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磷四面体非晶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伏安特性

来源 :无机材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过滤阴极真空电弧技术,以高纯磷烷气体为掺杂源制备掺磷四面体非晶碳(ta-C:P)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激光拉曼光谱表征薄膜的成分和结构,采用循环伏安和微分脉冲伏安分析薄膜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磷的掺入没有引起薄膜非晶结构的明显变化,只是促进了sp^2杂化碳原子的团簇,经过酸预处理的ta-C:P薄膜在硫酸溶液中有宽的电势窗口和低的背景电流;对Cl^-有催化活性;薄膜表面电子传输速度快;对水溶液中Cu^2+和Cd^2+有检测活性,因此具有良好导电性的ta-C:P薄膜适于作为电极并有望用于污水中重金
其他文献
在两种W/O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Ag-2S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异辛烷/油酸钠/正戊醇/水溶液和液体石蜡/Span 8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铈掺杂TiO2/Ti光电极,用SEM、XRD、XRF、XPS和UV/VIS/NIR对光电极的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其可见光照射下的光电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成膜电压为160V,电
采用超声喷雾热分解工艺合成了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考察了不同前驱溶液对粉体形貌的影响,用喷雾热分解过程机理分析了形貌差异的原因,另外研究了不同的后处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参与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其办学和科研经费正在迅速增加,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而现有的审计力量相对薄弱,与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