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飞蛾”播客是什么?还不太了解的同学,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它的非凡影响力吧! 参考译文 不是每天一个故事就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但“飞蛾”——一个“说出你的故事”的项目,就做到了这一点。 “每当人们听到一个故事,他们都会反思自己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又或许会受到鼓舞,从而做出需要做出的改变,”“飞蛾”项目的艺术总监凯瑟琳·伯恩斯说道。 “飞蛾”项目是其创始人佐治·道斯·格林的智慧结晶。他在佐治亚州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蛾”播客是什么?还不太了解的同学,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它的非凡影响力吧!
参考译文
不是每天一个故事就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但“飞蛾”——一个“说出你的故事”的项目,就做到了这一点。
“每当人们听到一个故事,他们都会反思自己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又或许会受到鼓舞,从而做出需要做出的改变,”“飞蛾”项目的艺术总监凯瑟琳·伯恩斯说道。
“飞蛾”项目是其创始人佐治·道斯·格林的智慧结晶。他在佐治亚州长大。小的时候,他和他的朋友们总喜欢聚在门廊上讲故事,那时会有飞蛾透过残破的纱窗飞进来(这个项目也因此得名)。
“我想,如果夜里能有故事相伴,那就真的是太棒了,”格林說道。“人们会对别人的故事有所共鸣。这是一种原始的交流。能够讲故事和听故事是最体现人性的行为了。”
“飞蛾”故事还可以继续鼓舞其他创造性的努力。在全球,每年有600多次现场表演,还有超过450个电台会播出这一节目,“飞蛾”拥有大量机会去影响更多的听众。
“有了播客,你会感觉好像有人在和你说话一样,”伯恩斯说。“电影和电视赋予了故事更好的视觉效果,但播客也是一种不同的感受故事的方式。在听故事的时候,你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构筑一切画面。”
其他文献
我的七年级学校年刊照片上有这样一句手写的话:“永远记住,真人远比这张照片要好。”还有一本年刊上也写着同样的话——在我的朋友特鲁迪的照片下面。那一年,我们都不得不忍受一张奇丑的年刊照片带来的羞辱,于是我们在彼此的照片下方写下了那句话。 在十二岁以前,我很自信、骄傲,对许多不同的科目都深感兴趣。我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并且也已经向某个出版社送去了我的作品。我知道我会出人头地,我会占有一席之地。而这跟我的
《法律的道德性》是美国著名法学家朗·L·富勒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为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富勒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法律“内在道德”的概念,而这也引起了以哈特为首的实证法学派的猛烈抨击,双方理论交锋、思想争鸣,成就法理学界一时之盛事。 富勒在书中首先提出了两种道德,即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愿望的道德是善的生活的道德、卓越的道德以及充分实现人之力量的道德,以人类所能达致的最高境界作为出发点的。而义务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从法律上说,检察机关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核心应当是规范公权力,保护私权利。基层人民检察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关乎我国检察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淘淘狗“木乃伊”躲在迷宫里,和小老鼠米粒玩捉迷藏游戏。米粒该怎么走才能找到淘淘呢?
2007年10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南阳市人民检察院承办的“2007·中原民事行政检察论坛”在河南省南阳市举行。作为由地方检察院发起的首家全国性民行检察论坛,这次论坛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杨立新教授、汤维建教授、王轶教授,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田土城教授、副院长沈开举教授等法学专家以及高检院民行厅、研
编者按:由《中国检察官》杂志社、《法治周末》报社主办,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协办的“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研讨会于2015年6月4日在武汉市汉阳区召开。会议采取主题报告、理论研讨、实务探讨和专家互动等形式,对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问题进行了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讨论。本刊特辑专题,摘登精彩的发言,以期有益于检察工作。 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起源、内涵及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学者们将美国的
今年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违法犯罪行为发现难、立案难、查证难、处理难已成为长期困扰反渎工作的突出问题,其中发现难是“四难”中的基本问题。在着力破解“四难”问题中,反渎职侵权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发现案件线索新机制。2010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探索建立反渎职侵权联络员制度”。笔者试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建
编者按:2012年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新增加了庭前会议程序的相关规定。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保证法庭审判顺利进行,提高庭审的质量及效率以及保障控辩双方权利的行使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运行中,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法律效力等问题仍存有较大的争议。本期公诉方略特刊发4篇关于检察机关参与庭前会议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章,以期引起读者的进一步探讨。 刑事诉讼庭前会议程序,是指在开庭审理前,人
一、公诉理性的提出 理性一词源于古希腊时期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logos)说,它兼有客观规律和主体理性思维的双重含义。博登海默曾说过。“理性乃是人用智识理解和应对现实的(有限)能力。有理性的人能够辨识一般性原则并能够把握事物内部、人与事物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基本关系。”在现代社会,刑事诉讼也体现了这样一种理性原则,它不仅反对“以牙还牙”式的同态复仇,更反对国家对犯罪人“以暴制暴”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