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流年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bbitw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整整一个春节,父亲把自己折磨得仿佛衰老了五岁。我和他视频,才是早上九点多的样子。按照他平
  时的作息时间,不过刚用完了早饭。
  外面阳光灿灿,春风拂面。在全民对抗疫情的日子里,这个被轻描淡写的草木春天,也努力地为艰难苦度的人世营造一副讨喜的模样。城市已解禁,出行也已自如,这样的早晨,父亲本应穿戴整齐,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正走一圈儿,再倒走一圈儿,这是父亲坚持了多年的必修课。
  可是,父亲此时已经又一次侧躺在床,脸色青灰,几乎全白的头发像是未按季收割的韭菜,胡乱生长着。
  我已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父亲已然衰老的记忆,我甚至不能逐年细数出父亲变老的点滴,只是突然在某一天,眼前的父亲满脸沧桑,两鬓霜白,双眼浑浊少神,就连个头儿也一瞬间矮了几分。老了以后的父亲事事悲观,哪怕所遇之事芝麻粒儿大也会让他几天睡不安宁。
  有天晚上,他因为睡不牢靠主动给我打电话,絮絮叨叨里是无尽的担忧。母亲走后,父亲像是被死亡提了个醒,他开始对自己可能要得的各种病,甚至对不知哪一天会走完的生命心存担忧,这种灰暗的情绪如一片浸了墨的云,不远不近地罩在他的头顶。
  “趁我现在腿脚还利索,身体亦无大恙,我想在清明前后回一趟山东,给你爷爷奶奶拢一拢坟头的枯草,围一围坟头的土。”父亲对我说。
  这样的话,他每年都会叨叨多遍。我虽多次带他回到大海边去,但是,哪怕是刚从海边回来没几天,父亲也会把这样的话再念叨一遍。这样的话早就演变成父亲逃避现实的一种情绪,似乎他所有的不安只有在遥远的海边才能归于宁静。
  我哄小孩儿一般劝他:“疫情还没有结束,等我请年假带你回去。”
  父亲的语气里极尽凄惶,末了,他诺诺几次终于出口:“我心里琢磨着,等我走了,你们把我的骨灰带回山东,撒进成山头下的海里吧。”
  父亲的父母长眠在大海边,而我的父亲,也正做着终有一日要追寻他们而去的打算。
  二
  最早接触死亡的概念,源于我从未谋面的爷爷奶奶和姥姥。
  我万般不解地看着母亲将蒸好的馒头、炸好的丸子等吃食,以及供销社打回来的散白酒各样装好分配三份,父亲就带着大哥循着一个方向一个坡出发。这些吃食让总是空着肚子的我们十分垂涎,我多次求着父亲要和他一起去。
  “丫头片子不近纸火。”母亲把我拉回来。“为什么?”我哭喊着想追出去。
  “女孩儿家阴气重,怕沾染上坟圈子里的野鬼。”母亲在我耳边轻轻地说。
  我立刻安静下来。虽然不知道什么是阴气,但母亲口中的野鬼,早已像一块魔术师用来掩盖真相的黑布,不由分说蒙住了我的整个童年。
  十岁左右,我第一次近距离感知到来自死亡的恐惧。那时我们刚刚搬家到乌海,与我们做邻居的白老师七十多岁的父亲在某一天去世了。
  这是个丑陋古怪的老头儿,黑瘦黑瘦,佝偻着腰一天到晚不停地捡拾破烂,偶尔直起腰,一双眼睛直勾勾的,我怕这座城市,也很怕他,迎头碰见必会绕着走。他的姑娘白老师是一个矮胖的山西女人,和我的父亲在一个学校教书。因为大多老师都住在学校附近的家属区,白老师就觉得他的父亲拾破烂让她在同事面前丢了人,平日里总是用最严厉的嗓音呵斥他的父亲。好多次,我亲眼看見她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老头儿刚捡回来的瓶瓶罐罐扔出大门。
  邻居老头儿的去世,如一滴水融在江河里一般悄无声息,可是,隔着一堵矮矮的墙,平日里仇人一般的姑娘披麻戴孝哭得死去活来,一个黑色的棺材摆在灵棚中间,一个个花圈挨棚而立,这种刺眼的苍白更加剧了我的恐惧。
  我小小的内心里,重复思考着一些无人能为我解答的问题:他几乎弯曲90°的身体有没有躺平?细瘦如鸡爪的双手是不是还是那样坚硬?那双最让我害怕的无底洞一般的眼睛,闭上了没有?闭得紧不紧?那双鸡爪一样的手会不会伸出来,推开棺材,抓住摆在案台上的一颗苹果,一瓶酒?
  我被这些问题困扰着,瑟缩着身体白天晚上不敢出门。无奈出去上厕所,也必得哥哥姐姐寸步不离护佑左右。我把身子尽量贴住哥哥,从离隔墙较远的地方迅速穿过,眼睛尽量不往隔壁院子里看。可是,鼓噪的哭声和雪白的花圈是无法掩盖死亡的,黑色棺材,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轻飘飘浮在我眼前,沉甸甸地压制着我的欢乐。
  “姑娘不是被吓破魂了吧?”母亲看着我即使大白天穿过院子时也飞奔如逃的样子,忧心忡忡。
  那段时间,家里正打算盖房。于是,父母先从和白老师家相隔的这一堵矮墙开始,迅速规划出一排凉房。工人们很快用砖瓦水泥堵住了那一面阻碍我大声欢笑的墙,母亲又在平整的房顶移花种草,这些花草从春到秋依次茂盛着,母亲不言不语,她用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最无忧无虑的生长,替代了人世间的一缕死亡之黑在一个孩子内心的不安。
  二姨49岁的时候,因为肝癌离开了尘世。
  一个月后,我的姥爷,也在一个夜里溘然离世。请来的阴阳先生短暂休憩时做了一个梦,他竟然梦到了先于姥爷去世多年的姥姥,坐在一棵枝条倒垂的柳树下笑得恬淡,模样、穿戴、身形、高矮,甚至两条垂在胸前的大辫子多长多粗都说得丝毫不差。
  那一天,秋风拂柳,正是姥姥和姥爷合葬的日子。
  阴阳先生告诉母亲,姥姥良善,死后即升天,所以,他们在姥姥的坟墓中只找到了一些残衣碎片。天上于人间一日数年,天堂里的姥姥身处山水田园,草木为伴,再享一世安然。
  那一年的我已做了母亲,对于死亡早已不再有十岁那年无知无智的恐惧。人死后升天的说辞我也并不相信。但我也并没有说穿,对活着的人的心疼,让我放下对这些话的不屑与成见。
  两个亲人相继离开,母亲的眼泪差点儿流干。她红肿着双眼,为灵前摆放的长明灯里注入灯油,为死去的姥爷指一条去往天堂的路。我想起她刚才瘫软在坟头号哭不止的样子,觉得母亲是如此可怜。
其他文献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生活就像驾驭马车,有人在车上昏昏欲睡,任马拉行;有人始终按照自己的意愿清醒地驾驭着马车。  题目解析  这是一个关于人生、生命的思考,进而反思生活,省视内心,省视现实生活状态、生命状态的话题。题目蕴藉着丰富的韵味,拥有多重思考和写作空间。  人应该怎样生活?我们该以材料中的哪一种人为目标?这是一个无须回答一目
在盘旋的洞穴里,  真的能扣出大海吗?  把鹭鸟的影子拉成血肉之躯吗?  爱人啊,  你就躲在那儿,  我听到喘息声了呀!  黑漆漆的海水晃动着阴影,  你就躲在那儿,  我摸到了,  你眼睛里的盐和身体里的煙火。
柳青被誉为“人民的作家”,我觉得这是对他最高的评价。他在皇甫村扎根生活十四年,放弃了城市良好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这一点十分难得。我在想,为什么那个时代能出现柳青这样的作家,能出现《创业史》这样的经典之作?柳青身上具有什么特质,让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成为中国当代作家中杰出的光辉典范。  概括地讲,我以为,柳青身上有两点尤其值得人们钦佩和学习。一是他的创作,二是他的人格,也就是说,他的作品的艺术魅
在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众多的贤达中,我所敬重的,就有陈觉因先生。我们私下里常常会亲切地称呼他为“金乡的陈嘉庚”。虽然他极力反对我们这样称呼他,说他自己只是为金乡尽了点绵薄之力,怎么能沾上“陈嘉庚”的荣光呢?但我们每次聚会,谈起美丽金乡建设时,看着他幸福的面容,则又会不由自主地这样称呼他。  其实,这一雅称的首创是夏敏教授。  记得,夏敏教授回金乡探亲,卫城文化客厅举行一场“卫城文化建设茶谈会”,应夏
林董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努力拼搏,从小职员到经理,一步一步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已是人到中年。正当他志得意满之时,身体却亮起了红灯,总是感觉很疲倦,浑身酸软无力,精力也大不如以前,常常在开会时打起了瞌睡。  林董抽时间来到市医院,找到了自己大学的同学市医院的东方院长。很快,院长拿着检查结果走了进来,他眉头紧皱着对林董说:“老同学,我不想瞒你,你的情况可有些不妙啊。”林董有些担心地问:“你就直说吧,
高考,是人生一战,是人生一站。  ——题记  父亲昨日问我:“高考压力大不大?”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说高考没压力,我觉得没人会相信;然而,我也没觉得,高考能把我逼疯。  我心血来潮翻出来这一年拿到的奖状。高中阶段的所有比赛终于全部落下帷幕,当我看着自己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不禁在想,参加这些比赛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得不承认,有些是因为兴趣,更多则是为了高考。  投进人力物力,在父母的陪同下,我用心参
我对父亲的感情是复杂的。十年前,我的母亲亡故,我将大部分责任归咎于父亲,由此产生了一种恨。那时候,父亲沉迷于一种什么功法,固执地认为,人有病了不能吃药,唯有用功法治病。他不单自己不吃药,也不让母亲吃药。可怜的母亲,一辈子于大事上总是习惯依赖父亲,没有自己的主见,对待自己的生命也是一样。  母亲那次是得了中风,必须立即送医院治疗,片刻也不能耽误,这是基本常识。父亲居然想阻拦,说他有办法治疗,但他那一
一  即便水雾浓郁飘腾,厚重得比雾霭的能见度还低,仍遮不住她瘦小的如长歪了的冬树的身影。她能怎么样呢,只能这么一瘸一拐着。瘸得很不雅,右腿失去有力的支撑,走路时右边的半个身子倾斜着,正一步,歪一步,像是在跳舞。她不会跳舞,可她做梦都想像正常人那样跳一支舞,行如风,坐如钟,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这梦做大半辈子了,落下的终究是梦。还在小的时候,多大不记得了,她得了小儿麻痹,右腿残了,走起路来,就一直这么拐
1  沙苇出生在秋天,古黄河两岸芦苇荡漾,芦花纷飞。那是一个名叫睢宁的小地方,六百多年前,黄河在这片土地上奔腾过。黄河任性霸道,淮河安静温顺,黄河欺负淮河老实,多次鸠占鹊巢,抢夺淮河人海之道。黄河肆无忌惮,想改道就改道,想泛滥就泛滥,泛滥之后留下白花花的盐碱地。贫瘠荒凉的苏北盐碱地,除了种植蓖麻和红薯,什么庄稼也长不好,但是老天让它长出了大片大片的芦苇。北风乍起时,苇絮铺天盖地,像漫天的雪花,童年
我对着镜子却看不到:姑让我低头,脑后的头发剪了又剪;又让我抬头,闭眼,额前的刘海儿修了又修。墙上贴的那张眼保健操的宣传画上,有一个有着整齐的刘海儿娃娃头的漂亮小女孩儿。姑瞄了又瞄,照着修了又修。姑也不想想,单凭剪头发就能把侄女剪成那样儿呀!不知是满意了,还是泄气了,姑终于停下来了。  我回家,姑留我,我执意回家,姑执意留,说:“马上做饭,吃了就让走。”四五岁的小表弟机灵,把我推到炕沿边上,正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