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莎士比亚的众多戏剧中,《威尼斯商人》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具体来看,这是一部以讽刺为主题的戏剧,通过歌颂友谊、仁义、爱情,表达出作者对资产主义社会中金钱、宗教、法律等的思索。在这部戏剧中,莎士比亚成功塑造出夏洛克这一吝啬的商人形象,展现出了超凡的语言能力。剧中的夏洛克这一反面人物,是产生戏剧矛盾冲突与推动剧情的主力。这位以放高利贷为生的犹太人将金钱视作人生的最大追求,他自私、贪婪、吝啬,并一度成为人们唾骂与谴责的对象。然而,夏洛克的悲惨结局是当时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当时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的牺牲品。莎士比亚立足于夏洛克当时的宗教与社会背景,向人们诠释了他身上的悲剧色彩。
在美学中,悲剧或喜剧都不是单指戏剧中的悲剧或喜剧。美学中的悲剧、喜剧泛指具有悲、喜审美效果的文艺作品。本文所涉及的悲剧,指的是广义上的有着悲的审美因素、效果的文学艺术作品,抑或是有着悲剧之美的悲情作品,包括电影、戏剧、小说、诗歌、音乐等。鲁迅曾说,所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摧毁了给人看。就大部分的悲剧作品来说,它们常常以主人公的出走、失败或死亡来作为故事的结局。或者说,在悲剧中,故事的结尾都是悲凉的甚至是凄惨的,能够激起人们的悲悯与同情。尽管悲剧总是让人为之悲伤流泪,但大家还是愿意看悲剧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悲剧作品的美感吸引了人们。
总体来看,人类有着喜爱悲剧作品的共同审美心理。在西方国家,悲剧作品的市场尤为强大。在他们看来,最有深度与感染力的作品非悲剧文学莫属,故而世界上著名的戏剧、音乐、小说、电影多是抒写悲情故事。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悲剧以其无形的力量强烈地控制着人们的灵魂,此力量是如此的大,以至于人们为它心驰神往,并将其视作一种高尚的享受。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悲剧强大的魅力、美感及其对人们的强大吸引力。悲剧的悲,常常是庄重的、壮烈的、严肃的、崇高的,人们在欣赏完这种悲的魅力之后,总会受到善的启发,真的启示与美的体验,身处悲伤中的人们会从中得到鼓舞与情感上的满足,自此心灵上得到净化、陶冶、升华,产生酣畅淋漓的美的快感。
对于《威尼斯商人》(节选)一文中的悲剧色彩,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分析。
第一,夏洛克悲惨的命运,既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产物,亦是当时宗教文化的产物。他是宗教歧视的牺牲品。剧中,安东尼奥损害了他的利益,并毫无节制地侮辱他的宗教信仰,故而夏洛克执意要报复安东尼奥。这看似是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私人恩怨,但实质却是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宗教冲突。
具体来看,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的新的宗教派系。在最开始的时候,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公平竞争,但基督教总体上处于弱势。为了巩固自己的宗教地位,基督教的创始者改犹太人的《圣经》为《旧约》,而将内容更新的《圣经》称为《新约》。这种做法是在向世人昭示:犹太教与上帝之间的契约已然不复存在,现在有的是上帝与基督教订立的新契约。从此,基督教开始了对犹太教的诽谤、抨击,每一个基督教徒都将犹太教徒视作天敌,这是犹太人备受基督教人憎恨的根源。
在《威尼斯商人》(节选)中,安东尼奥就是基督教徒的典型代表,以安东尼奥为代表的基督教徒对夏洛克充满仇恨,长期对夏洛克进行辱骂,这让夏洛克胸腔满是怒火。在寻得机会向安东尼奥复仇之时,夏洛克丝毫没有手下留情。萨拉里诺不明白夏洛克为何非要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夏洛克说,因为他侮辱我,侮辱我的民族,他对我的所作所为,仅仅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由此可见,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控诉与反击,代表了当时的犹太人对基督教徒的控诉与反击。
然而,最后夏洛克败了,他多年积攒的财富付诸东流,而此时的安东尼奥仍然不肯放过夏洛克,他强行更改夏洛克的宗教信仰,将基督教仁义遮掩下的不公平、专制暴露无遗。夏洛克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信仰是他存在于世间的意义。他的信仰被摧毁,他生命的意义也随之消失,之后的夏洛克万念俱灰,没了生的欲望,如行尸走肉一般。可以说,夏洛克的悲剧也是宗教冲突的悲剧。
第二,民族歧视也是构成《威尼斯商人》(节选)悲剧色彩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一个经历过苦难的民族。在历史上,猶太人多次受到外族人的奴役、统治,甚至屠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犹太人的夏洛克也没有逃出被歧视的“待遇”。剧中的安东尼奥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商人,却公然辱骂夏洛克为“杀人的狗、异教徒、畜生的灵魂”,并向夏洛克的犹太长袍上吐唾沫。老高波身为夏洛克的仆人,也骂夏洛克是“魔鬼的化身”。
夏洛克生活在基督教统治的区域范围,在那里,他没有主动选择职业的权力。他所居住的城市中,犹太人放高利贷为生,他便也跟着放高利贷。那时的高利贷行业备受他人歧视,且风险大,但这是当时犹太人能够从事的法律允许的唯一职业。
民族歧视像一座大山压在夏洛克身上,尤其是安东尼奥对他的压制,令他的生活痛苦不堪。因此当巴萨尼奥找他借贷,而安东尼奥是担保人的时候,夏洛克明知道巴萨尼奥没有偿还能力,还是把钱借给了他。他以为自己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在契约中,他不要利息,而是要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从法律上来说,夏洛克的这份契约是合法的。
在欧洲,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非常强烈。依据契约办事,这是法律允许的,也是人们认可的。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契约彰显了契约的平等性,夏洛克依据契约,坚持要求安东尼奥割一磅肉,也是他法律意识的体现。夏洛克守护契约、坚信法律,并将自己的复仇希望寄托在了法律上。鲍西亚假扮法官,却是对法律的亵渎。对法律的完全信任使得夏洛克被鲍西亚等人的行为蒙蔽,最终成为这纸契约的受害者,失去了自己全部的财产。从以上角度说,夏洛克的悲剧也是民族歧视的悲剧。
在美学中,悲剧或喜剧都不是单指戏剧中的悲剧或喜剧。美学中的悲剧、喜剧泛指具有悲、喜审美效果的文艺作品。本文所涉及的悲剧,指的是广义上的有着悲的审美因素、效果的文学艺术作品,抑或是有着悲剧之美的悲情作品,包括电影、戏剧、小说、诗歌、音乐等。鲁迅曾说,所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摧毁了给人看。就大部分的悲剧作品来说,它们常常以主人公的出走、失败或死亡来作为故事的结局。或者说,在悲剧中,故事的结尾都是悲凉的甚至是凄惨的,能够激起人们的悲悯与同情。尽管悲剧总是让人为之悲伤流泪,但大家还是愿意看悲剧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悲剧作品的美感吸引了人们。
总体来看,人类有着喜爱悲剧作品的共同审美心理。在西方国家,悲剧作品的市场尤为强大。在他们看来,最有深度与感染力的作品非悲剧文学莫属,故而世界上著名的戏剧、音乐、小说、电影多是抒写悲情故事。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悲剧以其无形的力量强烈地控制着人们的灵魂,此力量是如此的大,以至于人们为它心驰神往,并将其视作一种高尚的享受。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悲剧强大的魅力、美感及其对人们的强大吸引力。悲剧的悲,常常是庄重的、壮烈的、严肃的、崇高的,人们在欣赏完这种悲的魅力之后,总会受到善的启发,真的启示与美的体验,身处悲伤中的人们会从中得到鼓舞与情感上的满足,自此心灵上得到净化、陶冶、升华,产生酣畅淋漓的美的快感。
对于《威尼斯商人》(节选)一文中的悲剧色彩,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分析。
第一,夏洛克悲惨的命运,既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产物,亦是当时宗教文化的产物。他是宗教歧视的牺牲品。剧中,安东尼奥损害了他的利益,并毫无节制地侮辱他的宗教信仰,故而夏洛克执意要报复安东尼奥。这看似是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私人恩怨,但实质却是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宗教冲突。
具体来看,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的新的宗教派系。在最开始的时候,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公平竞争,但基督教总体上处于弱势。为了巩固自己的宗教地位,基督教的创始者改犹太人的《圣经》为《旧约》,而将内容更新的《圣经》称为《新约》。这种做法是在向世人昭示:犹太教与上帝之间的契约已然不复存在,现在有的是上帝与基督教订立的新契约。从此,基督教开始了对犹太教的诽谤、抨击,每一个基督教徒都将犹太教徒视作天敌,这是犹太人备受基督教人憎恨的根源。
在《威尼斯商人》(节选)中,安东尼奥就是基督教徒的典型代表,以安东尼奥为代表的基督教徒对夏洛克充满仇恨,长期对夏洛克进行辱骂,这让夏洛克胸腔满是怒火。在寻得机会向安东尼奥复仇之时,夏洛克丝毫没有手下留情。萨拉里诺不明白夏洛克为何非要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夏洛克说,因为他侮辱我,侮辱我的民族,他对我的所作所为,仅仅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由此可见,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控诉与反击,代表了当时的犹太人对基督教徒的控诉与反击。
然而,最后夏洛克败了,他多年积攒的财富付诸东流,而此时的安东尼奥仍然不肯放过夏洛克,他强行更改夏洛克的宗教信仰,将基督教仁义遮掩下的不公平、专制暴露无遗。夏洛克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信仰是他存在于世间的意义。他的信仰被摧毁,他生命的意义也随之消失,之后的夏洛克万念俱灰,没了生的欲望,如行尸走肉一般。可以说,夏洛克的悲剧也是宗教冲突的悲剧。
第二,民族歧视也是构成《威尼斯商人》(节选)悲剧色彩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一个经历过苦难的民族。在历史上,猶太人多次受到外族人的奴役、统治,甚至屠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犹太人的夏洛克也没有逃出被歧视的“待遇”。剧中的安东尼奥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商人,却公然辱骂夏洛克为“杀人的狗、异教徒、畜生的灵魂”,并向夏洛克的犹太长袍上吐唾沫。老高波身为夏洛克的仆人,也骂夏洛克是“魔鬼的化身”。
夏洛克生活在基督教统治的区域范围,在那里,他没有主动选择职业的权力。他所居住的城市中,犹太人放高利贷为生,他便也跟着放高利贷。那时的高利贷行业备受他人歧视,且风险大,但这是当时犹太人能够从事的法律允许的唯一职业。
民族歧视像一座大山压在夏洛克身上,尤其是安东尼奥对他的压制,令他的生活痛苦不堪。因此当巴萨尼奥找他借贷,而安东尼奥是担保人的时候,夏洛克明知道巴萨尼奥没有偿还能力,还是把钱借给了他。他以为自己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在契约中,他不要利息,而是要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从法律上来说,夏洛克的这份契约是合法的。
在欧洲,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非常强烈。依据契约办事,这是法律允许的,也是人们认可的。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契约彰显了契约的平等性,夏洛克依据契约,坚持要求安东尼奥割一磅肉,也是他法律意识的体现。夏洛克守护契约、坚信法律,并将自己的复仇希望寄托在了法律上。鲍西亚假扮法官,却是对法律的亵渎。对法律的完全信任使得夏洛克被鲍西亚等人的行为蒙蔽,最终成为这纸契约的受害者,失去了自己全部的财产。从以上角度说,夏洛克的悲剧也是民族歧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