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超声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139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上消化道梗阻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并与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30例手术患儿中,85例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并中肠扭转74例(87.06%,74/85例),超声诊断73例,漏诊1例,敏感度为98.65%(73/74例);未合并中肠扭转11例,超声均未检出。45例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前超声42例符合,3例误诊。超声诊断总敏感度为85.88%(73/85例),特异度为93.33%(42/45例),准确率为88.46%(115/ 130例),假阳性率为6.67%(3/45例),假阴性率为14.12%(12/85例)。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6)。85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55例术前同时接受超声及消化道造影检查。46例经手术证实合并中肠扭转,超声诊断符合率97.83%(45/46例)。消化道造影具有直接征象的为63.04%(29/46例)。超声与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超声及消化道造影均可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而超声对并中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诊断价值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内蒙古包头市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患病情况、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对儿童、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全国统一调查方案进行调查。结果1.共调查0~14岁儿童11 398例,实查11 323例,应答率为99.34%。检出哮喘121例,总患病率为1.07%(121/11 323例,95%CI:0.88~1.26),咳嗽变异性哮喘6例,患病率为0.05%(
目的亚低温已成为足月儿围生期窒息后神经保护的标准治疗方法,但主动降温(头部或全身)成本高,相对复杂,现探讨被动式降温治疗重度窒息足月儿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重度窒息足月儿32例,患儿均满足亚低温治疗标准,随机分为被动降温组(n=17)和主动降温组(n=15)。主动降温组采用MTRE ALLON™ -体温调节系统,被动降温组采用自然降温法。亚低温治疗时间均为72 h,治疗结束后总结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外生殖器畸形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病原因,以期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近几年因外生殖器畸形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106例患儿的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其他辅助检查。部分患儿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相关基因突变筛查。结果(1)106例外生殖器畸形患儿表型多样,从单纯阴蒂肥大/单纯尿道口开口异常,到外生殖器呈间性畸形、性别难辨。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
目的研究早期运动干预对于高脂饮食诱导代谢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了解其对线粒体形态功能的改变。方法将100g左右的SPF级SD雄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饮食组)、B组(高脂饮食组)及C组(高脂饮食联合运动组)。于清洁级环境中饲养6周后处死,检测其体质量、血脂、血清内毒素水平。透射电镜了解其肝脏超微结构变化。差速离心法提取肝脏线粒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肝脏线粒体肿胀度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饲养6周后,大鼠内毒
目的评价影响儿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预后因素,探讨儿童HSE预后差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纳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确诊的儿童HSE 21例,除2例自动出院外,余19例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HSV)DNA-PCR检测均阳性。所有病例发病48 h内均未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分析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临床及检查数据包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致大鼠脑损伤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64只SD大鼠按简单随机法均等分为PLY组和对照组,分别经左侧颈内动脉注射0.1 mL PLY和等体积灭菌9 g/L盐水;观察注射后4 h、6 h、12 h和24 h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大体和组织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神经细胞损伤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
目的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常州地区3 48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儿人副流感病毒(HPIV)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集住院患儿次日空腹静脉血,送检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测指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鼻咽部分泌物中3种HPIV抗原。结果共检出HPIV阳性143例,2011年检出率为4.05%(54/1 333例),2012年检出率为4.09%(88/2 150例)
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适量蛋白质和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主要用于治疗儿童难治性癫。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常见的亚型,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和刻板行为等为主要表现,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早期康复和教育训练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现对生酮饮食在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应用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目的了解以眼眶包块起病的儿童眼眶恶性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2007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嗜酸性肉芽肿患儿15例。男11例,女4例;中位年龄2.25岁(1~12岁)。15例患儿应用MVP[甲氨蝶呤(M)+长春新碱(V)+泼尼松(P)]化疗方案治疗4例,改良化疗方案DAL-HX 83/90方案(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治疗11例。13例经手术结合化疗治疗,2例行单
目的利用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对苯丙酮尿症(PKU)患儿家系致病基因进行检测,探讨该技术应用于孕前、产前和新生儿PKU预测与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常规检测与串联质谱相结合的方式,在烟台地区筛查到2例PKU患儿,利用MassArray技术对PKU患儿及亲属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并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MassArray基因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