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趣味性课外作业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促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引,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把作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趣味性;生活化;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92-1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一、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玩中学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介绍了“生活在线”——《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二、挖掘趣味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来设计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1.内容设计体现趣味性
内容是课外作业的核心,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之前,我告诉学生,明天我们班级要办一个便民超市,超市柜台有“开心玩具”“蓝猫文具”“小饰品展览”等,大家可以当营业员或顾客,如果你要当营业员的,那么你要准备好物品(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用品、礼物、小饰品等)了解商品的价格,制作价格标签,如果你要当顾客的,那么你要准备好钱(几元、几角)。这样的课外作业设计,除了内容上满足学生的兴趣外,还给学生自由选择课外作业时间的权力。
2.形式设计体现趣味性
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较好地适应学生智力因素和掌握知识客观存在的层次性,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设计填空、判断、选择、测量、找“病人”、小制作、猜字谜、算24点,我是“火眼金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农村小孩对玩扑克很感兴趣,我就充分发挥孩子的兴趣,让学生玩扑克游戏算24点,可以几个小伙伴一起比赛,也可以跟家长比赛,看谁算的既对又快。“扑克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让孩子在玩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让孩子在成功中增强自信。算24点也可在乘车时看汽车牌照算。
例如: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作业不可避免地存在错误。如果你说:“请同学们看题目,说说这几题有错吗?错在哪里”?同学们会无精打采地回答你。但是同样题目的改错,你语言改变一下,学生的兴趣就不一样。如果你这样说:“同学们,下面是猪八戒做的题目,猪八戒可是个马大哈,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发现问题,并把它改正过来。”这样的语言显得童趣横生,学生充满信心,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他们不仅仅会把错误改正过来,而且会把错误的原因分析得清清楚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参与设计体现趣味性
教师要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结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搭建自我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如我们学习了各种图形后,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各种形状的“七巧板”。我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认识各种图形可以拼出不同的图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拼图的兴趣。结果第2天调查,有好几个好学生没有拼,问他们为什么没有拼?他们觉得这样拼很单调。是呀,可能我设计时没有考虑好学生的情况,那么你们可以自己设计方案!结果有个同学是这样设计的: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三角形等图形的硬纸板,每个图形上用不同的数表示这块硬板纸被用上时的得分。每种图形有许多块,用它们拼成☆,怎样拼得到的分数最高?
同样是用学过的图形拼“七巧板”,想不到学生设计的题目有创意,通过怎样拼才能得到得分数最多,这样的题目能激起学生好奇心,有参与挑战的意识。
总之,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引,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作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造热情,放飞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
[参考文献]
[1]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趣味性;生活化;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92-1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一、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玩中学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介绍了“生活在线”——《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二、挖掘趣味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来设计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1.内容设计体现趣味性
内容是课外作业的核心,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例如,在学习“元、角、分”之前,我告诉学生,明天我们班级要办一个便民超市,超市柜台有“开心玩具”“蓝猫文具”“小饰品展览”等,大家可以当营业员或顾客,如果你要当营业员的,那么你要准备好物品(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用品、礼物、小饰品等)了解商品的价格,制作价格标签,如果你要当顾客的,那么你要准备好钱(几元、几角)。这样的课外作业设计,除了内容上满足学生的兴趣外,还给学生自由选择课外作业时间的权力。
2.形式设计体现趣味性
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较好地适应学生智力因素和掌握知识客观存在的层次性,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设计填空、判断、选择、测量、找“病人”、小制作、猜字谜、算24点,我是“火眼金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农村小孩对玩扑克很感兴趣,我就充分发挥孩子的兴趣,让学生玩扑克游戏算24点,可以几个小伙伴一起比赛,也可以跟家长比赛,看谁算的既对又快。“扑克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让孩子在玩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让孩子在成功中增强自信。算24点也可在乘车时看汽车牌照算。
例如: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作业不可避免地存在错误。如果你说:“请同学们看题目,说说这几题有错吗?错在哪里”?同学们会无精打采地回答你。但是同样题目的改错,你语言改变一下,学生的兴趣就不一样。如果你这样说:“同学们,下面是猪八戒做的题目,猪八戒可是个马大哈,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发现问题,并把它改正过来。”这样的语言显得童趣横生,学生充满信心,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他们不仅仅会把错误改正过来,而且会把错误的原因分析得清清楚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参与设计体现趣味性
教师要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结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搭建自我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如我们学习了各种图形后,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各种形状的“七巧板”。我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认识各种图形可以拼出不同的图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拼图的兴趣。结果第2天调查,有好几个好学生没有拼,问他们为什么没有拼?他们觉得这样拼很单调。是呀,可能我设计时没有考虑好学生的情况,那么你们可以自己设计方案!结果有个同学是这样设计的: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三角形等图形的硬纸板,每个图形上用不同的数表示这块硬板纸被用上时的得分。每种图形有许多块,用它们拼成☆,怎样拼得到的分数最高?
同样是用学过的图形拼“七巧板”,想不到学生设计的题目有创意,通过怎样拼才能得到得分数最多,这样的题目能激起学生好奇心,有参与挑战的意识。
总之,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引,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作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创造热情,放飞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
[参考文献]
[1]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