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仪器也在飞速发展,其快速、精确的测量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测量人员的青睐,而准确的完成外业数据计算则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介绍了为了计算三峡升船机施工中建立的高精度专用控制网,利用V B 6.0编写程序,提取和分析外业观测数据,获得测站以及前视方向观测信息,实现升船机控制网的计算过程,以研究计算在升船机施工中建立的高精度专用控制网外业观测数据,使观测结果更加准确,并最终为升船机完工后的正常运行提供测绘保障。
关键词:升船机;平面控制网;VB 6.0;程序;开发
1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测绘理论、技术和方法不断发生变化。经典的测量技术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以往的三峡升船机平面控制网数据计算,是在MS-Dos磁盘操作系统中进行,需要手动输入命令进入系统完成平面控制网外业观测数据的预处理工作,过程繁琐并复杂。因此,面对陈旧的操作系统,就需要有一个新的软件来接替MS-Dos来完成外业数据解算这一使命。
2工程概况
三峡升船机布置在三峡水利枢纽左岸,该工程具有规模大、升降高度大、提升重量大、上游通航水位变幅大、下游水位变化速度快、船厢与混凝土建筑物结合紧密以及施工精度要求高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升船机。其施工质量要求高,对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要求高。在此种情况下,建立高精度专用控制网显得尤为重要。
三峡升船机施工平面控制网由三峡集团公司测量中心设计建造。平面控制网点为21座,每个点都为安装有强制对中盘的砼观测墩。方向观测总数134个,边长观测总数67个,多余观测值总数:达143,复测周期四个月。外业观测采用瑞士Leica公司生产的高精度全站仪TCA2003(标称精度:测角0.5″,测距(1mm+1ppm)及与其配套的精密棱镜基座进行边角网观测,网点精度为±2mm。
3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为了保证高质量、高效、便捷地完成计算任务,且计算结果满足国家测量规范,程序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程序设计初期主要包括数据导入、信息查看、信息修改、数据计算、数据输出、退出六个基本功能,后续将按照实际应用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
该程序开发工作主要利用VB 6.0中的RichTextBox控件、Label控件、Combol控件、Text控件、Command控件以及相应的测量计算公式完成,其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包含3个系统文件:仪器改正(加常数、乘常数).sys、气象改正.sys、测站近似高程.dat。程序计算结束生成6个计算文件,控制网预处理文件(*.KZW)、控制网报表文件(*.BB0)、控制网报表文件(*.BB1)、一维平差文件(*.IN1)、二维平差文件(*.IN2)、观测手薄(.xls)。这些文件保留了完整的测量信息,操作简便,可以直观地查看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程序应用
程序运行之前,首先要完成3个系统文件的编辑工作。按照仪器型号、加常数、乘常数的顺序,写入仪器改正.sys文件中;按照天气情况、改正数的顺序,写入气象改正.sys文件中;按照测站点名、测站近似高程的顺序,写入测站近似高程.dat文件中。图2为程序运行后的主界面,所有的操作是在该界面上完成的。主要运行步骤如下:
(1)选择仪器型号,调入仪器的加常数和乘常数。
(2)选择天气情况,不同的气象条件,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不同。
(3)输入投影面高程。
(4)数据导入,开始计算。输入每个测站每个方向的气温气压。(根据外业观测斜距、气象数据、仪器检定加常数、乘常数和投影面高程,对斜距进行改正和归化,最准得到水平距离)。
(5)信息查询,在图2的文本框中显示每个测站的测站点名、仪器高、前视点名、棱镜高、气温气压,查看该信息是否有错误。如果有错误,单击信息修改,完成错误信息的修改工作,直到信息完全正确为止。
(1)数据计算,完成数据的计算工作。
(2)数据输出,计算输出6个数据文件。
(3)退出,计算结束。
5程序比较
将MS-Dos系统环境下的平面控制网观测数据预处理和VB 6.0环境下的程序作比较,后者的优点是能将外业测量仪器记录的原始数据通过处理后生成观测手薄,而前者需要手动在excel表中输入。两个程序相比较,VB环境下的计算程序更方便、实用。
整个程序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实际情况,经过测量中心一年来的实际应用和不断完善,该程序可以应用到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当中。实验证明,该程序运行稳定、准确简便,显示出了良好的实用性,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后續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改进程序,是程序达到最优化。
结语: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精度的电子仪器必将占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而使用这些仪器最关键的问题是怎么用计算机语言实现数据的自动化提取,来得到我们需要的数据信息。对TCA2003而言,一种灵活的数据提取方式在未来的测绘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升船机;平面控制网;VB 6.0;程序;开发
1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测绘理论、技术和方法不断发生变化。经典的测量技术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以往的三峡升船机平面控制网数据计算,是在MS-Dos磁盘操作系统中进行,需要手动输入命令进入系统完成平面控制网外业观测数据的预处理工作,过程繁琐并复杂。因此,面对陈旧的操作系统,就需要有一个新的软件来接替MS-Dos来完成外业数据解算这一使命。
2工程概况
三峡升船机布置在三峡水利枢纽左岸,该工程具有规模大、升降高度大、提升重量大、上游通航水位变幅大、下游水位变化速度快、船厢与混凝土建筑物结合紧密以及施工精度要求高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升船机。其施工质量要求高,对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要求高。在此种情况下,建立高精度专用控制网显得尤为重要。
三峡升船机施工平面控制网由三峡集团公司测量中心设计建造。平面控制网点为21座,每个点都为安装有强制对中盘的砼观测墩。方向观测总数134个,边长观测总数67个,多余观测值总数:达143,复测周期四个月。外业观测采用瑞士Leica公司生产的高精度全站仪TCA2003(标称精度:测角0.5″,测距(1mm+1ppm)及与其配套的精密棱镜基座进行边角网观测,网点精度为±2mm。
3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为了保证高质量、高效、便捷地完成计算任务,且计算结果满足国家测量规范,程序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程序设计初期主要包括数据导入、信息查看、信息修改、数据计算、数据输出、退出六个基本功能,后续将按照实际应用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
该程序开发工作主要利用VB 6.0中的RichTextBox控件、Label控件、Combol控件、Text控件、Command控件以及相应的测量计算公式完成,其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包含3个系统文件:仪器改正(加常数、乘常数).sys、气象改正.sys、测站近似高程.dat。程序计算结束生成6个计算文件,控制网预处理文件(*.KZW)、控制网报表文件(*.BB0)、控制网报表文件(*.BB1)、一维平差文件(*.IN1)、二维平差文件(*.IN2)、观测手薄(.xls)。这些文件保留了完整的测量信息,操作简便,可以直观地查看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程序应用
程序运行之前,首先要完成3个系统文件的编辑工作。按照仪器型号、加常数、乘常数的顺序,写入仪器改正.sys文件中;按照天气情况、改正数的顺序,写入气象改正.sys文件中;按照测站点名、测站近似高程的顺序,写入测站近似高程.dat文件中。图2为程序运行后的主界面,所有的操作是在该界面上完成的。主要运行步骤如下:
(1)选择仪器型号,调入仪器的加常数和乘常数。
(2)选择天气情况,不同的气象条件,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不同。
(3)输入投影面高程。
(4)数据导入,开始计算。输入每个测站每个方向的气温气压。(根据外业观测斜距、气象数据、仪器检定加常数、乘常数和投影面高程,对斜距进行改正和归化,最准得到水平距离)。
(5)信息查询,在图2的文本框中显示每个测站的测站点名、仪器高、前视点名、棱镜高、气温气压,查看该信息是否有错误。如果有错误,单击信息修改,完成错误信息的修改工作,直到信息完全正确为止。
(1)数据计算,完成数据的计算工作。
(2)数据输出,计算输出6个数据文件。
(3)退出,计算结束。
5程序比较
将MS-Dos系统环境下的平面控制网观测数据预处理和VB 6.0环境下的程序作比较,后者的优点是能将外业测量仪器记录的原始数据通过处理后生成观测手薄,而前者需要手动在excel表中输入。两个程序相比较,VB环境下的计算程序更方便、实用。
整个程序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实际情况,经过测量中心一年来的实际应用和不断完善,该程序可以应用到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当中。实验证明,该程序运行稳定、准确简便,显示出了良好的实用性,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后續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改进程序,是程序达到最优化。
结语: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精度的电子仪器必将占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而使用这些仪器最关键的问题是怎么用计算机语言实现数据的自动化提取,来得到我们需要的数据信息。对TCA2003而言,一种灵活的数据提取方式在未来的测绘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