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专业报刊阅读教学模式的启示探讨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英文报刊是英语专业学生获取多元文化信息和培养跨文化交流技能的关键步骤。这种语言输入模式因高效且真实的特殊性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和进步发展。本文在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学生二语习得内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以阅读英语专业报刊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生、融会专业学生的编译能力和写作技巧,使得该教学模式可用于实践之中。
  关键词:二语习得;英语专业报刊;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070-03
  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语言学家运用科学而系统的研究方式探索二语习得者在已学得母语的条件下学习其他语种的理论方式,总结出了二语习得理论。为获取多元文化内涵并培养实践交流能力,具有高效性和真切性的英语报刊为专业学生提供了一种较为便利和快捷的方式。
  一、在机理调查——学生的二语习得
  众所周知,扎根于脑海深处的母语思维与逻辑往往会影响人们对其他语言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造成不可避免的干扰。这几乎是每位语言学习者必须面对的困扰,因为英语与中文在语言逻辑上有着极大的区别。因此,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外语习得者在一定程度上要让外语取代母语的惯性思维,要规避母语的思维逻辑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逐步形成二语的思维习惯。习惯的形成才是语言学习的关键。但笔者对该理论的负面影响持保守态度。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曾以多元关键期假设为理论指出教学外语的关键,教师不应该过分要求学生的语音语调,应重视学生运用外语的交流表达能力。在二语习得开始之前形成的早期母语思维逻辑会大大影响并干扰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与理解,缺失的英语语言环境则使这一情况雪上加霜。学生英语日常交流的能力无法培养,又该如何匹敌英语母语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至此,学习外语的关键是教师为学生锻炼外语交际能力,补充其缺失的语言环境。由此,行为主义理论对语言学习的片面性体现了出来,母语的思维逻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运用第二语言交流的能力,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会有所降低。在实践中运用阅读英语报刊的教育方式时,分析学生的母语基础和外语能力是体现教師良好教学成果的关键。所以,通过二语习得理论深度探索外语习得的内理因素,教师应因材施教,合理实践阅读英语报刊的教育模式[1]。
  二、阅读英语报刊的施教方式
  (一)以围绕学生为根本的教学方法
  高级别说与写的语言输出模式通常是英语学习者难以突破的瓶颈,这种能力在外语学习中是最缺乏的。英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运用外语交流输出能力尤其是说与写为教育重点,使之形成良好的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然而,普遍的教育方式是围绕教师展开,侧重于填鸭式的教育灌输,知识的堆砌并不能满足学生对语言交流的要求和渴望,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无法给予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而以学生为根本,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输出的机会,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Rogers主张的学生中心学。他认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情感的表达是课堂成果的一部分,精彩而具备关联性的语言输入材料能使课堂爆发出蓬勃的生机,更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践阅读英文报刊的学习方式中,了解学生对英文资料的关注与喜爱是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通过调查问卷和约谈沟通等方式,教师可以在洞悉学生感兴趣的英文资料主题的基础下初步划定阅读材料的范围。为了更好地设定阅读难度,安排教学顺序,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为学生准备基础测试,由此得到最终的教学阅读英文材料范围。课前预习部分则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让学生在了解选材主题之后为该主题调查背景资料,预备讲稿和展示文件,以小组的形式呈现课前预习成果。课堂上教师可以预备一些有关话题的讨论以激发学生小组间的英文交流。作为说部分最高级别的输出——辩论,也应被教师运用到课堂中。学生关于热点问题的不同看法可以当作一场小型辩论赛,在不断交流思维看法的过程中,语言的逻辑能力和行为习惯都得到了锻炼。在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小组呈现演绎结果,使课堂内容更生动,提升学生的英语交流技能。关于小组成员的划分,语言学家Foster和Green持有不同观点。两人小组的组别多,传统课堂的同桌模式提供了更便利的交流空间和方式。四人小组组别少,但多人的意见交流可以开发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在成员语言交流能力和性格相似的前提下,四人小组和二人小组的教学成果差别不大,但如若成员的交流能力和性格差异较大,那么,无论是高层次的学生还是低层次的学生,是开朗外向的学生还是低调内向的学生,都会因为枯燥乏味的课堂而失去兴趣。”以小组成员能力和性格为主的分组方式得益于Karshen提出“语言监察理论”的情感过滤假设,即情感压力较小的学生会收获更多输入语言的能力,反之亦然。所以教师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减少其心理压力,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成果,学生也可以体验更好的教学过程[2]。
  (二)编译能力
  母语的思维逻辑会对外语习得造成负面影响的观念具有片面性。尽管两种语言的差异性较大,母语的语言习惯其实可以帮助学生习得二语。尤其是对首次阅读外文文章和报刊的学生来说,大量多元文化输入和冗杂的文化内涵使他们难以理解其内容。因为文化差异,一些宗教或习语在报刊中的运用会让诸多学生很难把握文章语句的意思,反而会造成误解。所以学生与教师可以在开始阅读时用母语理解文章含义。母语可以辅助二语习得者理解外文,这也是每位外语习得者在开始时会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也体现了该方法的科学性。这与语言学家Selinker的主张不谋而合。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是一个认知过程,先运用母语再将理解的内涵以外文形式输出,则可以培养外文的语言逻辑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的[3]。
  (三)写作技巧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外文思维逻辑能力,写作是另一种语言输出形式,与说的能力相似。在学生把握外文文章内涵之后,语言的输入让学生有了基本的外语编辑能力,那么锻炼其输出能力则应被视为重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文章的摘录,学生自行积累外文报刊的经典名句,组织学生写读后感,培养学生使用外文自主表达的能力。为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外读物中选取文章让学生浏览阅读,记录摘录,撰写读后感。课外读物则可以选取经典外文报刊,如《21世纪报》《英语周刊》《China Daily》等。教师安排紧凑的练习,逐步培养锻炼学生的外文语言逻辑能力,巩固学生的外文知识点,提升词汇量[4]。   (四)恰当英文文章资料的选择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减少学生的学习消极心理和精神负担,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外文报刊的学习计划,在资料选择上应遵从学生的语言能力择选恰当合适难度的外语资料,如《学英语》(Learning English)、《英语周报》(English Weekly),这样的报刊就很符合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也符合教师计划阅读进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符合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的理论。
  (五)外文资料学习卡的完成
  学习卡应包含学生被文章吸引的要素,学生自主收录的好词佳句以及学生对文章的独到观点。教师将计划好的阅读报刊交给学生自行浏览,报刊的内容应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且要取材新颖、用词合适,符合主流价值观。学生在选择感兴趣的文章仔细阅读后需要完成学习卡的制作。
  (六)实践外文报刊阅读教学
  教师在批阅学习卡后可以总结出学生的兴趣所在,在每周一节的外文阅读实践课堂上,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阅读英文资料的学习。由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保持课堂活力,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由此降低学生的学习消极心理,减少心理负压[5]。
  (七)学生总结,教师检测
  在教師下发批阅的学习卡之后,学生即可根据教师的点评内容总结归纳做得不错的地方并指出遗漏的问题,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完善总结内容。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巩固学生在外文学习当中的知识点,教师应测试学生英语资料的学习情况,既可以让学生听写好词佳句,也可以将美文内容融入期中和期末的测试题中,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还可以通过晨读的背诵默写,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读写三方面学习外文的重要技能。
  三﹑教师实践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关键
  (一)重视学生外文资料浏览学习的阅读环境
  教师应重视为学生营造浏览阅读外文资料的阅读氛围,在每周的阅读课上,不仅要保证阅读资料的可读性和专业性,更要让学生主动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中,毕竟学生很难在英语课堂之外获得更有效的英语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加入课堂阅读,以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应以积极强化学生学习为中心
  强化理论是由新行为主义代表人斯金纳(BFSK inner)提出的,该理论指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强化的意思是对一种行为态度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之后发生的概率。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posi-tive reinforced)和消极强化(negative reinforced)两种,教师给予学生积极强化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加强其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罗兰.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专业报刊阅读教学模式的启示[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4(01):119-120.
  [2] 袁涛. 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模式[J]. 中国校外教育,2009(05):262.
  [3] 郑榕,陈艳君.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0):164-165.
  [4] 宋秀华. 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启示[J]. 网友世界,2014(15):293.
  [5] 胡媛.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高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启示[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56-57.
  (荐稿人:丁洁,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线上教学的推广应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实施,线上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也普遍开展线上教学实践。线上教学的组织实施形式不同于线下教学,因此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符合性”和“有效性”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线上教学管理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需求,要符合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着眼全局,建立贯穿线上教学“全过程”,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管理融合一体的教
摘 要:高校实训基地作为培养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有利场所,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实践与技术提升的综合性平台。但分析国内一些高校实训基地管理现状发现,高校实验基地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为优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使实训基地能够为祖国建设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高校应从创新管理机制、融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入手,充分结合高校实际条件,将实训基地建立成为先进的智能化实训基地。  关键词:高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而“MALL+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将课堂讲学和课下学习结合了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特别是这一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MALL+课堂”模式理论可以构建英语语言学习框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调动起来。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述了移动学习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MALL+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工作能力,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从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两个方面分析和阐明了职业院校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必要性,同时也提出了职业院校在鼓励及支持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张喆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不断扩招,作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开放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积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放管理的具体策略,以期促进高校实验室的高效利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
摘 要:研究梁漱溟之唯识学思想,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梁漱溟思想的来源,加深对梁漱溟后期思想成因的理解。本文对梁漱溟唯识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采取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文献研读,梳理梁漱溟唯识学思想的义理内涵。梁漱溟对于唯识学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唯识学之于佛教。此一部分,梁漱溟阐述唯识学在佛教当中的地位。第二,唯识学之“唯识”。此一部分,梁漱溟阐述何以唯识学被称为唯识学。第三部分,唯识学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