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整整一个春节,父亲把自己折磨得仿佛衰老了五岁。我和他视频,才是早上九点多的样子。按照他平
时的作息时间,不过刚用完了早饭。
外面阳光灿灿,春风拂面。在全民对抗疫情的日子里,这个被轻描淡写的草木春天,也努力地为艰难苦度的人世营造一副讨喜的模样。城市已解禁,出行也已自如,这样的早晨,父亲本应穿戴整齐,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正走一圈儿,再倒走一圈儿,这是父亲坚持了多年的必修课。
可是,父亲此时已经又一次侧躺在床,脸色青灰,几乎全白的头发像是未按季收割的韭菜,胡乱生长着。
我已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父亲已然衰老的记忆,我甚至不能逐年细数出父亲变老的点滴,只是突然在某一天,眼前的父亲满脸沧桑,两鬓霜白,双眼浑浊少神,就连个头儿也一瞬间矮了几分。老了以后的父亲事事悲观,哪怕所遇之事芝麻粒儿大也会让他几天睡不安宁。
有天晚上,他因为睡不牢靠主动给我打电话,絮絮叨叨里是无尽的担忧。母亲走后,父亲像是被死亡提了个醒,他开始对自己可能要得的各种病,甚至对不知哪一天会走完的生命心存担忧,这种灰暗的情绪如一片浸了墨的云,不远不近地罩在他的头顶。
“趁我现在腿脚还利索,身体亦无大恙,我想在清明前后回一趟山东,给你爷爷奶奶拢一拢坟头的枯草,围一围坟头的土。”父亲对我说。
这样的话,他每年都会叨叨多遍。我虽多次带他回到大海边去,但是,哪怕是刚从海边回来没几天,父亲也会把这样的话再念叨一遍。这样的话早就演变成父亲逃避现实的一种情绪,似乎他所有的不安只有在遥远的海边才能归于宁静。
我哄小孩儿一般劝他:“疫情还没有结束,等我请年假带你回去。”
父亲的语气里极尽凄惶,末了,他诺诺几次终于出口:“我心里琢磨着,等我走了,你们把我的骨灰带回山东,撒进成山头下的海里吧。”
父亲的父母长眠在大海边,而我的父亲,也正做着终有一日要追寻他们而去的打算。
二
最早接触死亡的概念,源于我从未谋面的爷爷奶奶和姥姥。
我万般不解地看着母亲将蒸好的馒头、炸好的丸子等吃食,以及供销社打回来的散白酒各样装好分配三份,父亲就带着大哥循着一个方向一个坡出发。这些吃食让总是空着肚子的我们十分垂涎,我多次求着父亲要和他一起去。
“丫头片子不近纸火。”母亲把我拉回来。“为什么?”我哭喊着想追出去。
“女孩儿家阴气重,怕沾染上坟圈子里的野鬼。”母亲在我耳边轻轻地说。
我立刻安静下来。虽然不知道什么是阴气,但母亲口中的野鬼,早已像一块魔术师用来掩盖真相的黑布,不由分说蒙住了我的整个童年。
十岁左右,我第一次近距离感知到来自死亡的恐惧。那时我们刚刚搬家到乌海,与我们做邻居的白老师七十多岁的父亲在某一天去世了。
这是个丑陋古怪的老头儿,黑瘦黑瘦,佝偻着腰一天到晚不停地捡拾破烂,偶尔直起腰,一双眼睛直勾勾的,我怕这座城市,也很怕他,迎头碰见必会绕着走。他的姑娘白老师是一个矮胖的山西女人,和我的父亲在一个学校教书。因为大多老师都住在学校附近的家属区,白老师就觉得他的父亲拾破烂让她在同事面前丢了人,平日里总是用最严厉的嗓音呵斥他的父亲。好多次,我亲眼看見她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老头儿刚捡回来的瓶瓶罐罐扔出大门。
邻居老头儿的去世,如一滴水融在江河里一般悄无声息,可是,隔着一堵矮矮的墙,平日里仇人一般的姑娘披麻戴孝哭得死去活来,一个黑色的棺材摆在灵棚中间,一个个花圈挨棚而立,这种刺眼的苍白更加剧了我的恐惧。
我小小的内心里,重复思考着一些无人能为我解答的问题:他几乎弯曲90°的身体有没有躺平?细瘦如鸡爪的双手是不是还是那样坚硬?那双最让我害怕的无底洞一般的眼睛,闭上了没有?闭得紧不紧?那双鸡爪一样的手会不会伸出来,推开棺材,抓住摆在案台上的一颗苹果,一瓶酒?
我被这些问题困扰着,瑟缩着身体白天晚上不敢出门。无奈出去上厕所,也必得哥哥姐姐寸步不离护佑左右。我把身子尽量贴住哥哥,从离隔墙较远的地方迅速穿过,眼睛尽量不往隔壁院子里看。可是,鼓噪的哭声和雪白的花圈是无法掩盖死亡的,黑色棺材,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轻飘飘浮在我眼前,沉甸甸地压制着我的欢乐。
“姑娘不是被吓破魂了吧?”母亲看着我即使大白天穿过院子时也飞奔如逃的样子,忧心忡忡。
那段时间,家里正打算盖房。于是,父母先从和白老师家相隔的这一堵矮墙开始,迅速规划出一排凉房。工人们很快用砖瓦水泥堵住了那一面阻碍我大声欢笑的墙,母亲又在平整的房顶移花种草,这些花草从春到秋依次茂盛着,母亲不言不语,她用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最无忧无虑的生长,替代了人世间的一缕死亡之黑在一个孩子内心的不安。
二姨49岁的时候,因为肝癌离开了尘世。
一个月后,我的姥爷,也在一个夜里溘然离世。请来的阴阳先生短暂休憩时做了一个梦,他竟然梦到了先于姥爷去世多年的姥姥,坐在一棵枝条倒垂的柳树下笑得恬淡,模样、穿戴、身形、高矮,甚至两条垂在胸前的大辫子多长多粗都说得丝毫不差。
那一天,秋风拂柳,正是姥姥和姥爷合葬的日子。
阴阳先生告诉母亲,姥姥良善,死后即升天,所以,他们在姥姥的坟墓中只找到了一些残衣碎片。天上于人间一日数年,天堂里的姥姥身处山水田园,草木为伴,再享一世安然。
那一年的我已做了母亲,对于死亡早已不再有十岁那年无知无智的恐惧。人死后升天的说辞我也并不相信。但我也并没有说穿,对活着的人的心疼,让我放下对这些话的不屑与成见。
两个亲人相继离开,母亲的眼泪差点儿流干。她红肿着双眼,为灵前摆放的长明灯里注入灯油,为死去的姥爷指一条去往天堂的路。我想起她刚才瘫软在坟头号哭不止的样子,觉得母亲是如此可怜。
整整一个春节,父亲把自己折磨得仿佛衰老了五岁。我和他视频,才是早上九点多的样子。按照他平
时的作息时间,不过刚用完了早饭。
外面阳光灿灿,春风拂面。在全民对抗疫情的日子里,这个被轻描淡写的草木春天,也努力地为艰难苦度的人世营造一副讨喜的模样。城市已解禁,出行也已自如,这样的早晨,父亲本应穿戴整齐,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正走一圈儿,再倒走一圈儿,这是父亲坚持了多年的必修课。
可是,父亲此时已经又一次侧躺在床,脸色青灰,几乎全白的头发像是未按季收割的韭菜,胡乱生长着。
我已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父亲已然衰老的记忆,我甚至不能逐年细数出父亲变老的点滴,只是突然在某一天,眼前的父亲满脸沧桑,两鬓霜白,双眼浑浊少神,就连个头儿也一瞬间矮了几分。老了以后的父亲事事悲观,哪怕所遇之事芝麻粒儿大也会让他几天睡不安宁。
有天晚上,他因为睡不牢靠主动给我打电话,絮絮叨叨里是无尽的担忧。母亲走后,父亲像是被死亡提了个醒,他开始对自己可能要得的各种病,甚至对不知哪一天会走完的生命心存担忧,这种灰暗的情绪如一片浸了墨的云,不远不近地罩在他的头顶。
“趁我现在腿脚还利索,身体亦无大恙,我想在清明前后回一趟山东,给你爷爷奶奶拢一拢坟头的枯草,围一围坟头的土。”父亲对我说。
这样的话,他每年都会叨叨多遍。我虽多次带他回到大海边去,但是,哪怕是刚从海边回来没几天,父亲也会把这样的话再念叨一遍。这样的话早就演变成父亲逃避现实的一种情绪,似乎他所有的不安只有在遥远的海边才能归于宁静。
我哄小孩儿一般劝他:“疫情还没有结束,等我请年假带你回去。”
父亲的语气里极尽凄惶,末了,他诺诺几次终于出口:“我心里琢磨着,等我走了,你们把我的骨灰带回山东,撒进成山头下的海里吧。”
父亲的父母长眠在大海边,而我的父亲,也正做着终有一日要追寻他们而去的打算。
二
最早接触死亡的概念,源于我从未谋面的爷爷奶奶和姥姥。
我万般不解地看着母亲将蒸好的馒头、炸好的丸子等吃食,以及供销社打回来的散白酒各样装好分配三份,父亲就带着大哥循着一个方向一个坡出发。这些吃食让总是空着肚子的我们十分垂涎,我多次求着父亲要和他一起去。
“丫头片子不近纸火。”母亲把我拉回来。“为什么?”我哭喊着想追出去。
“女孩儿家阴气重,怕沾染上坟圈子里的野鬼。”母亲在我耳边轻轻地说。
我立刻安静下来。虽然不知道什么是阴气,但母亲口中的野鬼,早已像一块魔术师用来掩盖真相的黑布,不由分说蒙住了我的整个童年。
十岁左右,我第一次近距离感知到来自死亡的恐惧。那时我们刚刚搬家到乌海,与我们做邻居的白老师七十多岁的父亲在某一天去世了。
这是个丑陋古怪的老头儿,黑瘦黑瘦,佝偻着腰一天到晚不停地捡拾破烂,偶尔直起腰,一双眼睛直勾勾的,我怕这座城市,也很怕他,迎头碰见必会绕着走。他的姑娘白老师是一个矮胖的山西女人,和我的父亲在一个学校教书。因为大多老师都住在学校附近的家属区,白老师就觉得他的父亲拾破烂让她在同事面前丢了人,平日里总是用最严厉的嗓音呵斥他的父亲。好多次,我亲眼看見她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老头儿刚捡回来的瓶瓶罐罐扔出大门。
邻居老头儿的去世,如一滴水融在江河里一般悄无声息,可是,隔着一堵矮矮的墙,平日里仇人一般的姑娘披麻戴孝哭得死去活来,一个黑色的棺材摆在灵棚中间,一个个花圈挨棚而立,这种刺眼的苍白更加剧了我的恐惧。
我小小的内心里,重复思考着一些无人能为我解答的问题:他几乎弯曲90°的身体有没有躺平?细瘦如鸡爪的双手是不是还是那样坚硬?那双最让我害怕的无底洞一般的眼睛,闭上了没有?闭得紧不紧?那双鸡爪一样的手会不会伸出来,推开棺材,抓住摆在案台上的一颗苹果,一瓶酒?
我被这些问题困扰着,瑟缩着身体白天晚上不敢出门。无奈出去上厕所,也必得哥哥姐姐寸步不离护佑左右。我把身子尽量贴住哥哥,从离隔墙较远的地方迅速穿过,眼睛尽量不往隔壁院子里看。可是,鼓噪的哭声和雪白的花圈是无法掩盖死亡的,黑色棺材,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轻飘飘浮在我眼前,沉甸甸地压制着我的欢乐。
“姑娘不是被吓破魂了吧?”母亲看着我即使大白天穿过院子时也飞奔如逃的样子,忧心忡忡。
那段时间,家里正打算盖房。于是,父母先从和白老师家相隔的这一堵矮墙开始,迅速规划出一排凉房。工人们很快用砖瓦水泥堵住了那一面阻碍我大声欢笑的墙,母亲又在平整的房顶移花种草,这些花草从春到秋依次茂盛着,母亲不言不语,她用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最无忧无虑的生长,替代了人世间的一缕死亡之黑在一个孩子内心的不安。
二姨49岁的时候,因为肝癌离开了尘世。
一个月后,我的姥爷,也在一个夜里溘然离世。请来的阴阳先生短暂休憩时做了一个梦,他竟然梦到了先于姥爷去世多年的姥姥,坐在一棵枝条倒垂的柳树下笑得恬淡,模样、穿戴、身形、高矮,甚至两条垂在胸前的大辫子多长多粗都说得丝毫不差。
那一天,秋风拂柳,正是姥姥和姥爷合葬的日子。
阴阳先生告诉母亲,姥姥良善,死后即升天,所以,他们在姥姥的坟墓中只找到了一些残衣碎片。天上于人间一日数年,天堂里的姥姥身处山水田园,草木为伴,再享一世安然。
那一年的我已做了母亲,对于死亡早已不再有十岁那年无知无智的恐惧。人死后升天的说辞我也并不相信。但我也并没有说穿,对活着的人的心疼,让我放下对这些话的不屑与成见。
两个亲人相继离开,母亲的眼泪差点儿流干。她红肿着双眼,为灵前摆放的长明灯里注入灯油,为死去的姥爷指一条去往天堂的路。我想起她刚才瘫软在坟头号哭不止的样子,觉得母亲是如此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