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实践”舞台,“习作”有滋有味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朱熹此语道出了实践之重要。近年来,综合实践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走进课堂,以其独有的趣味性、灵活性深深地吸引着师生,给学校课程注入了一股春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巧妙结合实践活动课,改变学生畏惧作文的现状,使学生爱作、乐作,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试着将实践活动课与习作指导有机整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卓有成效地改善了学生口中“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状况。
  一、节日抒怀情勃发——情感性整合
  叶圣陶先生说:“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我们每年都有很多节日,而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主题与意义,教师充分利用节日开展实践活动课,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习作上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母亲节,我安排了一节活动课——《献给母亲的歌》。我先带领孩子回忆母亲为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体会母亲浓浓的深情与辛劳,再通过实际行动感谢母亲。整个课堂,孩子们激情高昂:高唱母爱赞歌,朗诵母爱诗篇,制作母亲节礼物……大家在实践中享受节日快乐,体验母爱伟大。接着,我抓住这个情动的瞬间,让孩子们大声说出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最后再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所说的话写下来。此刻,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从实践中来,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诉:“母爱如水般温柔,如春风般温暖……”“母亲,难忘您送儿上学路上的句句叮咛,难忘您为我熬夜织毛衣的疲倦身影” ……真可谓文思如泉,佳句迭现。
  这样巧借节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激发学生将活动内化为语言,再现为文字,升华了情感,实现了实践活动与情感的巧妙整合,从而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流泻真情,倾吐为文。
  二、乡风沐浴满面春——体验性整合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为了让实践活动课“动”起来,让习作指导“活”起来,我把目光投向校外,投向田野乡村,利用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观察,训练学生写作。如在秋风劲吹,落叶翩翩时,我组织学生开展“采集树叶”的活动。不同的树叶,不同的形状、颜色,不同的凋落方式,给久坐课堂的孩子带来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孩子们兴奋地说着、笑着,相互攀比着谁的树叶最大,最美。因为亲自采集,观察也更细致入微,鲜艳如火的枫叶,枯黄若蝶的银杏叶,卷曲成螺的柳叶……大家都在炫耀“战利品”,我趁机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触摸的感觉这几方面说说树叶的特征和采集过程中的体会,再写下收集过程,尤其是寻找落叶时的心情和活动结束后的感受和体验。
  走进自然,饱览无限风光,感受金秋魅力,体验自然之趣,为学生的习作大堤拓开了另一个决口,《秋天的树叶》的习作训练也水到渠成了。
  三、手到擒来乐开怀——活动性整合
  实践活动课可以突破书本的局限,引领学生参与活动,自主探究,丰富创作的源泉。如在“我最拿手的一道美食”活动课中,我先让孩子搜集家乡的特色美食。然后让学生学做一道美食介绍给大家。课堂上,大家兴趣盎然地介绍美食的制作过程,以及制作中的笑话,有的忘放盐,有的菜烧糊,大家说着、笑着、品尝着美食。最后,让学生结合“搜集——学做——品尝”的一系列活动,写下自己印象最深的环节。摊开纸,提起笔,孩子们脸上还挂着笑容,他们边写边交换阅读,交流心得,习作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
  类似的实践活动还有很多,如航模、卡片的制作活动、“我是校园美容师”的设计活动、“我为课文配插图”的绘画活动等,通过活动整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的欲望,也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实践过程中快乐地抒写文字。
  四、隔雾看花境尤美——想象性整合
  思维之花的绽放,离不开想象。幻想是孩子的天性,但想象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发掘,需要锻炼。通过想象类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孩子的想象能力,譬如猜、编谜语,看线条想画面,听声音编故事等。其中孩子们最爱“听声音编故事”的活动。我戏称是“隔雾看花,水中捞月”,这反而更激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眼前没有实物,没有场景,没有人物,一切都只能靠从听到的声音里想象,然后编成故事。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故事别具一格,希望自己的故事胜他人一筹,个个大显身手。孩子们从滴答的雨声中,听到了静谧的雨夜,稀疏的行人;从潺潺的流水里,听到了点点的灯光,听到了温柔的絮语;从悠扬的笛声中,听到了自然的美妙,牧童的悠然……学生通过听觉,想象情境,串编故事,再把故事生动地再现给其他同学。所有的人物、场景、故事情节都在孩子们口中,在孩子们富有想象力的小脑瓜中。“活动——想象——整合”,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课,激发孩子大胆想象,充分表达,最后自然下笔成文。
  活动课是孩子们实践的平台,是孩子们施展才华、放飞心灵的舞台。在实践中,孩子们一次次亲历,一次次体验,为有效地整合习作教学提供了契机。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表达,乐于写作。“天下至文皆出于童心之作”,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尽情绽放自己的生命活力,尽情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所感。真可谓“玩得兴致勃勃,写得有滋有味”。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摘要]让学生边阅读边想象,在阅读想象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阅读力,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在调动学生阅读想象,促进他们思想、语言、能力成长方面的点滴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想象;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7-0076-01 
[摘要]统编低段语文教材中的写话要求是以逐层提升的形式分布在教材中的,教师要把握教材编排特点,明晰语文要素中对学生的写话要求,采取丰富的写话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写话,以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话习惯,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写话教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2-0085-02
[摘 要]互联网 阅读:线上线下融合的课程研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一课程研究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学校的教育追求。我们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给不同年级推荐不同书目,引导学生阅读。同时,我们针对整体型、选集型和著述型图书采取不同的教学模态,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阅读;整本书阅读;线上线下融合  在“互联网 ”的大趋势下,如何将互联网资源充分应用到教育过程中,有效改
[摘 要]正确、有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保证阅读的数量,提高读写的品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在第一学段的绘本读写评价中,我们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为学生创造展示绘本读写的机会。多元的课堂评价、多样的过程评价、多彩的拓展活动,让学生体会绘本的魅力,感受到绘本读写的乐趣,并养成读写思结合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绘本读写;评价策略;拓展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著名诗作,诗中夸张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诗歌意象,充满魅力的想象力,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绝美的瀑布图。让学生发挥想象,报文入情,与文中的景物同呼吸,达到心中见景,景中有情的境界,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为此,我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步步探究,深入诗歌之中,突破难点,达到情境共生的境界。  环节一:读诗文,想象瀑布之美  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认知体系,实现文本资源的个性化挖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读懂文本,构建阅读认知雏形;校准坐标,适度开发文本资源;强调个性,体现多元解读特征。  [关键词]文本阅读 多元化 尺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阅读教学的取向开始从“理解内容”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用教育观已经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结合教学经验,从“课前预习,课内感知”“理解感悟,认知写法”“学以致用,读写结合”三方面来阐述基于语用观的阅读教学新策略,以期让学生学习表达,活用语言,打开语言学习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以练导学;语言;
一、 学习第一段,感受水乡水多、水美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从资源库边拖边问):“水乡什么多?”  生:水多。(拖出“水多”)  2.你从哪些词看出水多?再读读课文第一段。  指名回答:千条渠,万条河。(从资源库中拖出)  3.“渠”指的是什么?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让我们在图上找一找哪条是“渠”。(点击出“渠”图片,拉大)  4.像这样的河与渠在水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精心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能够更好地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培养语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宗旨。教师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经典语段处,在心灵触动处,在意犹未尽处,在似是而非处,在生活关联处,在环环相扣处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材;二次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即将投入使用。新教材有什么特点?怎样使用新教材,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新教材设有“课文”“集中识字”“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这五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有新的特点、新的教学要求。教学时,教师遵循年段特点,抓住教材的要点、难点和注意点,展开细致、扎实的教学,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年段;语用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