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感养成的策略研究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40364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在人们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在数学学习中贯穿始终,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数学的后繼学习奠定了基础。因而,培养小学生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也是崭新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 数感养成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新课程标准》首次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数感。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主要是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进行计算并具有选择适当的方法实施计算的经验,能根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等。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一、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建立数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标志。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学会“数学地”思考,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以往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在学生中往往出现一张床长2厘米、一个鸡蛋重2吨、学校操场的面积1平方米等笑话。
  2.培养学生的数感能让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例如,一位学生家里收到8袋花生,如果出售可以换到多少人民币,就要估计每袋有多少千克,每千克是多少元。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可以逐步地学会用数学思考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必须自觉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建构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数学模型。具备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例如,怎样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全体运动员编码,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编,而不同的编排方案可能在实用性和简捷性上是不同的。如从号码上就可以分辨出班级,区分出男女生,或很快地知道一名队员是参加哪一类项目等。
  二、培养儿童数感的教学策略
  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1)摄取生活素材,让学生感知数。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处处充满着与数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感知周围的世界具有量化的意味。因此,在认数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根据所学数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数、体察数、感知数,让他们感到数就在身边,而且每天都离不开数。(2)设计多种方式,让学生表达数。抽象的数学符号不是表示数的唯一方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会使学生切实了解数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数感。如通过数学故事向学生介绍古代人们用“结绳记数”方式表示数、用算筹进行计算等。
  2.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培养数感。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也与学生的数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时,让学生把估算与笔算相结合,知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这取决于高位上的数字。例如:计算124×79时,有位学生把乘“79”误写为乘“97”,得出错误的结果为“12028”。我让该生思考:这道题的积是几位数,积的位上应该是几?并告诉学生说:125×80的积是10000,124和79分别比125和80小,所以124乘79的积肯定小于10000,是四位数,而不是五位数;再说积的个位上是4和9相乘得到的,应当是“6”。这名学生通过检查发现了错误的根源,最终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去培养,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有意识地设计数感培养方案,多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逐步形成数感认知经验,并不断内化为立体的数感认知结构。也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地提高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敏感度,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良好数感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2]吕必强.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J].福建教育.2002(11).
  [3]崔晓晖.与新课程同行 与学生共成长[N].中国教育报. 2002.7.18.
  (作者单位:宿迁高等师范附属小学)
  编辑/ 李文亮
其他文献
让幼儿养成爱惜游戏材料的习惯,不仅仅是出于延长游戏材料使用的时间和节约游戏开支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朴素、爱惜劳动成果的情感,这对孩子成长有着深远的
期刊
目的探索胆石病的危险因素,为人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马钢公司胆系疾病现况调查中发现的175例胆石病患者为病例组,421例非胆石病者为对照组,进行人群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
针对目前北方的油田抽油机井掺水生产流程中,掺水流量、压力难于科学控制、管理难度大、能量损耗大的问题,开展了掺水流量自动监控系统研究工作。实现生产参数的24 h实时监控
抽油机井不停机间抽装置可以实现低产井小周期间抽生产,为了制定抽油机不停机间抽装置的合理间抽制度及抽吸参数,通过公式计算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摸索,从机采节能的
目的了解洪灾所致的溃垸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的影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洪灾期间控制居民感染的防治对策.方法在洞庭湖区选择有溃垸的2个受灾村和没有溃垸的2个对照村调查,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妊娠妇女和育龄妇女ToRCH-IgM抗体水平.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867例妊娠妇女和295例育龄妇女血清中ToRcH-IgM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