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洋上的“马拉巴尔”演习规模越来越大,这个世界地缘政治的海区中心与中国的海上通道安全息息相关。
近日,中印边境争端再起,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边境争端的溢出效应从陆地延伸至海洋,而且还是世界海权体系的核心地带——印度洋。7月10日,印度、美国和日本三国联合举行的“马拉巴尔-2017”联合军事演习在孟加拉湾附近举行。孟加拉湾位于印度洋北部,是世界最大的海湾,在赤道之北,西临印度半岛,东临印度海外领地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北临缅甸和孟加拉国,南在斯里兰卡至苏门达腊岛一线与印度洋本体相交,通过缅甸海的马六甲海峡与暹罗湾和南中国海相连。
据报道,此次三方联合军演约有15艘军舰、2艘潜艇和数十架军机参与,最引人瞩目的是三国航母都参加了演习。在中印边境争端逐渐升温的时候,印度在该海域选择与美日进行联合军演,其背后的战略考虑是多重的,而参演的美日两国也有着各自的小算盘。
日本加入美印“馬拉巴尔”演习
据军事评论员李小青介绍,“马拉巴尔”演习始于1992年,最初是美印两国在印度洋举行的双边海上演习。随着局势的发展变化,常规参演国由美印扩大为美印日;演习内容从主要针对反恐及海上救援逐步转变为战场作战;演习地点从印度洋改为交替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其影响力及意义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2007 年,日本海上自卫队首次应邀参加“马拉巴尔”演习。这次演习参演国达到迄今为止的最大规模,由美印两国扩大为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5国。演习课目包括军事进攻与防守行动、水面战、潜艇战、海上封锁及打击海盗等内容。2009年的美印日“马拉巴尔”演习在冲绳附近海域举行。重点演练了反潜战和水面战等课目。2014年的美印日“马拉巴尔”演习在平洋海域举行,其中一个背景是中日两国加大的钓鱼岛争议问题。2015年的美印日“马拉巴尔”演习位印度南部金奈东方海域举行,旨在强化三,企图牵制中国在印度洋的行动。演习课目包括反潜、搜索、救援等。此次演习日本首次作为长期成员参演,取代了之前的受邀身份。2016年的美印日“马拉巴尔”演习在佐世保至冲绳东部海域举行。日本海上自卫队“日向”号直升机航母首次参演。演习课目包括反潜战、水面战、防空战及海上搜救等。
纵观“马拉巴尔”演习的多年演变历程,其最大变化是日本的加入。2008年至2013年间,只在2009年邀请日本参演。但随着中国军力的发展壮大,美印在“对付中国”的旗号下重新扩充演习规模。2014年日本再次受邀加入,并于2015年正式成为定期参演国。日本的加入及成为定期参演,凸显美印日三国军事合作升温背后的企图,演习也成为三国加强合作国的一次大规模海上军事行动。而且,演习地点逐渐由印度洋向西太平洋延伸,2009年移师西太平洋,2014年起移至日本冲绳以东海域,最终发展到交替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举行,围堵中国的企图日益明显。
2017年度的“马拉巴尔”演习于7月10日开始,为期10天。参加演习的印度海军包括 “超日王”号航空母舰(INS Vikramaditya R33),6艘水面舰艇及1艘基洛级潜艇。参加演习的美国海军包括“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USS Nimitz CVN-68)、1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1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3-4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参加演习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包括“出云”号(JS Izumo DDH-183)直升机航母及另1艘军舰。此次演习的重点放在海上巡逻、侦察、反潜和航母联合作战方面。
围堵威慑中国之举
对于美国而言,参加此次“马拉巴尔”军演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增加在印度洋地区的发言权。正是由于没有在印度洋获得像英国那样的制陆权,今天美国对印度洋的控制就显得势单力薄。美军在印度洋的最重要基地是位于查戈斯群岛的迪戈加西亚岛,该基地位于印度洋中部,可支援中东和波斯湾,监视和控制印度洋海域,但毕竟面积不大,其所能提供的作战资源更是有限。美国所能在此显示的制海权也更多的是由此出发的航母群的威慑。但航母只具有持续威慑力而无持续战斗力,这对大陆国家作用不大。通过军演可以增加美军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进而提升在印度洋事务上的发言权。
其次是拉拢印度在海上围堵中国。冷战后美国的地缘战略目标就是防止欧亚大陆出现一个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并确保美国的海上优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飞速增长以及海洋强国角色的日益成型,美国将中国视为地缘竞争对手。2011年美国针对中国的反干预作战能力(美国将其称为反介入/区域拒止)量身定做了空海一体战联合作战概念,在该作战概念中美国公开宣称:“当前,毋庸置疑,中国是惟一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对美国的影响力及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投送带来重大和持久威胁的国家。更为复杂的是,中国一直不愿意公开说明其防御力量持续壮大的理由;几任美国国防部长及其他领导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此外,中国还是惟一未施行民主体制的世界大国,这令事态进一步复杂化。考虑到上述情况,我们必须评估美国是否有能力向西太平洋地区成功进行力量投送,以捍卫美国的利益并保护其伙伴国和盟友。”然而,中国反干预作战能力(美国将其成为区域拒止能力)的提高使美国在海上围堵中国的图谋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为了增强海上遏制中国的力度,更是为了节约围堵中国的成本,美国不惜拉拢印度,甚至有意向其提供核动力航母和舰载机技术,此次参加“马拉巴尔”演习也有这样的意图。
对于日本来说,则是想改变日益不利的海洋争端形势。自从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以来,中日两国在海洋争端领域的对抗有增无减。然而日本低估了中国的实力与意志,在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中一直没占到便宜。为此,日本只得另辟蹊径,在南海这个日本其实并不接壤的海域挑战中国的利益。然而,由于地缘、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诸多掣肘,日本在这方面也是铩羽而归。此次在孟加拉湾参加联合军演,日本有借助美印两国利用印度洋的地利遏制中国并扳回局面的考虑,更有充当美国反华先锋,凸显其在美日同盟地位的考虑。
近日,中印边境争端再起,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边境争端的溢出效应从陆地延伸至海洋,而且还是世界海权体系的核心地带——印度洋。7月10日,印度、美国和日本三国联合举行的“马拉巴尔-2017”联合军事演习在孟加拉湾附近举行。孟加拉湾位于印度洋北部,是世界最大的海湾,在赤道之北,西临印度半岛,东临印度海外领地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北临缅甸和孟加拉国,南在斯里兰卡至苏门达腊岛一线与印度洋本体相交,通过缅甸海的马六甲海峡与暹罗湾和南中国海相连。
据报道,此次三方联合军演约有15艘军舰、2艘潜艇和数十架军机参与,最引人瞩目的是三国航母都参加了演习。在中印边境争端逐渐升温的时候,印度在该海域选择与美日进行联合军演,其背后的战略考虑是多重的,而参演的美日两国也有着各自的小算盘。

日本加入美印“馬拉巴尔”演习
据军事评论员李小青介绍,“马拉巴尔”演习始于1992年,最初是美印两国在印度洋举行的双边海上演习。随着局势的发展变化,常规参演国由美印扩大为美印日;演习内容从主要针对反恐及海上救援逐步转变为战场作战;演习地点从印度洋改为交替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其影响力及意义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2007 年,日本海上自卫队首次应邀参加“马拉巴尔”演习。这次演习参演国达到迄今为止的最大规模,由美印两国扩大为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5国。演习课目包括军事进攻与防守行动、水面战、潜艇战、海上封锁及打击海盗等内容。2009年的美印日“马拉巴尔”演习在冲绳附近海域举行。重点演练了反潜战和水面战等课目。2014年的美印日“马拉巴尔”演习在平洋海域举行,其中一个背景是中日两国加大的钓鱼岛争议问题。2015年的美印日“马拉巴尔”演习位印度南部金奈东方海域举行,旨在强化三,企图牵制中国在印度洋的行动。演习课目包括反潜、搜索、救援等。此次演习日本首次作为长期成员参演,取代了之前的受邀身份。2016年的美印日“马拉巴尔”演习在佐世保至冲绳东部海域举行。日本海上自卫队“日向”号直升机航母首次参演。演习课目包括反潜战、水面战、防空战及海上搜救等。
纵观“马拉巴尔”演习的多年演变历程,其最大变化是日本的加入。2008年至2013年间,只在2009年邀请日本参演。但随着中国军力的发展壮大,美印在“对付中国”的旗号下重新扩充演习规模。2014年日本再次受邀加入,并于2015年正式成为定期参演国。日本的加入及成为定期参演,凸显美印日三国军事合作升温背后的企图,演习也成为三国加强合作国的一次大规模海上军事行动。而且,演习地点逐渐由印度洋向西太平洋延伸,2009年移师西太平洋,2014年起移至日本冲绳以东海域,最终发展到交替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举行,围堵中国的企图日益明显。
2017年度的“马拉巴尔”演习于7月10日开始,为期10天。参加演习的印度海军包括 “超日王”号航空母舰(INS Vikramaditya R33),6艘水面舰艇及1艘基洛级潜艇。参加演习的美国海军包括“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USS Nimitz CVN-68)、1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1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3-4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参加演习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包括“出云”号(JS Izumo DDH-183)直升机航母及另1艘军舰。此次演习的重点放在海上巡逻、侦察、反潜和航母联合作战方面。
围堵威慑中国之举
对于美国而言,参加此次“马拉巴尔”军演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增加在印度洋地区的发言权。正是由于没有在印度洋获得像英国那样的制陆权,今天美国对印度洋的控制就显得势单力薄。美军在印度洋的最重要基地是位于查戈斯群岛的迪戈加西亚岛,该基地位于印度洋中部,可支援中东和波斯湾,监视和控制印度洋海域,但毕竟面积不大,其所能提供的作战资源更是有限。美国所能在此显示的制海权也更多的是由此出发的航母群的威慑。但航母只具有持续威慑力而无持续战斗力,这对大陆国家作用不大。通过军演可以增加美军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进而提升在印度洋事务上的发言权。
其次是拉拢印度在海上围堵中国。冷战后美国的地缘战略目标就是防止欧亚大陆出现一个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并确保美国的海上优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飞速增长以及海洋强国角色的日益成型,美国将中国视为地缘竞争对手。2011年美国针对中国的反干预作战能力(美国将其称为反介入/区域拒止)量身定做了空海一体战联合作战概念,在该作战概念中美国公开宣称:“当前,毋庸置疑,中国是惟一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对美国的影响力及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投送带来重大和持久威胁的国家。更为复杂的是,中国一直不愿意公开说明其防御力量持续壮大的理由;几任美国国防部长及其他领导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此外,中国还是惟一未施行民主体制的世界大国,这令事态进一步复杂化。考虑到上述情况,我们必须评估美国是否有能力向西太平洋地区成功进行力量投送,以捍卫美国的利益并保护其伙伴国和盟友。”然而,中国反干预作战能力(美国将其成为区域拒止能力)的提高使美国在海上围堵中国的图谋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为了增强海上遏制中国的力度,更是为了节约围堵中国的成本,美国不惜拉拢印度,甚至有意向其提供核动力航母和舰载机技术,此次参加“马拉巴尔”演习也有这样的意图。
对于日本来说,则是想改变日益不利的海洋争端形势。自从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以来,中日两国在海洋争端领域的对抗有增无减。然而日本低估了中国的实力与意志,在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中一直没占到便宜。为此,日本只得另辟蹊径,在南海这个日本其实并不接壤的海域挑战中国的利益。然而,由于地缘、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诸多掣肘,日本在这方面也是铩羽而归。此次在孟加拉湾参加联合军演,日本有借助美印两国利用印度洋的地利遏制中国并扳回局面的考虑,更有充当美国反华先锋,凸显其在美日同盟地位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