减隔震结构在国内外已经有众多成功的应用实例,但是在临海工程,尤其是海港工程中的应用尚属空白。如何将减隔震元件成功的应用于临海工程,还需要工程师和研究人员进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海华.基于性能的隔震结构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高向宇, 2006.5.
  2 黄伟.基于摩擦耗能的房屋减震技术研究与应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 22(4):404~408.
  3 周福霖.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7.
  4 韩淼,王秀梅.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0(2).
  
  作者简介:
  姜婷(1981年4月17日)性别女、民族满,籍贯(辽宁省沈阳市)、0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现供职中交四航局港湾工程设计院及职称工程师、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结构的健康检测与维修加固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质量需求成为社会进步和林业发展对种苗的第一需求。但目前林木种苗发展的问题还较多,因此,迫切需要找出一条产量高、质量稳、生产周期短,可实现长期供应,产业化水平高及能出口创汇的现代化林业苗木生产新途径,为林业发展与国外苗木市场接轨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关于有地下水基坑的施工已经有很多研究,但是针对我项目部承建的哈齐铁路客运专线DK49+300(BZK48+570)~DK109+000(BZK108+100)里程内新建给排水工程中有地下水基坑施工数量相对较少,平均深度不超过5米,施工周期较短,施工作业面有限,采用传统放坡开挖会造成开挖面积过大影响周围构筑物安全,钢板桩防护和井点降水费用较高,而采用木桩防护和外围基坑抽水方式降水不但解决了施工
摘要:介绍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等部件的常用检修思路和应遵循的原则,探求故障根源,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检修方法,以维持电机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三相异步电动机 定子绕组故障检修  中图分类号:TM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异步电动机在运行中长期过载、过压、欠压、断相等,也会引起定子绕组故障。定子绕组的故障是多种多样的,其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常见的故障有以下几种,应针对不同故障
【摘要】在高层建筑施工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通常混凝土有着相对较大的一次浇筑量,因而在浇筑此类大体积混凝土中非常容易有裂缝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严格的进行控制,那么必然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必须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认真的组织及管理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保证混凝土质量。本文结合建筑施工的现状,简要的分析了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希望能够对混凝土
【摘要】地震以造成人类重大影响和威胁而位居各自然灾害之首。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的威胁,给全人类带来重大的危害,这使得建筑房屋抗震工作十分的重要。在人类抵御地震灾害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计理念和严格的施工质量来提高建筑物等工程设施的抗震性能是保护公众生命安全、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以当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趋向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内涵、发展和各国设计规范的对比。 
摘要:由Y445型可取式封隔器、Y341型封隔器等配套工具组成的多层系封堵工艺管柱,具有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特点,可实现多次下返封堵,施工工艺简单,将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Y445-114封隔器、层系封堵  中图分类号:U21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大庆油田是世界上应用聚合物驱油规模最大的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已成
摘要:在我国现今社会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桥梁设计有所提高。伴随着我国在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加大,也使着我国对桥梁的设计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也更加的向着美观、实用以及防震等方面进行发展。如今在桥梁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桥梁的质量以及人们的人身安全,本文探讨了桥梁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希望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桥梁设计,常见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
[摘要]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因而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及其质量而言,往往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而在提出一些解决措施的同时,为提高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的水平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当前的现状;解决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在持续不断地向城市涌动,这样我们就需要在城市中盖更多的高楼大厦以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建造更多的配套设施以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高层、超高层房屋于是鳞次栉比的出现在城市的中心区域,这些工程的基础型式很多都为厚度较大的筏板基础,包括梁板式筏板基础和平板式筏板基础,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由大体积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其在浇筑过程中以及硬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