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一些无法回避的矛盾,包括上级下达的对学生进行主流道德教育的任务与社会上存在的多元道德影响的矛盾,国家教育方针中规定的道德教育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社会对学生走上社会以后的实际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一元化的道德教育方式、方法与学生多元化的道德信息接收渠道之间的矛盾,教师的道德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之间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多样化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主流道德教育之间的矛盾,等等。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改革,不能顺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趋势和潮流,将面临着危机。基于此,我们应以尊重平等为基石构建新德育观。
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每个学生都有类似的内在兴趣和学习动机。母鸡下蛋,蚂蚁上树,这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可就是这样常见的事情,一个农村的孩子竟爬在地上足足三个多小时,观察母鸡下蛋的整个过程。这样的自发活动,给孩子们想象力、幻想、创造性和主动性铺设了温床。大人必须谨慎地保护孩子们的这种活动。
二、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平时表现出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能应付社会交往中的压力,那么,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工作成效都不会太高。很多研究证实,情绪在预测人的成功方面有重要作用。情绪可以使人建立、维持或者破坏与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情绪智力》一书的作者丹尼斯·高尔曼认为,情绪智力是激励自己、克制冲动、延迟满足、调适情绪、憧憬未来以及与他人交流情感的能力。还有心a理学者认为,情绪不但与逻辑思维不对立,有时候,情绪甚至是逻辑思维的一部分。但是,有确凿的跨文化研究证明,和西方人相比较,中国人不大重视人的情绪和情感。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特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首先要在自己心目中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一个评价,并且因人而异地对待他们。在这方面,孔子的做法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四、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
在当前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社会条件下,人们比过去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生存问题。无论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未来设计蓝图时,都变得更加“实际”、更加“务实”,空洞的口号式的理想对他们已经毫无意义。所以,当我们和学生讨论“人为什么而活着”“学生为什么而学习”这些问题时,就应该从当代社会的具体情况出发,减少些空洞内容,多从人的需要、动机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德育才更有实效。
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成人为他们设定的目标,不应该把关于人的理想和抱负的价值观念强加给他们。我们可以说出我们的观点和好恶,无论怎样说、怎样重复地说都可以,但是,对学生的理想和抱负,我们只有建议、倡导和引导的责任,却没有代替他们进行选择的权利。当一个学生说,他想长大以后干一个挣大钱的工作的时候,他总有自己的理由,有自己的考虑,有自己的兴趣。我们不需要对他们的理想评头论足、横加指责,也不应该把不同的学生的理想加以比较,说孰好孰劣。我们不应该指望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居里夫人那样高尚的为全人类造福的理想,因为那根本是不现实的。
五、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
我们之所以把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作为尊重学生心灵的一部分,是因为鼓励学生自己对事物作出选择和判断,不仅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权利和自由的表现,而且有助于发展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六、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是一致的,其根本点都是出于对人性和人格的尊重,对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维护。当前,不尊重孩子们个人意愿的事情大多发生在家庭。孩子喜欢吹笛子,父母偏要他学钢琴;孩子喜欢学文科,父母偏要他学理科;孩子喜欢听流行歌曲,父母偏要让他欣赏古典音乐。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要学会尊重全体学生。尊重部分学生并不难做到。比如,有些教师喜欢而且尊重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对全体学生的尊重,尤其是以下6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③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④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⑤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⑥尊重不尊重自己的学生。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每个学生都有类似的内在兴趣和学习动机。母鸡下蛋,蚂蚁上树,这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可就是这样常见的事情,一个农村的孩子竟爬在地上足足三个多小时,观察母鸡下蛋的整个过程。这样的自发活动,给孩子们想象力、幻想、创造性和主动性铺设了温床。大人必须谨慎地保护孩子们的这种活动。
二、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平时表现出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能应付社会交往中的压力,那么,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工作成效都不会太高。很多研究证实,情绪在预测人的成功方面有重要作用。情绪可以使人建立、维持或者破坏与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情绪智力》一书的作者丹尼斯·高尔曼认为,情绪智力是激励自己、克制冲动、延迟满足、调适情绪、憧憬未来以及与他人交流情感的能力。还有心a理学者认为,情绪不但与逻辑思维不对立,有时候,情绪甚至是逻辑思维的一部分。但是,有确凿的跨文化研究证明,和西方人相比较,中国人不大重视人的情绪和情感。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特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首先要在自己心目中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一个评价,并且因人而异地对待他们。在这方面,孔子的做法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四、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
在当前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社会条件下,人们比过去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生存问题。无论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未来设计蓝图时,都变得更加“实际”、更加“务实”,空洞的口号式的理想对他们已经毫无意义。所以,当我们和学生讨论“人为什么而活着”“学生为什么而学习”这些问题时,就应该从当代社会的具体情况出发,减少些空洞内容,多从人的需要、动机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德育才更有实效。
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教师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成人为他们设定的目标,不应该把关于人的理想和抱负的价值观念强加给他们。我们可以说出我们的观点和好恶,无论怎样说、怎样重复地说都可以,但是,对学生的理想和抱负,我们只有建议、倡导和引导的责任,却没有代替他们进行选择的权利。当一个学生说,他想长大以后干一个挣大钱的工作的时候,他总有自己的理由,有自己的考虑,有自己的兴趣。我们不需要对他们的理想评头论足、横加指责,也不应该把不同的学生的理想加以比较,说孰好孰劣。我们不应该指望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居里夫人那样高尚的为全人类造福的理想,因为那根本是不现实的。
五、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
我们之所以把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作为尊重学生心灵的一部分,是因为鼓励学生自己对事物作出选择和判断,不仅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权利和自由的表现,而且有助于发展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六、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是一致的,其根本点都是出于对人性和人格的尊重,对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维护。当前,不尊重孩子们个人意愿的事情大多发生在家庭。孩子喜欢吹笛子,父母偏要他学钢琴;孩子喜欢学文科,父母偏要他学理科;孩子喜欢听流行歌曲,父母偏要让他欣赏古典音乐。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要学会尊重全体学生。尊重部分学生并不难做到。比如,有些教师喜欢而且尊重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对全体学生的尊重,尤其是以下6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③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④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⑤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⑥尊重不尊重自己的学生。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