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他人看不穿?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bin_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赛题】当你遇到有的人“目中无人”的时候,先不要站在世俗的角度去批判他,因为他很可能正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世上绝没有不经“专注”就能成功的事,在你的成功路上,你也需要修炼你的“目中无人”。
  很爱韩寒的一句话:我行我素,从不妥协。
  不管是聂卫平,还是蓝天野,都在其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样的黑白子、十八格,同样的红幕布、聚光灯,为何他们做出了不同?正源于同样的专注,甚至“目中无人”的专注。
  《游褒禅山游记》中这样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匆忙人生,每个人都扮演着过客,而那些有志者,往往能从过客中脱颖而出,在汗青之上立起一个大写的人。莱布茨尼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本不相同,所以本不可能走在相同的路上。不管人们行在何路,总会有人,也该有人看不穿。既已如此,又何必在意世人的嗔怪?
  钱钟书的“目中无人”就是出了名的。他“残酷”地拒绝远道而来拜访的读者。舆论四起,“这个人不通情理”,“狂妄无知”……然而当他既能交出如《围城》般平易近人的作品,又能编成《管锥编》这样博大精深的作品时,人们口中只留下了“啧啧”的惊叹声。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及她和钱钟书初到法国时,杨绛法文本胜钱钟书一筹。钱钟书“发了狂”,猛读一年书,任谁打搅都不理睬。一年后,杨绛惊呼其法文进步之快,已远在她之上。他表面上是目中无人,其实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所热爱的领域,也自此将文字种在了灵魂深处。这样的专注,让他心中萌发出文学的参天大树。如此看来,也难怪钱老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穹苍了。
  而时下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越优秀越孤独。特别当其与“读书无用论”淬火时,这个观点愈发风行。
  近日,“一个人的毕业照”走红网络。北大古生物学全专业唯一毕业生安永睿拍下了这张照片,他说:“化石给我一种珍贵的感觉,它是稀有的,且不可重复。”在安永睿看来,研究化石,是一场关于久远时空中变化的探索。“从稀少的资料中发掘,就像是一场侦探游戏。”探索人烟荒芜的路,这是怎样的一种“目中无人”啊。但正是这种目中无人让他独特闪光,任别人如何评判,他自得其乐。而安永睿只是一个缩影,他的身后还有千千万万醉心于追求的人。那些行走在孤独道路上,朝远方专注行走的人,他们心中藏着怎样的宇宙,旁人永远不得而知。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穿透历史的风沙,至今仍响彻耳畔。
  说真的,何妨他人看不穿?
  (编辑:李跃)
  评点:陈家武
  1.紧扣材料,观点鲜明。作者准确解读材料,进而提出论点:要有“目中无人”的专注。
  2.论据典型,材料丰富。作者选用钱钟书和安永睿这两个典例,一为经典材料,一为鲜活材料。还引用了《游褒禅山记》的名言佳句、莱布茨尼等人的名言作为论据。
  3.妙用修辞,语言有文采。运用比喻,说理形象。比如,“让心中萌发出文学的参天大树”“钱老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穹苍”。
  【下期赛题】只要我们葆守永不疲倦的好奇,不必逃离日常也能摆脱庸常。只要我们以谦卑的姿态洞察世界,不必周游远足也能阅人知事、鉴往之来。得失进退总在心,心若在,世界永远是常新的。(选自《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6年24期《打开求知的味蕾》)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对乙肝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活性,研究了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单独及不同组合时,所诱生的LAK细胞对HepG2细胞和2215细胞的杀伤活性,并初步研究了LA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机制。
对幼年大鼠做精索血管离断的实验,待大鼠成年后对其睾丸血流指数、血清睾酮水平和睾丸组织学进行研究。实验结果:睾丸血流指数在高位离断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二组均高于低位离断组(P<0.01);HCG刺激后血清睾酮值高位离断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均高于低位离断组(P<0.01);曲精细管平均直径与睾丸组织学评分,高位离断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