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丽萨·拉尔森·沃克 新闻评论员
“看到暴行的照片让人产生强烈的反应:渴望和平、呐喊复仇和困惑现状,随着跟踪信息的曝光,恐怖的事情不断在发生。直视战争:摄影师的眼中充满了毁灭和死亡”,丽萨·拉尔森·沃克2002年12月9日分享自《纽约客》杂志。(图1)
沙曼德·杜莱 战地记者
在过去的10年,“敌人的敌人是我的朋友”,美国地面部队和另一波武装反对派保持着微妙平衡,双方还试图创造一个新常态。从2008年3月11日开始,沙曼德·杜莱才真正与美军保持交流,他谈到伊拉克人对美国人的出现已经能够接受,尽管2011年美军正式撤军,但伊拉克人明白自己国家的命运与美国脱离不了关系。(图2)
2008年自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很多人都希望他能够下令从伊拉克撤军,撤军并非易事,直到2011年12月最后一名美军士兵才离开伊拉克。2010年8月31日电视画面上滚动的字母遮挡了奥巴马的眼睛,当天奥巴马在电视转播中宣布结束伊拉克任务,7年战争中美军丧生人数超过4400名,结束伊拉克任务的目的在于集中精力解决阿富汗和美国国内的尖锐矛盾。(图3)
过去的10年时间里,美国政府禁止摄影记者拍摄牺牲士兵棺木运抵回美的照片,或许是汲取了越南战争的经验,越南战争时摄影记者在一线拍摄了大量照片,报道了战争的残酷,激起美国国内强烈的反战情绪。(图4)
布鲁克·迈克尔·史密斯 摄影记者
2008年5月2日巴格达西南边境,一名伊拉克男孩看着正在进行联合空袭的美军士兵,这是在激烈的战场上停止的一刻,摄影师利马在混乱中拍摄下这一幕,在照片中能看出两种情绪,一是同情二是怀疑,让人思考美伊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图5)
布鲁克·迈克尔·史密斯 摄影记者
美军派遣C-17运输机到伊拉克接士兵们离开,第三旅第一骑师团是美军基地最后剩下的部分,他们上机后,2011年12月17日便成为美军驻伊的最后时刻。(图6)
马尔西亚·阿尔特 摄影记者
这幅照片并不是由专业摄影记者拍摄下的,但照片的内容让人惊讶,阿布格莱布监狱也成为了人间炼狱的代名词,2003年一位身份不明的囚犯被罚靠墙而站,他的脑袋和身上接上了高压电线,这一违背人道的残酷照片震惊了全世界。(图7)
安迪·贾克布森 摄影记者
2007年2月8日巴格达街头爆发武装冲突,伊拉克各反对派和美军、伊拉克军在街头交火,场面十分混乱,一名伊拉克士兵躲在一处墙角神情凝重地抽起烟。(图8)
(宁良凌编译自美国《新闻周刊》)
“看到暴行的照片让人产生强烈的反应:渴望和平、呐喊复仇和困惑现状,随着跟踪信息的曝光,恐怖的事情不断在发生。直视战争:摄影师的眼中充满了毁灭和死亡”,丽萨·拉尔森·沃克2002年12月9日分享自《纽约客》杂志。(图1)
沙曼德·杜莱 战地记者
在过去的10年,“敌人的敌人是我的朋友”,美国地面部队和另一波武装反对派保持着微妙平衡,双方还试图创造一个新常态。从2008年3月11日开始,沙曼德·杜莱才真正与美军保持交流,他谈到伊拉克人对美国人的出现已经能够接受,尽管2011年美军正式撤军,但伊拉克人明白自己国家的命运与美国脱离不了关系。(图2)
2008年自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很多人都希望他能够下令从伊拉克撤军,撤军并非易事,直到2011年12月最后一名美军士兵才离开伊拉克。2010年8月31日电视画面上滚动的字母遮挡了奥巴马的眼睛,当天奥巴马在电视转播中宣布结束伊拉克任务,7年战争中美军丧生人数超过4400名,结束伊拉克任务的目的在于集中精力解决阿富汗和美国国内的尖锐矛盾。(图3)
过去的10年时间里,美国政府禁止摄影记者拍摄牺牲士兵棺木运抵回美的照片,或许是汲取了越南战争的经验,越南战争时摄影记者在一线拍摄了大量照片,报道了战争的残酷,激起美国国内强烈的反战情绪。(图4)
布鲁克·迈克尔·史密斯 摄影记者
2008年5月2日巴格达西南边境,一名伊拉克男孩看着正在进行联合空袭的美军士兵,这是在激烈的战场上停止的一刻,摄影师利马在混乱中拍摄下这一幕,在照片中能看出两种情绪,一是同情二是怀疑,让人思考美伊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图5)
布鲁克·迈克尔·史密斯 摄影记者
美军派遣C-17运输机到伊拉克接士兵们离开,第三旅第一骑师团是美军基地最后剩下的部分,他们上机后,2011年12月17日便成为美军驻伊的最后时刻。(图6)
马尔西亚·阿尔特 摄影记者
这幅照片并不是由专业摄影记者拍摄下的,但照片的内容让人惊讶,阿布格莱布监狱也成为了人间炼狱的代名词,2003年一位身份不明的囚犯被罚靠墙而站,他的脑袋和身上接上了高压电线,这一违背人道的残酷照片震惊了全世界。(图7)
安迪·贾克布森 摄影记者
2007年2月8日巴格达街头爆发武装冲突,伊拉克各反对派和美军、伊拉克军在街头交火,场面十分混乱,一名伊拉克士兵躲在一处墙角神情凝重地抽起烟。(图8)
(宁良凌编译自美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