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体会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知识贵在主动探求。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要善于激发学生内生性的学习兴趣,而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和选择,并重视解决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統教学主要靠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实践体会
  一、注重新课的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堂课如何引入,新课如何导入都很关键。在探究性教学的课堂上,新课的引入应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服务,备课时应精心设计新课的引入方法和手段,例如,在汽化——蒸发这节课的课题引入时:我首先用酒精在黑板上写下“液态”两字,片刻后,用酒精写的“液态”两字便在黑板上消失了,学生知道这是由于黑板上的“液态”两字变成气态了,引出汽化的概念,接下来在把一个外表皮很皱的苹果切开,发现里面的水分是很充足的,引出了只从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以此来引入课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猜想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的提出科学的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这是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例如,我在引导学生猜想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教学中提出问题:“一件湿衣服在变干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衣服上的水分的蒸发的快慢往往是不一样的,那么,水分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怎样做到使这件衣服干的快一些(也即影响衣服上水分蒸发快一点的因素是什么?)。
  三、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是探究性物理实验课的核心,也是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实验课中,老师往往按照教材或自己提前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前将自己设计好的的方案“灌”给学生,实验的目标也仅是证明已有的实验结论和简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对实验过程的自我感受,缺乏对问题探究的强烈愿望,探究性实验则完全不同,其特点主要有两点:第一,学生在实验前有自己的猜想,并渴望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第二,实验方案由学生自己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指导、参与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经过猜想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将以极大的兴趣开始自己的探究实验,但俗话说,“说者容易做者难”,受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学生的某些实验方案不一定能实现,因此,在学生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实验活动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验中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技能,而且能够进一步唤起学生“学”的兴趣。探究式实验则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设计出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老师如何加以适当的引导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忽略任何一个细节,都很容易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整个课堂就显得很散,效率低。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该把自己的功夫下在前头,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
  物理的探究式教学,必须遵循认识发展规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学得好用得活。正确运用探究式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物理现象、原理及规律的教学,应多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探究,才能调动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在“大气的压强”一节教学中,教师用平口玻璃杯、水和硬纸板来验证大气压存在时,可以这样进行。先往玻璃杯倒满水,盖上纸板后问:若用手托住纸板后把杯子倒置过来,再放开托住纸板的手,水会洒下来吗?多数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水一定会洒下来的。教师接着再问:水真的会洒下来?请仔细观察。接着放开托住纸板的手,让学生观察到水和纸板都不会掉下来的结果,这时学生既觉得不可思议又不得不在事实面前口服心服,必然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对“水为什么不会洒下来?”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同时要求学生课余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感受实验成功时带来的乐趣。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
  又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实验教学中,有些学生先测出石块体积,后测出石块的质量;有的学生则先测石块的质量,后测石块的体积,导致求出石块密度相差较大。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分析原因,可引导学生复习误差知识后,组织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①若先测体积,后测质量,测出的质量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②该实验应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为什么?最后引导学生这样分析:若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由于石块上沾有一些水,使石块质量偏大,由密度公式ρ=m/v分析可知,V一定时,m偏大,则ρ也偏大,误差较大,故应先测石块的质量后测石块的体积,才能减小误差。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到新知识,也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探究式教学在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维活动来获得知识。本文结合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四个方面,对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论述,以期望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学得好用得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其他文献
时代在快速进步发展,大学生这一群体也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大学生在思想上更易接受新鲜事物,紧追社会潮流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应适应这种变化,针对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
1 问题的提出rn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说过:“科学向前推进,也就不断地把自己勾销.”对科学研究(当然也包括数学研究)而言,否定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所指的否定意识主要归结为
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的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犹如历史天空中闪烁的巨星,在自己的时代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
期刊
中学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为进一步深化中学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必须尽可能的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新知、勇于创新的精神,进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中地理课程也在进行着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进行转变。本文主要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带来生活方式的
“六个更加注重”是2009年7月以来保增长的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谈一点认识.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