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浅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小学孩子受条件的限制,因此他们在智力开发上相对较城镇孩子晚一些,作文能力与城镇孩子有一定的距离。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以我多年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经验谈如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作文从识字、组词、造句向写段、写篇转化
  写段,写篇关键有两点:一是有内容可写;二是语言表达通顺。所以,作文教学应达到这两个最本的要求。
  如何使小学生作文能力达到这两个要求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路子。
  “文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何尝不是如此?但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会。通过眼看,耳闻,手触,让学生有所体会,获得感知材料,在头脑中产生清晰的形象及理性认识。观察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事物的,也可以是人物的、可以是图面也可以是实物;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比较复杂的。通过多媒体,既要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又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容。在学生逻辑思维处于初级阶段时,必须得指导,培养其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有米下锅”。
  在学生获得写作材料的同时,给其一个“拐杖”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可讲一个有趣而简短的故事来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并随时给予纠正。这样就能有效,逐步地培养学生正确有序地表达能力,为书面作文打下良好基础。
  二、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基础
  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庭及环境等诸方面原因,对所认识的事物难以发挥想象,所写的作文往往比较干瘪乏味。如何去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拨动他们思维的琴弦?我是因地制宜,采取就地消化的方式运用所掌握的“简笔画”画上几幅彩图,构成一个简单的故事,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点拨画面没有的事物,让学生去思,去议、去把彩图连成故事。想不到经过几次“演习”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在九八年县里举行的小学生作文竞赛中,我所教的學生还荣获一等奖呢!除了看图作文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索取。
  农村小学作文要想获得大面积丰收,关键是教师的素质,只要教师勤,学生就会跟着变,学生的智力就会充分得到开发,农村小学生作文将会进入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
其他文献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情感教学 情境创设  一、情感教育的定义来源  所谓情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或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学生透
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主要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深化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从对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人文精神,“唤醒”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与课文内容发生共鸣,让语文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说我们进行了真正意义
期刊
目的:探讨保留足趾的自体复合第2足趾关节移植治疗手指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手指关节炎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19~ 53岁,平均31.7岁;示指3
关于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章论及,而且不乏创见。但就笔者看来,许多主张或建议还是比较宽泛,或者总是强调兴趣、情感、个性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实际的可操作性并不强。笔者认为,既然是作文教学,那就必然强调其实践性,所谓的“有效”,也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实现的。所以,有效的作文教学必然离不开一系列可行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在作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中得以实施。  当然,日常的写作教学并不
期刊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导入则是艺术中的艺术,运用得法,便能发一语而惊四座,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导入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法·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或直陈标题,或介绍背景,开宗明义,直奔主题,切中问题。  (一)标题导入法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说:“标题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小小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城市工业灾害研究作为灾害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越来越深入。当前,长沙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加强对城市工业灾害治理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城市的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