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牙本质颗粒复合骨髓浓缩物在上颌窦提升中的成骨效应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自体骨和自体牙本质均可作为骨移植材料应用于骨缺损的再生重建中,但异种或异体的牙本质能否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仍有待研究。目的:评价未脱矿异种牙本质颗粒作为骨移植材料的可行性,同时比较骨髓浓缩物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牙本质颗粒骨再生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将临床获得的牙齿经过清洁、粉碎、煮沸、脱脂、消毒等步骤制成牙本质颗粒。取12只1岁龄雄性比格犬,进行双侧上颌窦提升手术,随机分3组进行窦腔内黏膜下植骨,A组植入未脱矿的异种牙本质颗粒,B组植入未脱矿的异种牙本质颗粒与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混合物,C组植入未脱矿的异种牙本质颗粒和自体骨髓浓缩物混合物。植入后3个月取材,进行植骨区X射线检查和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与结论:(1)X射线检查:A组骨移植区可见密度较高的牙本质颗粒影像,与邻近正常骨组织界限较明显;B组、C组骨移植区可见大量密度较低的阻射影,与邻近正常骨组织界限不明显;(2)组织学观察:A组骨移植区牙本质颗粒周围有少量多核巨噬细胞,新骨生成量较少;B组、C组骨移植区牙本质颗粒外形呈虫蚀状,新骨生成的量均较多,且骨小梁排列较规则;A、B、C组的新骨生成率分别为(13.61±8.57)%,(32.28±4.85)%和(36.85±9.70)%,B组、C组新骨生成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新骨生成率无差异;(3)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未脱矿异种牙本质颗粒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骨髓浓缩物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均能有效促进未脱矿异种牙本质颗粒周围的新骨生成,骨髓浓缩物的作用略优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其他文献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可形成聚合体,但是该形态学特点是否可代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经成软骨分化尚无研究报道。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
对横向冲击荷载下的两端固支钢管混凝土柱承载性能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件重点部位的应力、应变时程曲线以及塑性铰形成与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横向冲击荷载下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有取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的优点,并且具有调控免疫反应、支持造血、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促血管生成等诸多特性。通过移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