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说:再富也要“穷”孩子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y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属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2万澳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要吃大亏。
  “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一位西人邻居见我把孩子包裹得像一个“棉花团”时所说的话。事实的确如此,就01是在最冷的7月(澳大利亚在南半球),也很少见哪一位西人的孩子穿棉衣或防寒服,最多只是在“短打扮”外面罩一套深蓝色的毛线衣,便毫无顾忌地进出于一早一晚的嗖嗖寒风之中。而一等太阳出来,便又将毛线衣脱去只穿短衣、短裤、短裙。在我们公寓附近有一所体操学校,每日傍晚训练结束时,常见家长陪着光头、赤脚、只穿背心短裤的孩子从学校里出来,尽管寒气袭人,但却少见家长大惊小怪,为孩子拎鞋、戴帽、披衣。澳洲的冬天虽然不是很冷,但早晚温差较大,气温常在10℃以下,即便是大太阳的中午,也不过16℃,以我们亚裔人的眼光来看,孩子作“短打扮”实在是穿得太少了。
  “西人的孩子才得打‘粗’哟!”这是我们亚裔父亲见面时百说不厌的话题。无怪乎我们感叹,因为我们周围的西人邻居均是用“粗”来打磨顺境之中的孩子。澳洲污染小,太阳辐射异常强烈,初来乍到者稍不注意就会被晒得皮开肉绽。然而走在大街上,却不时见西人母亲推着婴儿车在炎炎烈日下前进——那车上并非没有遮阳棚,只是没有撑开而已。你也许要说:“澳洲人喜欢阳光浴……”这话不假,但考虑到此时38℃的高温,就不能不说这些母亲是“别有用心”了。
  曾在悉尼一家妇产科医院看见这样一幕:一对西人夫妻来做第二胎产前检查,妻子进诊室面见医生去了,丈夫便带着2岁的女儿在外面大厅等候。少顷,女儿闹着要喝水,于是那父亲便在身旁的自动售货机上顺手扯了一个免费纸杯,冲进厕所接了一杯自来水便递到女儿手里(澳洲的自来水经过净化,可以直接饮用)——那父亲不是买不到饮料,自动售货机正出售1元一杯的可口可乐和橙汁;而他也不是买不起饮料,据认识他的人说,他是一家体育用品的主管,年薪15万澳元。
  其实,这种“穷”待孩子的现象并非个别。每逢给孩子注射防疫针的日子,社区儿童保健站里便排起长龙。排队时看见西人家长将还不会走路的孩子甩在地上(铺有地毯),去啃、去打滚,孩子哭了叫了,也只是安慰两句,绝对看不见一哭就抱的现象。澳洲人酷爱勇敢者的运动——冲浪,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父母都常常带孩子去海滩:小孩褪尽“束缚”,光着脚丫自去玩沙、玩水:稍大一点的孩子便跟着父亲下海冲浪,呛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但父母最多也只是为其拍拍背,便鼓励孩子再次下海去搏击风浪。某日到蔓莉海滩散步,在远处看见一个外国孩子冲浪回旋时摔了跟头,便情不自禁地叫起来:“救人!”而正在近处晒太阳的父母见了反而不慌不忙:“那是浅水,淹不死人。等他自己爬起来!”
  至于说到吃,那更是不能与我们的用精美食物喂大的孩子相比。这自然有东西方饮食结构造成的差异所致,但细细想来,却也不能不承认这里面有故意“穷”孩子的成分。澳洲的中、小学校中午不放学,午餐可以在学校餐厅购买(也只有汉堡包之类的粗糙食物出售),也可以自带。据笔者观察,自带的占了大多数,一般是一瓶可乐再加一个汉堡包和一个水果,下课时随便在校园寻找一个地方坐下,将其“消灭”得干干净净,绝对看不到将剩余的食物扔得一地的现象。孩子们出外旅游,如需就餐也不过是光顾既便宜又实惠的“麦当劳”。如果仅从孩子们所带的食物上判断,任你怎么也判断不出其家贫还是家富。
  其实,澳洲人对“再富也要穷孩子”并非像日本人那样刻意为之,用他们的话来说,不过就是“为未来着想”——孩子们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摔摔打打,“穷”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面对这并不算新鲜的观念,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与已经踏入富人俱乐部的澳洲相比,我们对孩子的呵护是不是太多了一点?
其他文献
这位美军中的同性恋士兵,他要面临的可能是52年的牢狱……    “维基解密”网站公开的美国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档案文件与25万份外交密电从何而来?它们极有可能全部来自在伊拉克服役的23岁美军一等兵布拉德利·曼宁,一名美军中的同性恋士兵。  在2010年5月的一次网络聊天中,曼宁对自己的黑客朋友安德里亚·莱莫说,在伊拉克服役期间,他曾假装在听一张贴有Lady Gaga(美国著名流行女歌手,以装扮奇特而
在苏格兰普勒港的北部,有一个克里什尔庄园,占地10000英亩,1996年时还作为根据简·奥斯汀小说改编的电影《爱玛》的拍摄地。这个庄园由巴斯特德兄弟建于1742年,范围内甚至包括3个村庄、一家板球俱乐部、一间教堂和一所学校。如今,这一切挂牌出售,只需1亿英镑。这个天价让它成了伦敦之外最贵的英国地产。另一座卡利夫顿庄园也在出售,叫价为3500万英镑。  有传言说英国王储查尔斯要买下它,因为相邻的地产
军事上的“互动”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或者外交造势,向对方派出战机或者战舰、军事部队在对方国土上“展示肌肉”。中日的外交往来虽然很正规化,但是中日军方的互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两军交流的程度很低——坦白说是“面和心不和”。由此而产生了两国军方“互动”的罗生门事件……    第一次拒绝——中日军事互信机制根本没有成形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时,中国军方曾婉拒日本军机参与援救。2009年8月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巨轮在首航中撞上了冰山。正如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所表现的那样,在巨轮沉没之前船长决定:将有限的求生机会留给妇女和儿童。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既自愿又无奈地等待死神的到来。  但是,在那生死存亡的时刻,一个名叫细野正文的日本籍乘客男扮女装,冒着被水手们认出打死的危险,爬上了载满妇女和儿童的救生船。他混迹在一群妇孺羸弱者之中,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  然而,细野正文上岸
恰如“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如果没有对小报新闻的强大需求,也不会存在英国发行量第一的小报,对于小报的罪过,除了默多克之外,恐怕每个小报读者都是同谋。    “这是我人生中最卑微的一天。”在针对《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的国会听证会上,80岁的默多克突然打断儿子的发言,说出了这句揭示他内心压抑的话。昔日里威风的默多克,却被他最钟爱的小报给折磨得如此落魄,102岁的母亲说他现在是“我可怜的小男孩”。  这
香港与内地已经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香港这三年多来的迅猛发展,背后无不弥漫着质疑的迷雾。    香港与上海一度敌意明显,至今也不见得气氛融洽。上海有规模庞大的码头、国际机场,金融业发展如同猛虎下山,香港害怕上海成为第二个香港。  香港与广州一度合作愉快,在任何经济合作中,香港更乐意第一时间考虑广州。然而现在,广州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让香港厂商处境尴尬,广州的发展不必像以往那样
我们爱以左与右来区分立场,但我认为有很多时候,根本不是左与右,而是上或下的角度,这就是你选择站在强者(征服者)那一边,用精英的角度去认知世界,还是选择透过弱者(失败者)的眼睛来审视世情。    在前不久的香港书展上,张翠容的书《拉丁美洲真相之路》被摆在了城邦出版摊位最显眼的位置上,而这本与《我们台湾这些年》、《金融的逻辑》等一起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09年“十大好书”的作品已经在大陆出版了简体
哈季奇首现前南刑庭  克罗地亚塞族前领导人戈兰·哈季奇7月25日出现在位于海牙的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接受法庭询问,这是他自22日被引渡至荷兰后首次露面。  在法官宣读对哈季奇的指控后,哈季奇的律师弗拉迪米尔·佩德罗维奇向法官表示,哈季奇拒绝进入认罪程序。根据法庭的相关程序,哈季奇将在30天后再次出庭接受法庭的询问。    张晋创当选越南国家主席  越南7月25日选举产生了新的国家主席,张晋创
br>    一位女軍官在博客里搔首弄姿,有学生时期的青涩照片,有尺度劲爆的曝乳装扮,也有清凉的比基尼泳装海滩照,张张照片比起职业模特,丝毫不逊色。    开设博客已经成为时下民众的一股流行风潮,透过开设博客,不但可展现自己的个人风格,更可以在网页世界中尽情挥洒自己的心情感受,无异于为抒发压力的管道。不过,一些台湾士兵的博客却让人大跌眼镜,不少官兵喜欢把军中的生活照片放上去,于是,生日庆祝会后恶作
一个富裕的家族对一个国家能有多大的影响力?看看有“印度的洛克菲勒”之称的安巴尼家族你就知道了:父亲德鲁拜·安巴尼去世时,留给儿子穆克什·安巴尼和阿尼尔·安巴尼的资产占了当年印度GDP 总量3.5% !为国家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0%,印度每4名股市投资者中就有一人持有信实工业集团及相关产业的股票。  兄弟的父亲老安巴尼是印度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物。几十年来他经营出了印度最大企业——“信实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