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跳仓法施工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其施工质量控制一直是施工上面的难点。探讨跳仓法施工的质量控制,对跳仓法施工技术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某具体工程出发,探讨了分仓施工缝处理的问题以及其处理措施,同时分析了“跳仓法”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跳仓法;质量控制;裂缝;混凝土浇筑
1.工程概况
新广州站车站建筑外墙面南北长448m,东西进深398m,565827㎡。无站台柱雨棚覆盖面南北向长580m,东西向宽475m。建筑最高点距地面52m,檐口最低点据地面22.9m。见剖面示意图。东西落客平台位于站房东西两侧,基础采用桩基础形式。高架候车层结构顶标高为(20.85m),结构平面位置见详高架候车层结构平面布置图。高架候车层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结构采用大跨度预应力梁结构,结构梁的截面高度高,跨度大,最大梁截面达到1500×3200,梁最大跨度达到32—48米,柱采用钢骨柱及钢筋混凝土柱结构,结构层板的厚度为150-220mm,砼现浇板面。
2.分仓施工缝处理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施工缝常见质量问题有:混凝土面没有凿毛,残渣没有冲洗干净,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下料方法不当,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混凝土结构钢筋过密,振捣困难,混凝土不密实。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为了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 21M高架层设置施工缝时严格按照规范规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21M高架候车层混凝土分仓施工缝是根据上述原则,通过应力计算和现场实际施工条件所得。其二,施工缝的形式。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根据我公司很多的施工实例,发现采用快易收口网的垂直平缝效果很好。其三,施工缝的处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垂直施工缝应应拉线用切割机沿线切入混凝土面10mm,再用扁铲将混凝土表面水泥薄膜和松散石子剔除,露出密实层,并用水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在施工缝处宜先铺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浆结合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高度大于2m的梁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3.“跳仓法”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
3.1梁、板、柱不同标号混凝土控制措施
21M高架候车层的柱子砼设计标号为C50,预应力梁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40,非预应力梁及板的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30。因此,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就将存在不同等级混凝土结构同时施工的问题。我司主要采取如下措施解决不同标号混凝土同时施工质量控制问题。
1)柱子混凝土先浇筑
为保证结构良好的整体性,21M高架候车层的柱子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间隙时,间隙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柱浇筑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21M高架层的柱子混凝土浇注高度全部超过3m,应使用软管或串桶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必须停歇,间隔时间不超过2小时。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柱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要控制在梁底以上30mm标高处,待混凝土拆模后,在柱上口弹出梁底以上10mm线,然后人工沿线将上部高出混凝土剔掉,露出石子。如在2cm内仍未露出石子,需继续下砸直至露出石子为止。
2)梁柱节点处不同标号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
采用柱头和梁混凝土同时浇注施工,在浇柱头混凝土前,在梁柱节点增加插筋,数量规格报设计单位审核,用梁砼标号浇注柱头部位的混凝土。
3)预应力梁和板面不同标号混凝土施工
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向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砼标号高的预应力梁,后浇筑板。在预应力梁与板面相结的位置设置50mm高的钢丝网围挡,浇筑砼根据梁高度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先用预应力梁标号的混凝土浇筑至钢丝网围挡处,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混凝土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3.2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仓段内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可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大于500mm;(2)、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3.3水平施工缝处理
框架梁混凝土施工如有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露出粗骨料;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水;3)、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
3.4混凝土运输过程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2)、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3.5混凝土表面泌水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较大,泌水现象也较严重,不及时清除,将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利用垫层找坡或集水坑等将泌水排走。浇筑结束后变换浇筑方向,即由从前往后改为从后往前浇筑,与斜破面形成集水坑,用软管及时排走,认真做好赶浆和排浆处理。
4.结语
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对跳仓法施工的分仓施工缝处理以及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苏伟清.新广州站高架候车层跳仓法施工质量控制[J].铁道建筑,2012,05.
[2]阚景隆,张亚军,傅玮冬.施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及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2013,11.
关键词:跳仓法;质量控制;裂缝;混凝土浇筑
1.工程概况
新广州站车站建筑外墙面南北长448m,东西进深398m,565827㎡。无站台柱雨棚覆盖面南北向长580m,东西向宽475m。建筑最高点距地面52m,檐口最低点据地面22.9m。见剖面示意图。东西落客平台位于站房东西两侧,基础采用桩基础形式。高架候车层结构顶标高为(20.85m),结构平面位置见详高架候车层结构平面布置图。高架候车层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结构采用大跨度预应力梁结构,结构梁的截面高度高,跨度大,最大梁截面达到1500×3200,梁最大跨度达到32—48米,柱采用钢骨柱及钢筋混凝土柱结构,结构层板的厚度为150-220mm,砼现浇板面。
2.分仓施工缝处理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施工缝常见质量问题有:混凝土面没有凿毛,残渣没有冲洗干净,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下料方法不当,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混凝土结构钢筋过密,振捣困难,混凝土不密实。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为了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 21M高架层设置施工缝时严格按照规范规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21M高架候车层混凝土分仓施工缝是根据上述原则,通过应力计算和现场实际施工条件所得。其二,施工缝的形式。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根据我公司很多的施工实例,发现采用快易收口网的垂直平缝效果很好。其三,施工缝的处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垂直施工缝应应拉线用切割机沿线切入混凝土面10mm,再用扁铲将混凝土表面水泥薄膜和松散石子剔除,露出密实层,并用水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在施工缝处宜先铺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浆结合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高度大于2m的梁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3.“跳仓法”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
3.1梁、板、柱不同标号混凝土控制措施
21M高架候车层的柱子砼设计标号为C50,预应力梁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40,非预应力梁及板的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30。因此,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就将存在不同等级混凝土结构同时施工的问题。我司主要采取如下措施解决不同标号混凝土同时施工质量控制问题。
1)柱子混凝土先浇筑
为保证结构良好的整体性,21M高架候车层的柱子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间隙时,间隙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柱浇筑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21M高架层的柱子混凝土浇注高度全部超过3m,应使用软管或串桶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必须停歇,间隔时间不超过2小时。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柱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要控制在梁底以上30mm标高处,待混凝土拆模后,在柱上口弹出梁底以上10mm线,然后人工沿线将上部高出混凝土剔掉,露出石子。如在2cm内仍未露出石子,需继续下砸直至露出石子为止。
2)梁柱节点处不同标号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
采用柱头和梁混凝土同时浇注施工,在浇柱头混凝土前,在梁柱节点增加插筋,数量规格报设计单位审核,用梁砼标号浇注柱头部位的混凝土。
3)预应力梁和板面不同标号混凝土施工
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向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砼标号高的预应力梁,后浇筑板。在预应力梁与板面相结的位置设置50mm高的钢丝网围挡,浇筑砼根据梁高度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先用预应力梁标号的混凝土浇筑至钢丝网围挡处,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混凝土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3.2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仓段内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可用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大于500mm;(2)、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其层间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3.3水平施工缝处理
框架梁混凝土施工如有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并均匀露出粗骨料;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水;3)、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采取接浆措施。
3.4混凝土运输过程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2)、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3.5混凝土表面泌水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较大,泌水现象也较严重,不及时清除,将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利用垫层找坡或集水坑等将泌水排走。浇筑结束后变换浇筑方向,即由从前往后改为从后往前浇筑,与斜破面形成集水坑,用软管及时排走,认真做好赶浆和排浆处理。
4.结语
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对跳仓法施工的分仓施工缝处理以及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苏伟清.新广州站高架候车层跳仓法施工质量控制[J].铁道建筑,2012,05.
[2]阚景隆,张亚军,傅玮冬.施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及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