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展心灵的空间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想象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是一种低层次的想象;我们可以通过正确教育对其进行更正,使其向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现实性方向改变,即发展想象的更高等级,使儿童发现和再造新的形象。我们从语文教学方面来谈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创造;思维;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学段都做出了要鼓励孩子们通过大胆想象来增长学生的想象力,产生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看来,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就成了学习教育重中之重。综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文化及思维水平来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教育。
  一、在品析字词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一篇课文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往往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它的“点睛”之笔在感悟词语意思的同时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进而理解课文。
  (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理解词语的意思有很多种方法,有时候需要顾及不同的层次不仅要理解词语字面的意思,还要理解它在课文中隐含的意思、写作的背景。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品出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曾教授五年级上册课文《泊船瓜洲》时“明月何时照我还”字面理解是“明月什么时候能照亮我回家乡的路”抒发作者思乡的感情。但在补充介绍王安石的生平及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时,学生更能体会到另一层的意思:作者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的信心之时,所有的乡土仕意。这样的的词语品析,使学生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为深入,同时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二、在情感过程中发展想象力
  要想小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到更高程度,言语水平的提升是必要的。言语水平提高后,他们可以用言语形容看到的直观景象,而想象也随之变得深刻、广阔而又富有逻辑。由此说来,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写为次。就朗读课文而言,朗读技巧的掌握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情境,可以从朗读中感受到感情。就如进行新课教学时调导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课文中有优美的段落时,我会用优美、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来朗读使学生不同程度上进入角色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身份。例如:我再教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时,我就用缓慢、悲伤的语调来朗读,并让学生闭上眼来想象,在你的脑海里仿佛看见了什么?这一朗读很有效果,学生的想象也很丰富,有的说:“我仿佛看见父亲的脸上、衣服上都是灰尘而且有血迹,好像很疲惫,但是他脸上的神情告诉我,他不挖出儿子绝不会停止。”有的说:“我仿佛看见父亲现在还在不停地挖,他的双手都是泥土和血,我看了都觉得好疼,但是父亲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清晰丰富,优美生动的语言来朗读课文,带学生领略美好的事物。如此做不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而且可以丰富其想象力。
  三、利用行文空白丰富想象
  “空白”,是说作者为读者留下的可以由其进行联想和再创作想象空间,正如书法中行笔可密可疏,可粗可惜一般,好的文章中常有作者故意留下的“空白”,任由读者想象、揣度,抑或出于表达需要时省略了一些内容,以“空白”代替。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也应该恰当利用这些空白来引导学生们展开想象,用想象的画笔为文章的画布填充最美的光彩。
  《地震中的父与子》儿子在废墟中是怎样表现他的坚强一面的?是怎样安慰他的同学的?是怎样度过38个小时的都没有详细地写,这给我们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中彩那天》库伯派人把车开走之后,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课文都没有描述。我引导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答案丰富多彩,但都能围绕课文来讲不会偏离内容。类似的课文行文空白还有不少,重点在于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能否对其进行有效发掘,教学时能否利用好这些资源,打出“奇兵”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想象,使课堂生动富有活力。
  一些课文中留的“空白”较多,“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流连忘返。而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丰富奇特。如果鼓励学生想象,得到的结果总是充满惊喜。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的第七段用了省略号:“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借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我启发学生道:“周恩来除了思考课文中的问题,还会想到哪些问题?”学生们由此出发做出了大胆想象,由浅入深,不但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锻炼了想象力。
  总之,人们创新的根本来自于想象,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也可以从他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得到见证。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正如一粒种子在发芽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气候、水分等条件一样。我们老师要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打开思维的闸门,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 杜保东.小学生培养好习惯的50个美德故事[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8.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识字教学中掌握识字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探究了插图识字法、加减识字法、游戏识字法、“生活”识字法、情景识字法、“犯错”识字法、“阅读”识字法等方法,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探究方法;趣味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决定着他们学习的态度、方法、效果。因此,在识字教
【摘要】精彩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加强对课内文本的解析,同时还需要课外作品的延伸,借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文学素养,提高教学的总体水平。本文在研究中就从课外读物的推荐契机、阅读资源的灵活使用、分享活动的开展、课堂空间的充分延伸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如何开展高效的语文课外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写作的巨大动力,为此我有步骤地设计习作教学的序列: 巧用“椰壳效应”命题激趣,触动写作灵思;精心设计“作前”趣味作业,解决好“写什么”;创设趣味情境,将视野“导”开,思维“导”活;多角度作文,为孩子提供发散、多维的思维平台;发掘习作闪光点,批语以情动人。  【关键词】趣味;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还未完全摆脱“费时低效
【摘要】设疑质疑在日常教学中意义重大,我们应当从作品的多个角度想方设法质疑,具备这种教学方法,才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设疑质疑;意义重大;多个角度;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伟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这个论述告诉我们提出问题越多,
【摘要】妙用评价艺术,就是唤醒和激励学生生命意识和情感需求。它是“快乐语文”的源头,其对于塑造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能力具有特殊意义,它是滋养学生心灵的肥沃土壤,它是催开学生心底灼灼的生命之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妙用评价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本文在此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妙用课堂评价艺术进行浅谈。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评价;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应来源于生活,重视诗歌教学,引导学生多一些诗歌的修养,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多了一份诗情和文才,并反过来指导学生的生活,“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关键词】诗情;修养;垂青;诵读;实践;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经指出:“被诗歌滋养的孩子,得
【摘要】教师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国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呈现逐渐关注,不断深化的趋势。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倾听拔节的声音——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一书,是一本关注初任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著作,该书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以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其专业成长为研究领域,对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细化和深入做了有益的探索,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思考性。  【关键词】初任教
【摘要】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备课、上课、反思等教学常规的执行过程,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途径。创新方法思路、巧用智慧举措,教师的常规工作高效出彩,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增长。这正是执行教学常规与促进专业发展的互惠效果。  【关键词】教学常规;专业发展;教学智慧;备课;上课;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在
【摘要】我们的教学主张“以学定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课堂必须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略读课文就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的语言材料。本文试图通过在第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各类“学习单”:“课前巧用预习导学单”“课中妙用学习理解单”“课后善用阅读拓展单”,让不同类型的学习单轮番助阵,呈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彩课堂。  【关键词】学习单;略读课
【摘要】语文学科是广博精深的学科,其中既蕴含丰富的情感因子,更富有深邃的学习方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优化教学思路,将三维目标的教学落实在点滴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既获取知识,更内化情感,掌握方法,使自己得以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三维目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