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为确保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确保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必须站在政治意识的高度,精心建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高校意识形态;对策
高校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创造知识的历史使命,是新思想、新信息的交汇和集散带,处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到校园的安定与社会的稳定。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新冲击和新挑战,站在政治意识的高度,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眼光,积极研究和探索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路径、新对策,确保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第一,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性。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依然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必须加倍努力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多样性,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决不排斥各种学术理论观点以及多样化的思想文化形式并存。但是,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各项工作;坚持学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没有禁区,理论宣传和教学要有纪律;坚持对于思想认识问题多做工作、积极引导、旗帜鲜明,决不允许错误的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在师生中滋长,更不允许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从而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
第二,潜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极少的观念和范畴揭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和灵魂,是整个观念系统中的核心观念,能量最大,对其他价值观念具有引领、凝聚、维护等重要功能,对于在外界压力下产生“病变”的价值观念,具有帮助其复苏并重新滋生的功能。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多元化价值观念在社会上蔓延滋长,思想理论领域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广大师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且空前活跃,亟待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引领思潮、增进共识。同时,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就是说,经过师生的理解、消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师生的文化价值自觉。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用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贯穿到高校的政策措施中,贯穿到社团活动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每个师生的自觉追求和行动。
第三,着力构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新平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网络的发展改变着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式。高校必须主动研究网上传播的特点和艺术,主动研究掌握网络先进技术,建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新平台、新路径。一是主动抢占网络阵地,狠抓信息源建设。下大力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懂网络传播的队伍;下大力建设一批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红色网站和品牌网站。二是加强网络的管理,做好舆情分析研判。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对网上的重大舆情动向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对网上的反动信息坚决予以封堵。三是加强网络道德自律教育。目前我国的网民中,30岁以下的人口占网民总数的72.7%,大学生思想活跃且易片面和冲动,少数大学生误以为不需对网络行为后果承担任何责任,容易造成网络不文明行为的相互感染和蔓延。四是发挥网上网下联动效应。着眼于网下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帮扶疏导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就业困难的学生,潜移默化地用主流意识形态感染广大师生,增强师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第四,注重营造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人文环境。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一要凸显意识形态的人文关怀。在日常生活领域,大学生所关心的主要是现实问题和自身利益,比如对学业和自身发展的关注;对预期就业和经济收入的焦虑;对社会公平、公正与贫富差距的关心等等。这就需要人文关怀走进大学生活,充分体现意识形态尊重人、关心人和激励人的功能。二要让大学生融入高校和谐文化建设之中。引导大学生从寻求人生存的协调状态和文明趋向出发来构建并提升人文精神。倡导大学生既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又善于倾听别人的声音;既理解自身的世界,又欣赏他人的生活;既争取自己的利益,又尊重别人的权利,进而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作为一种文化品格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三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文化教育具有主动性和包容性,还附有含蓄性和愉悦性,能体现人文情感和深厚的精神底蕴,要充分利用广播、校报、网络、开放日、节庆日等载体,广泛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潜心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示范意义的大学校园文化,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与理性的交互作用下接受主流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04-24.
2、陈秉公.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N].光明日报,2011-02-2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高校意识形态;对策
高校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创造知识的历史使命,是新思想、新信息的交汇和集散带,处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到校园的安定与社会的稳定。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新冲击和新挑战,站在政治意识的高度,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眼光,积极研究和探索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路径、新对策,确保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第一,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性。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依然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必须加倍努力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多样性,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决不排斥各种学术理论观点以及多样化的思想文化形式并存。但是,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各项工作;坚持学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没有禁区,理论宣传和教学要有纪律;坚持对于思想认识问题多做工作、积极引导、旗帜鲜明,决不允许错误的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在师生中滋长,更不允许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从而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
第二,潜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极少的观念和范畴揭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实质和灵魂,是整个观念系统中的核心观念,能量最大,对其他价值观念具有引领、凝聚、维护等重要功能,对于在外界压力下产生“病变”的价值观念,具有帮助其复苏并重新滋生的功能。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多元化价值观念在社会上蔓延滋长,思想理论领域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广大师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且空前活跃,亟待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引领思潮、增进共识。同时,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就是说,经过师生的理解、消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师生的文化价值自觉。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用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贯穿到高校的政策措施中,贯穿到社团活动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每个师生的自觉追求和行动。
第三,着力构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新平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网络的发展改变着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式。高校必须主动研究网上传播的特点和艺术,主动研究掌握网络先进技术,建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新平台、新路径。一是主动抢占网络阵地,狠抓信息源建设。下大力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懂网络传播的队伍;下大力建设一批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红色网站和品牌网站。二是加强网络的管理,做好舆情分析研判。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对网上的重大舆情动向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对网上的反动信息坚决予以封堵。三是加强网络道德自律教育。目前我国的网民中,30岁以下的人口占网民总数的72.7%,大学生思想活跃且易片面和冲动,少数大学生误以为不需对网络行为后果承担任何责任,容易造成网络不文明行为的相互感染和蔓延。四是发挥网上网下联动效应。着眼于网下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帮扶疏导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就业困难的学生,潜移默化地用主流意识形态感染广大师生,增强师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第四,注重营造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人文环境。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一要凸显意识形态的人文关怀。在日常生活领域,大学生所关心的主要是现实问题和自身利益,比如对学业和自身发展的关注;对预期就业和经济收入的焦虑;对社会公平、公正与贫富差距的关心等等。这就需要人文关怀走进大学生活,充分体现意识形态尊重人、关心人和激励人的功能。二要让大学生融入高校和谐文化建设之中。引导大学生从寻求人生存的协调状态和文明趋向出发来构建并提升人文精神。倡导大学生既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又善于倾听别人的声音;既理解自身的世界,又欣赏他人的生活;既争取自己的利益,又尊重别人的权利,进而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作为一种文化品格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三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文化教育具有主动性和包容性,还附有含蓄性和愉悦性,能体现人文情感和深厚的精神底蕴,要充分利用广播、校报、网络、开放日、节庆日等载体,广泛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潜心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示范意义的大学校园文化,使受教育者在情感与理性的交互作用下接受主流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04-24.
2、陈秉公.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N].光明日报,2011-02-2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