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工业部门供给侧效率测度r——差异性、相关性与协调性

来源 :华东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h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从要素、产业和制度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工业部门供给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理论约简指标、计算权重,并分别对2001—2017年京津冀工业部门供给侧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京津冀工业部门供给侧效率的差异性、空间相关性及协调性.结果发现:近年来,京津冀工业部门供给侧效率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河北上升速度最快,北京次之,天津最慢;京津冀工业部门供给侧效率及要素效率、产业效率和制度效率均具有显著的负空间相关性,没有形成稳定的高值集聚显著区;京津、京冀、津冀及京津冀的工业部门供给侧效率协调度均已跨入良好协调区,其中,京津、京冀和津冀的工业部门要素效率和产业效率均已跨入过渡调和区,而制度效率均已下滑至轻度失调区,京津冀的工业部门要素效率、产业效率和制度效率均处在协调区.
其他文献
城市化进程加快离不开我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作出的贡献,对于城市而言离不开的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林工程作为基础设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其建设好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
从一个读书机会来之不易的穷小子,到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走了多长的一段路?  27岁时,林毅夫已是台湾家喻户晓的“明星”军官,他却突然改变自己的命运航道,游回陌生的祖国大陆。  35岁那年,他放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职和在国际机构工作的机会,带着30多箱英文资料回到中国,成为1978年后首位归国的经济学博士。  林毅夫选择回国时,许多人为他惋惜——中国没有研究伙伴,没有讨论对象,甚至资料都难
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制造业企业嵌入创新网络,通过跨界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成为培养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一环.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220家先进制造业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