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须找到有效方式,来回应美国“国际秩序”定义权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c0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在构建现存国际秩序的过程中,西方尤其是美国扮演了主导角色,因此也一直拥有国际秩序的定义权。
  美国掌握了定义权,也就是说,不管美国采取什么样的国际行为,总能向其人民或者国际社会证明其合法合理性。无疑,定义权包含着深刻的道德意涵,这种道德意涵证明着美国的行为,甚至是战争的“正义”性质。
  近代以来,西方塑造国际秩序,其话语权也很自然占据主导地位。基辛格博士著《国际秩序》一书,有三点关于国际秩序的观点值得注意。
  第一,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一个秩序,而是多个秩序共存的,无论是建立在宗教之上的秩序,还是帝国,或者后来建立在主权国家之上的秩序。
  第二,每一个文明都有其自身的不同于其他文明的国际秩序观。因此,一个文明崛起而占据主导地位了,其国际秩序观必然影响其所建立的国际秩序。
  第三,自近代以来,西方所建立的国际秩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西方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不过,尽管西方主导世界是一个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的秩序是唯一的秩序。各个区域都在出现不同形式的区域秩序,对国际秩序产生影响。

非西方世界为何“自愿”接受西方所界定的国际秩序


  西方国际秩序话语占据主导地位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非西方世界的“自愿”接受。非西方世界接受西方所界定的国际秩序,主要出于几个因素。
  第一,出于利益因素,即接受西方定义的国际秩序或者处于这个秩序之下能获得很多利益。第二,即使不满意这个秩序,但既没有力量挑战这个秩序,也没有力量建设自己所认同的秩序。第三,即使有力量挑战,但找不到有效的替代秩序。苏联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于没有有效的替代秩序。非西方世界接受西方所定义的国际秩序,还有深层次的思想根源。二战之后,很多国家独立了,但只是领土的独立,各方面的精英人物的思想和思维还是被西方“殖民”的。
  中国在过去30多年来迅速崛起,开始对区域甚至世界秩序产生巨大的影响。有评论家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可能简单地把美国主导世界的逻辑置于中国之上。但诚如基辛格所言,中国必然要对21世纪的国际秩序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重塑现存国际秩序。不过,在这方面,中国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要处理自己和现存国际秩序之间的关系。
  就中国和现存国际秩序的关系而言,有几个方面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事实。第一,中国的崛起是在现存国际秩序内部的崛起。中国实行开放政策,把自身融入到现存国际体系内,并在这个体系中成长。第二,中国在这个体系内部扮演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具备足够的能力重塑这个秩序。第三,中国也具有了足够的能力来倡议或者建设新的区域秩序。
  这三方面的因素都在影响着中国和外在世界的关系。现在的情况是,尽管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秩序中举足轻重,中国需要更多的国际空间,但现存秩序(作为既得利益者)并不愿意提供。例如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面的权限,就因为美国国内因素而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从增进自身的利益(可持续的发展),还是从履行更大的国际责任的角度,中国都有必要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去倡议和构建区域秩序,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金砖国家银行等。但中国的这些努力,又被美国定义为要取代和挑战现存国际秩序,往往导致中美之间关系的紧张。

中国必须找到有效的方式来回应美国的国际秩序定义权


  被动的回应阶段已经过去,因为经验表明,被动的回应做得再好,也远远不够。要互动回应,中国至少可以做三方面的事情。
  第一,中国要继续在现存国际秩序内部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中国并不是现存国际秩序的革命者,而是改革者。中国无意把激进的变革引入现存国际秩序,而是要在内部和其他国家共享国际空间。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管怎么说,现存国际秩序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互动的平台。实际上,中国一直在追求现存国际秩序的改善。
  第二,中国需要构建自己的国际秩序话语,来说清楚中国为什么要倡议新的区域秩序以及这些新的区域秩序和现存国际秩序之间的关系。中国所建设的AIIB不是要取代世界银行和亚行,而是承担诸多世界银行和亚行不能承担的责任。即使从长远来看,中国所建设的区域秩序具有了国际影响力,中国也无意取代现存国际秩序,而是作为另一个选择。中国是通过开放的方式(也即开放的区域主义)来建设区域秩序的,这个条件本身就使得区域秩序表现为开放性、参与性和国际性。如果能够从话语层面,把这些说清楚,中国所面临的压力就会小一些,少一些。不过,话语与其说针对美国,还不如说是针对其他国家。
  第三,中国要和美国的一些传统盟国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从而化解美国的阻力。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关乎战争与和平的大问题。不过,如果从正面做受到美国的抵触,便要迂回进行。从AIIB的创始和发展来看,中国可以通过开放的方法,来找到其他更有效的途径。AIIB之初,就遭到美国及其盟友日本的强烈抵制,但在英国加入AIIB之后,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加入,从而也促成了美日转变态度,至少没有那么反对了,并且包括世界銀行和亚行在内的国际机构,也转变而持合作态度。
  就是说,中国可以从英、法、德、加拿大等中等国家入手,来促成美国的转变。
其他文献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评选揭晓,81人当选,其中人文组的28人中,有兄弟两人梁思成、梁思永同列榜上。45年后的199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中,他们的一位弟弟梁思礼又名列其中,当选院士。一门三院士,极尽荣耀,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对不熟悉科学史的人来说,三人也许多少有点陌生,但他们的父亲却是谁也都知道的,这便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任公。  给孩子的400余
摘 要 节奏是音乐的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所有的音乐都离不开节奏,因此音乐教师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深刻重视节奏的作用和影响,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节奏基础,在音乐教学时,以节奏教学作为开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性。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方法 节奏训练  一、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教师万玮受学校派遣,于2012年3月中旬至7月上旬,赴美国波士顿对波士顿英语学院、斯卡斯代尔高中、康科德学院、布莱克莱恩高中、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等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期间,万玮坚持每天写博客,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记录下来。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向美国学教育》一书,就是由这些博客文字整理编辑而成,书中不仅写了他的所见所闻,更多的是他的独特感受和理性思考。  为了自己的信仰来做教师 
【教学理念】   1.以课文在表达上的某一事  实、概念、原理、技能为例,保证教学内容上的简约。  2.贯彻“解读就是解写”的阅读理念,阅读的本质是通过言语表达这一路径走向理解,使教学指向明确。  3.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  策略和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的理解中去。通过自主阅读,将精读课文中习得的策略、方法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新字生词,运用习得的方法理解词语
自今年2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伊始,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就逐步建立健全“问题倒逼”与“典型引领”双驱机制:坚持问题引路,不怕揭短亮丑,深度聚焦问题,不怕见光亮相;注重典型示范效应,学习典型,树立典型,争做典型,立行立改,敢于向问题亮剑,回应师生关切,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  问题倒逼,开门纳谏  学校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次自我净化、提振士气和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在制定活动方案和活动动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马克思对音乐有这样的评价。  音乐大师贝多芬更是给了音乐极高的评价:“音乐能给人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的确。聆听美妙的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心情,净化心灵。不过,音乐有时也会“惹祸”,比如。深夜,刚看完一场精彩激烈的足球赛,兴奋异常,拿起话筒,吼几嗓子卡拉OK。这可会影响周围邻居的休息,甚至还可能引起纠纷,岂不是与大力宣传的“和谐社会”唱反调?    可是情到
养猫好还是养狗好,这可是个大难题!毕竟喵星人和汪星人各有各的好。不过近年的一些研究表明,从精神健康的角度考虑,养狗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此前有研究称,养过猫的人更容易得精神分裂症。这是因为猫的身上有一种叫弓形虫的寄生虫,它也能感染人类。弓形虫进入人体会寄居在大脑中并造成囊肿,从而导致大脑功能发生改变。  近期一项来自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养过狗,那么他患精神分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素养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竞争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开始普及科学,重视科學素养,并开始使用科学素养这一概念。长期以来,科学素养使用的语境不同,其内涵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呈现出逐渐明晰的趋势,并在本世纪初得到明确,为我国科学素养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科学素养 内涵 演变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0)04-005
在小学语文朗读行为中,存在着诸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理念谬误,这种谬误有的不易察觉,有的我们甚至认为是正确的。在此,笔者尝试将诸种谬误加以厘清,以期对教师的朗读教学实践和学生的朗读学习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从朗读学视域来进行审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行为可能存在如下误区或谬误。  谬误一:表演的错位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常会设计一些好玩的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演一演,在角色扮演中揣摩
剧情透露(简称剧透)即在他人看完某个戏剧作品之前,告诉其结果。这是一种把涉及剧情的作品(如小说、电视剧、电影、漫画、游戏等)的内容泄漏或提前交代的行为,其内容通常是涉及故事核心或伏线,比如告诉某人物在未来作品中再次出现等。  “《步步惊心》的结局是怎样的?”  有人接话:“打开百度——搜各阿哥的结局……”  “《倾世皇妃》的结局会是怎样?”  有人怒吼:“别再剧透啦,我不喜欢剧透!”  剧透,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