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chen91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爱因斯坦看来,教育的目是为社会培养有责任心的有个性的公民,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听话的机器。爱因斯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习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学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表达了人类社会对和平的追求和向往。它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代,在1899年和1907召开的两次海牙和平会议及其决议中首次得以体现,在国
命题设x、y、z∈R,λ∈R且λ≠-2,λx+y+z、x+λy+z、x+y+λz∈R+,则有
分析了基于企业主体的创新人才合作培养具有可交换的利益需求、市场调节下的优势互补、创新人才的使用效益及人才使用与培训的企业责任,重点探讨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开展
试验修订本(下B)第九章第三单元<夹角与距离>开篇这样写道:
文章详细介绍了N-甲基吡咯烷酮生产中杂质的主要种类和成分,分别温度、压力、胺比、停留时间对杂质生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处理方法,对企业产品升级,提供了基础数
远古的时候,人们就懂得用影子测量物体高度,而今这些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实际问题,却越来越远离课堂教学,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应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今选择与我们生活
期刊
储集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直接反映了储集层的渗流能力,为储集层评价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储层岩石学,对XX油田长7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长7层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