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几许 东四胡同博物馆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汁油条钟鼓楼,蓝天白云鸽子哨”,在老北京人心里,这就是原汁原味的北京生活了。晴朗的午后,蔚蓝的天空,一群鸽子自由盘旋,清脆美妙的鸽哨声依然响起。骑着单车,悠然地在胡同中穿行,如此地放松,恰逢路过东四胡同博物馆,开着门,停下车,走进大门,一眼便望见大门内两侧的二八自行车,一辆是凤凰,一辆是永久,这些元素都承载着北京人的记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门前停下脚步,见已有人开启拍照模式,在门前合影留念。排队等待进馆之余,欣赏着很有历史感的朱漆大门,上方挂着由王蒙题写的 “东四胡同博物馆”牌匾。跨过大门,古香古色的影壁便呈现在眼前,这也是北京四合院的“标配”,在影壁的右侧是“胡同礼物”,里面琳琅满目的都是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很有特色,准备参观完博物馆后出来再逛逛这里。
  博物馆的展陈空间是宜动、宜静的动静分区,分成了东四印象展区、印象瓦舍展区、文化探访展区、文化交流客厅、历史文化实物展区五个展区,以“文化会客厅”的形式呈现。博物馆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共有28间,这里说的28间并不是28间房,而是由屋内柱与柱的间距为计量单位形成的“一间”的叫法。据古建专家马炳坚说,“这个院落,门楼、影壁、垂花门、正房、倒座房、厢房等结构完整,较好地呈现了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特点。”在影壁的右侧,穿过“国风静巷”四字的月亮门,便进入第一进院,一眼便见油漆彩画一新的垂花门,这可是老北京四合院中一道非常有讲究并且最华丽的装饰门了。垂花门是在前院北侧正中四合院中轴线上的,以垂花门为中心将前院和内院区别开,与倒座房相对。通常,前院是用来会客的,内院则是家人日常生活的地方。只有在两进以上的四合院才会设置此门,以区隔内外的两重院落,旧时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二门”便说的是垂花门。垂花门的一侧还有两行标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推测可能是因为这个四合院的前身是东四派出所的办公地,保留了部分原始的风貌。门旁的石墩、水缸也给这老北京四合院增添了十足的韵味。

走在印象瓦舍间


  站在第一进院中的垂花门一侧“水中镜”旁打卡拍照,在镜子的折射下有一种现代艺术遇上古建筑的邂逅感。此处与院落中的垂花门、月亮门和倒座房自成一景,在空间上显得更为深邃,于是走进镜子的背后一探究竟。这个由巨大镜子组成的建筑就是时间回廊,走在“镜群”中,仿佛穿越到了历史的场景中。想象着,如果我们出生在一两百年之前,也许我们就是这街市中的一份子……
  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大量的四合院传统建筑在逐渐消失,在北京庭园建筑中的“瓦片”,这个北京四合院建筑的标志性元素变成了历史建筑的符号。在时间回廊里,设计者运用屋瓦的意象,创作了“印象瓦舍”这个艺术空间,呼吁我们要重视保护传统文化,也表达了传承信仰和精神的重要性。
  穿过时间回廊,走进瓦舍,见到了传统瓦舍與现代艺术装置的结合,伴随传统音乐优美的旋律,穿梭在一处处或古朴或晶莹剔透交织的空间,好似梦境。睁开眼便快速按动手机快门键,无须摆拍或者选择哪个角度,随手拍就会出大片,新拍照打卡地就此诞生,效果很有视觉冲击力。因为是很热门的拍照地,所以想要净版照片的参观者就要抓紧时间拍了,不然美美的个人照就要和“他人分享”了呢。我在这里,就遇见好几拨“摄影爱好者”,有年轻的女孩,也有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小结一下,来到这里的人,不分年龄段,都会被这极具视觉冲击的艺术品所感染,可以体验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过去与未来的完美融合。

萬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穿过垂花门和印象瓦舍,再往里走,就进入了四合院的第二进院落了。第二进院的正房和两侧的厢房,都是展室,但庭院的装置再一次让我屏住呼吸,震撼感直逼脸颊。这里的空间布置了一个大规模的不锈钢公共艺术品——月影,与传统的胡同院落相呼应着,创造出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听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创意来自于中国古代重要的观测天象仪器——浑天仪。东汉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观察天体运行的水运浑天仪,浑天仪由多个环形构成,各环形上分别刻着内、外规,南极、北极、黄、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等天象。而“浑天说”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宇宙理论,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
  “月影”是一个高达3米的弧形不锈钢艺术装置,从空中横跨两个院落,寓意一道“月影”,象征着架起一座跨越时间、空间,甚至民族、文化的桥梁。据了解,它的造型是根据浑天仪的元素提炼而成的,形制弯弯、皎洁如月,活跃了整个四合院空间,将一进院和二进院完美地连接起来了。“月影”表现手法与现代艺术文化相结合,它散发出的柔美光晕和缥缈的水雾营造出了四合院四季的变化。“月影”的创意既与时俱进,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的统一和传承。
  在第二进院除了有安静唯美的“月影”,让人有种“万籁此都寂”的感受外,在这里还有鸟儿、花儿、鱼儿和石榴树的老北京的活态文化,深深吸一口如此新鲜凉爽的空气,继续探索这世间传统和现代的唯美。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跨入第三进院,也就是后院,正房、厢房主要用作多功能厅,用来作会议室、胡同图书馆和临展。在这个“后院”的镇院之宝便是一个球形艺术品,称之为“星天”。“星天”是以中国古代对宇宙的认知思维模式,反映天文学上的重要特征。
  “星天”的直径近1米,是一个不锈钢金属球,表面镌刻着二十八星宿,取名“星天”,与第二进院的“月影”相呼应。这个刻有二十八星宿图像的球形造型理念来自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认知思维方式,而星象最常用二十八宿,偶而也提到四象 (或四维、四兽)、三垣。通常将黄道带上的二十八分成四个大天区,用动物的名称来命名叫做四象,每“象”都含七宿: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紫、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
  如果想要在 “星天”这里拍照打卡,日落前,趁着阳光明媚,透过古树、古建筑,加上超具现代感的“星天”,三点连成一线,就完美了!
  东四胡同博物馆除了有印象瓦舍、月影、星天这些现代艺术品展示外,还通过各种多媒体形式展示了历史上东四居民的衣食住行及东四胡同内的历史、文化以及传统特色,展现了老北京的各种情怀。在东四印象展区,就通过视频、文字等介绍了东四地区整体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串联起东四文化景点的东四文化探访路,以及老字号、老北京小吃、胡同的人文风景、北京声音、孩子们的胡同等板块。历史文化实物展区展示了胡同居民捐赠的老物件,以及东四街道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清理出来的老物件等。在文化探访展区,以视频的形式,介绍了博物馆修缮的过程及东四地区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你可以带上耳机聆听老北京最纯正的声音,感受老北京的文化。

老北京的情懷


  看遍了现代艺术品的展示后,我们再回归到胡同的传统文化,真正地把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胡同,有着老北京别具特色的生活情调。它独特的建筑时空,蕴育了独特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的背后,折射着老北京的性格,老北京的态度,老北京的生活哲学。北京胡同始建于元代,至今700多年,最多时有6000多条。民国时期,“胡同”二字才落实为文字,成了地理标牌挂在胡同口。之前的几百年,它只是民间口语。胡同一词的来源说法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说人需要傍水而居,市镇里的聚居则以水井为中心,因井而成市,慢慢便以“井”为居住片区代称。“胡同”为蒙语“井”的音译,逐渐演化成街巷的统称;另一说法是,蒙语将城镇称为“浩特”,相似音逐渐演化成“弄通”,最终成了“胡同”的叫法。
  东四地区是北京最早的胡同区之一。“东四”一词源于这里曾经地标性质的四座牌楼,“紫禁城东边的四座牌楼地区”,慢慢便简称为“东四”。从元至清,这里居住着京城最显赫的皇亲国戚、朝臣商贾、学者伶人,渲染着北京自古至今的人文情怀,是老北京文化的精神家园和活态博物馆,是京城的“白菜心”。
  东四胡同博物馆,这所以地名命名的博物馆,是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建筑。四合院的规制布局,反映了北京人特有的居住审美与实用的统一,记载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家族观念,可谓胡同文化及北京人生活的缩影。2017年开始,东四胡同博物馆开始大范围整修。东四四条77号院,成为了展现胡同建筑之美以及文化之美的“胡同博物馆”。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北京人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相比于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胡同中人与人,家与家的距离更近。穿梭在老北京的胡同里,依旧能听到路旁老北京人扯着一口正宗的京腔互相问候:“吃了吗,您呐”。
  随着时代的飞速变化,这些老北京的“声音”正慢慢消失,但也有一些仍在顽强地延续着。它们留住的不仅是老北京的腔调,更是每个人心里的念想。
  走出博物馆感慨颇多,虽然东四胡同博物馆展现了老北京的历史韵味,但是真正的博物馆是胡同本身,逛一逛,走一走,也许会有不少惊奇的发现……
  (本文资料由东四胡同博物馆提供)
  TIPS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四条77号院。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周一、周日及法定节假日闭馆)
  09:00-17:00(12:00-14:00休息,16:30后谢绝入场)。
  门票:免费。
  交通:地铁5号线,东四站B口(东北口)出站;地铁6号线,东四站G西南口出站;或坐公交58路至东四路口东站下车,步行约700米即达。
  游览时间:2-3小时,强烈推荐预留充足时间拍照。
  拍照推荐:印象瓦舍、月影,星天。
  电话:010-64027581
  周边:北京隆福寺等。
其他文献
罗弗敦群岛最美小镇——雷讷镇的入口。许多罗弗敦的标志性照片都在这里拍摄。  气场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能不能被击中,有时像是命中注定。  许多年前,我被一张照片击中,挪威罗弗敦群岛的夏天,小岛、峡湾,当时觉得这高纬度群岛真迷人,一定要去。许多年以后,我又被一张照片击中,冬天白色的小岛、雪山、彩色房子与极光,一看地点,又是罗弗敦群岛。真的一定要去了。  依然拖拖拉拉着,相对于挪威本土来说,抵达罗弗敦群
我有个朋友,每次和他下棋,如果赢了,他就得意洋洋;一旦输了,就会生气,要求重新开局,直至他胜利为止。不仅如此,生活中、学习中凡是有争论,他一定要争到自己赢为止。现在我都怕他了,他說什么就是什么。郁闷的是跟爸妈聊起,妈妈居然说这样的孩子一定很有上进心,说我就是太没有好胜心了。哎,真是这样吗?  ——林 嘉  我们班也有一个这样的同学,好胜心特别强。他学习成绩很好,几乎包揽了所有考试的班级第一。偶尔有
新奥尔松的居民,有许多是科考人员。阿蒙森号是最新的混合动力船,非常环保。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极圈内,北纬74度到81度之间,欧洲的边缘。这里天然就是一个幻想中的“远方”。  “我亲眼见证这片土地的纯洁与脆弱,我在这全世界最适合的舞台上,亲自诠释演奏了这首我为它谱写的歌。”意大利钢琴家Ludovico在浮木搭成的平台上演奏他的《极地挽歌》(Elegy for the Arctic),伴随着他的,是
一提到“大漠”,脑海中总会涌现出那些慷慨激昂的边塞诗句,沙漠仿佛总与金戈铁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于大海的蔚蓝,不同于草原的翠绿,沙漠以其独有的颜色勾勒出一幅独特的风景画卷。位于翁牛特旗的玉龙沙湖景区,将大漠、湖泊、越野、集装箱等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能观赏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更能体会到沙漠越野的惊险与刺激。  傍晚时分抵达玉龙沙湖景区,夕阳的余晖染红天边的云彩,飘浮在绵延不绝
创新教学方式  ——坚持需求导向、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学做合一理念,积极探索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症结  一些职校闭门教学,没有很好地对接市场需求,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手段单一,所教所授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学以致用——调查显示,五成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实际需求
南洋传统咖喱鸡广告牌。大堂。  周末来大兴亦庄的金地格林小镇参加同学聚会,被邀请到小区门口的一家东南亚风味的餐厅聚餐,看到店门口挂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可能是全北京价格最公道的东南亚风格融合菜”。我心想老板还挺有意思的,没有把话说绝,就用了“可能”俩字,价格也没说最低,因为光是低价也不行,还要看性价比,所以用公道来形容确实贴切。  走进餐厅迎面扑来一股摇滚青年气息,餐厅面积不大,但是内饰摆放了许多
摘要:《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文章。反复品读发现这篇散文“形散神聚”,其“神”就蕴藏在题目中的“听”字中。从景物描写的写作手法中探讨“听”字所蕴神髓。  关键词:《鼎湖山听泉》;听;写作手法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文章。面对这样一篇写景散文,抓住什么,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纲举目张”地促进学生提取信息、领会文意、品味语言、理解“形散神聚
编辑老师:  我在一家事业单位实习才两个月,就成了异类。  我性格外向、有啥说啥。家长、老师和朋友都很欣赏我这种个性。可在工作后,情况却有了变化。  单位里的同事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叔叔阿姨。他们平时谈的都是子女教育之类的话题,21岁的我基本插不上嘴,也没有兴趣参与。不久,就有人在背后说我傲气。还有,我夏天喜欢穿无袖清凉装,他们也觉得不成体统。这让我感觉很郁闷。  事情并没到此为止。  在单位的一次业
摘要:云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诗人们借以写景的同时还赋予了其众多的意义,无论是从云的性状上、色彩上来说,还是从云的位置、时间上来说,都有着丰富的意蕴与文化内涵。将云的常见意象、用法等提炼出来教给学生,可有效助力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与理解。  关键词:云之意象;用法特点;阅读理解;助力教学  云,形态万千,色彩斑斓,变化不一,不仅预示着天气状况,也常成为诗人寄情抒怀的载体,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因其浮
前门六必居老照片。六必居博物馆里修复的明代古井。  清朝时,随着街市的日渐繁华,大栅栏区域的街巷胡同与居民点逐渐增加,很多无名区域产生了新地名。例如,由于两侧商铺的逐渐蚕食,前门大街(明朝称正阳门大街)左右两边形成了两条窄长的巷子,由此实现了前门大街的“一分为三”。这三条胡同,北起前门楼子,南达天桥。乾隆十五年(1750年)地图显示,西侧这条胡同北为粮食夹道,以猪市口(今珠市口)为界,南为穷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