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ng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和独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感知、理解、多种解题、概括和探究的能力,等于给学生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和独立创新意识,我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
  感知是一切知识活动的基础,学習数学也必须以感知为前提,数学感知能力是确保数学课成功的首要能力,课堂铺垫导入阶段,我正在这样做的:
  注重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新旧知识的距离,来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注重唤起表象,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结合具体数学形象,努力唤起头脑中具体的形象,就会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历历在目.
  注重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协调活动,增加感知的宽度和深度,使大脑皮层的视觉区、视听区、运动区等建立多渠道的暂时神经联系.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理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真正理解了,才能内化为自己的实际本领.因此教师要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掌控,学生理解能力增强了,其他能力如思辨能力、记忆能力也必然随着增强.我在教学中注意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来组织教学过程.
  如学生学习《函数》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中的实例,这时学生已有所感知,然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实例反映的实物,突出函数概念本质特征,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函数这一新概念:
  函数的两个要素——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对应的关系;
  函数的实质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确定的对应的关系,对应关系不同,则函数不同;
  正确理解“对应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与它对应”,这句话不能笼统地说“y随x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师生产生了共鸣,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了升华.
  三、培养学生多种数学解题能力
  课本中的例题的解决是严格规范的,是师生解题的相对严格的样本.课本上解题的方法一般只给出一种,有时由于是巩固刚学到的新知,因而不一定是最简单的,我在例题导学阶段不完全拘泥于课本,有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失时机地提供给学生其他的解题思路和途径,只要不超过所学知识的范围,解题方法有些繁琐,但结果正确也是可以的.这样的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异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多种数学解题能力,往往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破一片”的效果,大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表现,也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在课堂小结阶段,多训练学生对理解、巩固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纳,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
  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揭示教学内容,牵出知识的重点全面概括.如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后,引导学生归纳:当k>0,b>0;k>0,b<0;k<0,b>0;k<0;b<0时四种图像经过的象限和增减性的特点,通过归纳,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就一清二楚了.这样学生在概括中记忆,在记忆中提升,学得轻松,记忆牢固,同时又为学生打开了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我常常以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单这些问题不一定仅仅限于纯粹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是多种综合形式的问题呈现给学生,无论什么问题,其核心都需要经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解决.当然,怎样的问题也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或给予一定的实际生活背景,这样学生更容易获得探究的情趣.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外心之前,可以提出问题:有三个村庄共同打一口井,但要保证这口井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井打在哪里最合适?这时学生就根据实际问题用几何符号表示出来,去探究究竟怎么办.
  再如:学习三角形内切圆以前,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三角形,提出问题:假如这是一块材料,能否在三角形中剪出一个圆形的材料,还要保证这个圆形材料的面积是最大的?问题提出后,学生可以用手画,也可以用剪刀剪,想办法进行探究.
  再如:学生学习完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在日历中圈出一个横行上三个相邻的数,使它们的和为14?在日历的竖行上圈出相邻的三个数,使它们的和为40?能否举出生活中的类似的问题?怎样用数学知识解决它?
  这些问题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背景,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或图像语言,并且问题深入浅出,同时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重概念、重理论、重总结规律,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感知、理解、多种解题、概括和探究的能力,等于给学生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张仁贤.教学智慧18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吴效峰.新课程怎样教.沈阳:沈阳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经研究表明,构建适合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自身特点的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实证  本文是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实证研究——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为例(编号:Y13023)”和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度青年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教学技能培
【摘要】经济学中“彈性理论”这一概念可以借助数学中的相关理论加以阐释,通过定量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生产生活加以指导,从而预测市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济利润最大化.  【关键词】需求弹性;市场预测;最大利润
工会经费收好是前提,管好用好是关键。工会经费的来源和支出,实际上就是工会经费的理财过程。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身建设.并了解高校工会经费来源的鲜明特征,坚决维护合法的经费收
【摘要】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数学建模竞赛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针对大学生数学建模的不同阶段,根据大学生数学建模的特点给出数学建模竞赛中快速文献检索方法.最后给出了两个文献检索平台——高校数字图书馆和国家数字图书馆.  【分类号】G252.7 O29  【关键词】数学建模;文献检索;数字图书馆  一、数学建模与文献检索  (一)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竞赛起源于1985年,是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
文章首先介绍了C-RAN网络架构;然后针对CDMA2000网络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C—RAN的应用结构、应用优势和应用挑战三方面探讨7CDMA2000无线接入网的C-RAN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