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式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学题材、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例题或习题等的开放,广义的开放式教学单指课堂教学环境的开放。本文认为在普通高校摄影课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是丰富大学生对美的想象力,有效培养大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在普通高校摄影课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摄影课 开放式教学模式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28-01
高校摄影教学对逐步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和形成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应高度重视摄影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明确这门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位置,使摄影课对大学生真正起到应有的育人作用,以开启他们美满健康的人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校摄影课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是达到上述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捷径,现作初步的探讨。
一、开放式教学的涵义
开放式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开放式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环境的开放,亦即教学环境不限于教室,也可以在野外、市场上、开展社会活动的场合、农村或城市环境中。狭义上的开放式教学是指如下几种情况:1.开放教学题材‘教学题材可以来自教材,生活或学生;2.开放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主张运用“探究式”方法,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主动获取知识;3.开放例题或练习题,主要体现在开放答案和条件,编制开放性的综合题训练学生;4.开放师生关系,亦即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既充当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教师既指导学生如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自己也能从学生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总之,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现在,开放的教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因为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开放式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必要的社会品质,也可以使学生轻松、全面地发展。
二、在高校摄影课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调查显示,在普通高校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喜欢摄影,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喜欢上摄影课,并且不喜欢上摄影课的大学生比例不在少数。他们绝大多数喜欢网络、杂志、商品和街头广告上的图片,但就是很少喜欢课本上的作品,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不但审美意识不强,鉴赏能力不高,而且主动探索、发现美的兴趣也不够浓。
我们知道,开放式的教学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开放式教学,让大学生在掌握照相机应用、摄影镜头、摄影辅助器材、感光材料、曝光控制等基础知识,并理解摄影概念、方法和原则的基础上,主动认识美,同时明白清楚以下有关美的问题:1.什么才是真正的美?2.怎样发现美?3.美有哪些形式?4.美有哪些种类?5.怎样创造美?等等。进而促使他们有意识地用摄影的眼光看世界,不断产生追求美的冲动和欲望。所以,在普通高校摄影课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是丰富大学生对美的想象力,有效培养大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摄影课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摄影课教学情境,激发大学生学习摄影知识的兴趣
摄影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所创设的富有生动形象、情感和美感,能使大学生焕发精神活力,进而积极学习与思考的特定氛围。可见,教学情境是一种能使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情形或状态。很明显,在摄影课教学中,恰当教学情境的创设影响着大学生学习摄影知识的心情和兴趣,从而影响着他们参与摄影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摄影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景,为大学生不断营造良好的摄影学习氛围,以更有利于大学生摄影学习活动的开展。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特点。大学生一旦对学习摄影知识有了兴趣,就会对摄影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态度,从而不但自觉努力去接受摄影知识,而且还乐于去探索有关摄影技能和美的问题。
当然,摄影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不是胡乱编一个就行的,教师应该根据高校摄影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摄影经验进行巧妙设置。教师可以通过对摄影知识进行生动的语言描绘,观察欣赏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经典摄影图片,将教学环境改变为参加各种高层次摄影活动、展览和摄影学术讲座,或应用多媒体电脑演示摄影图片等手段来创设这样的摄影课教学情境,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进而使大学生心理处于一种“我要学习摄影”的状态,激发主动探索摄影和有关美的问题的欲望,为将来更好地学习更加深奥的摄影审美理论和掌握娴熟的摄影技能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布置开放式的摄影作业,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开放式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对答案之间进行比较、讨论和评价,以找出解决问题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发现美的所在和创造美的途径,以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新闻摄影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自己寻找两张或两张以上的新闻摄影图片,先思考一段时间,自己对所选新闻图片的优劣进行评价,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先启发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某位同学的作业开展小组讨论。当然,各小组在开展讨论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对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必须让其发言),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与此同时,教师要适时鼓励他们做出与众不同的言行。最后,再由教师对这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现场点评,并要求全体同学根据教师的点评和各位同学的作业情况,当场评出了一、二、三等新闻摄影图片。这样做学生参与意识的强度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摄影属于实践重于理论的综合性学科,学生掌握该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标志是他们自己所拍摄的作品质量的高低,也就是所拍照片和对照片的涵义所写的语言文字说明的优劣。所以,教师在讲解开放式作业题时,要始终做到精讲多练,少说少灌,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做启发、引导和督促,而不能对所布置的开放式作业题的每个细节都和盘托出,甚至越俎代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多有练习和思考的空间。
(三)到教室之外的环境中开展摄影课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摄影知识的价值
教师要整合利用各种可能的摄影教学资源,把课堂设在除教室之外的环境中去,使学生逐步懂得掌握扎实的摄影知识和熟练的摄影技能,可以通过摄影作品发现、探索和展示大自然之美,人性的善良之美和社会的和谐与安宁之美。
当然,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提高摄影创作水平,以创作出具有较高质量的作品,光有扎实的摄影知识和熟练的摄影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很多素养。首先,不但要热爱生活,而且要学会观察生活和面对生活,能从生活中捕捉到的闪光点里提炼摄影创作主题,进而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其次,既要博学多才,也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敬业精神等等,为摄影创作提供充足养分和能量。
参考文献:
[1]段旭光.当前高校摄影教学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09(32):198-199
[2]孙钢军.开放式教学在新闻摄影课中的应用[J].中州大学学报,2007(2):78-80
[3]张泉刚.对当前高校摄影教育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4):129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摄影课 开放式教学模式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28-01
高校摄影教学对逐步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大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和形成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应高度重视摄影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明确这门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位置,使摄影课对大学生真正起到应有的育人作用,以开启他们美满健康的人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校摄影课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是达到上述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捷径,现作初步的探讨。
一、开放式教学的涵义
开放式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开放式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环境的开放,亦即教学环境不限于教室,也可以在野外、市场上、开展社会活动的场合、农村或城市环境中。狭义上的开放式教学是指如下几种情况:1.开放教学题材‘教学题材可以来自教材,生活或学生;2.开放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主张运用“探究式”方法,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主动获取知识;3.开放例题或练习题,主要体现在开放答案和条件,编制开放性的综合题训练学生;4.开放师生关系,亦即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既充当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教师既指导学生如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自己也能从学生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总之,开放式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现在,开放的教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因为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开放式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必要的社会品质,也可以使学生轻松、全面地发展。
二、在高校摄影课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调查显示,在普通高校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喜欢摄影,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喜欢上摄影课,并且不喜欢上摄影课的大学生比例不在少数。他们绝大多数喜欢网络、杂志、商品和街头广告上的图片,但就是很少喜欢课本上的作品,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不但审美意识不强,鉴赏能力不高,而且主动探索、发现美的兴趣也不够浓。
我们知道,开放式的教学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开放式教学,让大学生在掌握照相机应用、摄影镜头、摄影辅助器材、感光材料、曝光控制等基础知识,并理解摄影概念、方法和原则的基础上,主动认识美,同时明白清楚以下有关美的问题:1.什么才是真正的美?2.怎样发现美?3.美有哪些形式?4.美有哪些种类?5.怎样创造美?等等。进而促使他们有意识地用摄影的眼光看世界,不断产生追求美的冲动和欲望。所以,在普通高校摄影课教学中采取开放式教学是丰富大学生对美的想象力,有效培养大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摄影课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摄影课教学情境,激发大学生学习摄影知识的兴趣
摄影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所创设的富有生动形象、情感和美感,能使大学生焕发精神活力,进而积极学习与思考的特定氛围。可见,教学情境是一种能使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情形或状态。很明显,在摄影课教学中,恰当教学情境的创设影响着大学生学习摄影知识的心情和兴趣,从而影响着他们参与摄影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摄影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景,为大学生不断营造良好的摄影学习氛围,以更有利于大学生摄影学习活动的开展。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特点。大学生一旦对学习摄影知识有了兴趣,就会对摄影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态度,从而不但自觉努力去接受摄影知识,而且还乐于去探索有关摄影技能和美的问题。
当然,摄影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不是胡乱编一个就行的,教师应该根据高校摄影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摄影经验进行巧妙设置。教师可以通过对摄影知识进行生动的语言描绘,观察欣赏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经典摄影图片,将教学环境改变为参加各种高层次摄影活动、展览和摄影学术讲座,或应用多媒体电脑演示摄影图片等手段来创设这样的摄影课教学情境,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进而使大学生心理处于一种“我要学习摄影”的状态,激发主动探索摄影和有关美的问题的欲望,为将来更好地学习更加深奥的摄影审美理论和掌握娴熟的摄影技能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布置开放式的摄影作业,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开放式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对答案之间进行比较、讨论和评价,以找出解决问题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发现美的所在和创造美的途径,以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新闻摄影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自己寻找两张或两张以上的新闻摄影图片,先思考一段时间,自己对所选新闻图片的优劣进行评价,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先启发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某位同学的作业开展小组讨论。当然,各小组在开展讨论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对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必须让其发言),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与此同时,教师要适时鼓励他们做出与众不同的言行。最后,再由教师对这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现场点评,并要求全体同学根据教师的点评和各位同学的作业情况,当场评出了一、二、三等新闻摄影图片。这样做学生参与意识的强度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摄影属于实践重于理论的综合性学科,学生掌握该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标志是他们自己所拍摄的作品质量的高低,也就是所拍照片和对照片的涵义所写的语言文字说明的优劣。所以,教师在讲解开放式作业题时,要始终做到精讲多练,少说少灌,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做启发、引导和督促,而不能对所布置的开放式作业题的每个细节都和盘托出,甚至越俎代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多有练习和思考的空间。
(三)到教室之外的环境中开展摄影课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摄影知识的价值
教师要整合利用各种可能的摄影教学资源,把课堂设在除教室之外的环境中去,使学生逐步懂得掌握扎实的摄影知识和熟练的摄影技能,可以通过摄影作品发现、探索和展示大自然之美,人性的善良之美和社会的和谐与安宁之美。
当然,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提高摄影创作水平,以创作出具有较高质量的作品,光有扎实的摄影知识和熟练的摄影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很多素养。首先,不但要热爱生活,而且要学会观察生活和面对生活,能从生活中捕捉到的闪光点里提炼摄影创作主题,进而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其次,既要博学多才,也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敬业精神等等,为摄影创作提供充足养分和能量。
参考文献:
[1]段旭光.当前高校摄影教学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09(32):198-199
[2]孙钢军.开放式教学在新闻摄影课中的应用[J].中州大学学报,2007(2):78-80
[3]张泉刚.对当前高校摄影教育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