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课改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转变观念和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由重教、重记、重灌输到重学、重思、重探究转变。这其实与我们几千年的教育思想并不矛盾和冲突。在此背景下,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各地各学校也都纷纷提出并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绝大多数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的。于是,以往安静、朴实、排排坐的课堂被热闹、华丽、方阵坐的课堂所取代。然而,在热闹、华丽之余,我们不妨冷静下来,关注一下我们的常态教学,让课堂返璞归真。
  常态,指的是自然、平常的状态。关注常态课教学,意味着教师要重视自己的每一堂课,要让学生在常态的课堂中获得稳步、扎实的提高。崔峦老师曾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而在现如今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形式和浮躁。
  有些老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把“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误解为教师不作为。课前下达一些任务,让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合作学习,节节课都小组合作,不管难易程度,任何问题都小组合作。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设计,致使有些合作学习毫无价值。再者,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无暇顾及,小组里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所有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学生成为了陪衬,在做听众。加之,一些教师赏识夸奖泛滥,优秀者自我意识膨胀,学习差的同学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日久天长,这些同学便淹没在了各小组里,更淹没在了班集体里。
  现如今的好多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者手忙脚乱,学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学生成为了各种学习资料的奴隶,整天奔波于各种资料,忙于把各种资料上的东西搬到课本(更多的是习题的答案),几乎没有自己动脑思考的东西。于是,课堂上多数学生抢着举手,这个题也“会”,那个题也对,老师忙得不知道让谁或哪个小组来展示,课堂上一片热闹、华丽、完美。一节课下来,让人感受到了活跃、热闹,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因为缺乏思维的力度,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缺乏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生生合作演变为学生与资料的合作,探究变为寻找,迁移变为搬家。这还是好一点的学生,学习差一点、家里贫困自己买不起资料的同学,就只能望而兴叹……..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真。
  教育是厚重的,教学又是平实的。反顾观瞻,我们宁要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我们不妨让课堂回归朴实,让学生回归本真。多一些真实平实扎实,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慎独思考,少一些资料;多一些童言无忌的言语,少一些成熟完整的答案;多一些怦然心动,少一些平淡无味。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老师们把几千年的教育思想与新课程理念认真揣摩,加以创新。
  教师首先应明确,课改在教学上,追求的是倡导新理念、激活新课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知识生成智慧,让生命回归本真。不是否定传统。活力不等同于热闹,知识的搬家也不是生成智慧,一味地照搬照抄不是本真。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新教材只是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至于“怎么教”和“怎么学”,则需教师在具体实践中灵活运用。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用教材学而不是学教材。所以,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应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同时,备好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上运用好“独立思考”、“个别同学回答”、“同学畅所欲言”、小组合作等,做好课堂的“收”与“放”,关注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找回自我、回归本真。排排坐仍然绽放精彩。
  關注和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捕捉好学生的真实情感、想法和生活体验。课堂教学不能机械地确定一种思路教学,应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流程,如行云“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止”,如流水“随势赋形”不断撞击出美丽的浪花。关注课堂上的小“意外”,因为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问题和情况,处理得好就会呈现较好的价值,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呈现师生生命的律动,呈现着流动美、生命美和创造美。课堂的完美不应是形式与热闹与否,而应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不管怎样的理念,教学本色上应是真实的,教风上应是朴实的,目标的达成和成效上应是扎实的。师生在课堂上应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形态、情感世界和人文思想,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使课堂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的理想天堂。使师生都能回归生命的本真,情感得以丰富,思想得以提升,生命和生活的境界得到升华。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 幼儿语言 游戏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早期阅读是提高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早期阅读可以充分挖掘幼儿潜能,拓宽知识面,提高语言、思维、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浓厚的兴趣能使人的大脑和感官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
一、潜心会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未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学无效、微效的关键症结,许多教学中的偏差与失误无不与此关联。  《爱如茉莉》是一个散发着茉莉般清香的真情故事,读着、看着,看着、读着,一处处感人的细节描写流淌着至真至美的爱,使人情不自禁地被感染、被打动。映儿最初对淡如茉莉的爱不能认同,不予理解,可是当她经历了妈妈生病住院这件事,特别是亲眼目睹了病房里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那一幕动人情景,
期刊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去真心雕刻、塑造他们的灵魂。"在教育过程中,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心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体现这种师爱呢?我觉得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学生  教师要用爱心去育人,努力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使教育有针对性,使师爱在教育中得到升华。例如:我去年担任的那个班
期刊
摘要:《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充分利用每天晨间点名的时间,运用科学的花样点名方式,精心设计简短句内容,给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调练,使小班幼儿更乐于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花样点名 乐于表达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新《纲要》颁布后,幼儿语言教育改革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