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一鱼”养鱼技术要点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c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建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以种植单季水稻为主。每年6月份插秧至10月份收割,其余时间田均被闲置。因而充分发挥秋、冬、春三季稻田的光、温、土、水等资源进行养鱼,是一种科学配置水田资源的立体种养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整田消毒
  
  水稻收割后及时清除田内杂质和四周杂草,完善注排水系统。将田埂加高至70~80厘米,并夯实防漏,外加农膜保护。水稻收割后犁田时要在四周挖好围沟,在中间"十"字交叉处开挖一个面积7~10平方米、深40厘米的鱼坑,以便防寒、防盗,供鱼栖息。在投放鱼种前要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时水位以8~10厘米为好,每667平方米(1亩)用生石灰40~50公斤,用水化开后连水带渣整田泼洒。7~8天后灌入清洁水,准备投入鱼种。
  
  二、鱼种投放
  
  1.选择投放鱼龄相同、规格一致、体质健壮、鳞片完整、鳍条无损、背部肌肉丰厚、色泽鲜艳、游态活泼、溯水性强的多品种鱼种。投放密度视田块水的深浅而定。具体品种与密度根据不同养殖模式而定。下表可供参照:
  2.投放鱼种的时间选择在晴天风小时进行,投放前对鱼种要拉网锻炼,下田前用3‰~5‰浓度的食盐水或1毫克/升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洗消毒。
  
  三、日常管理
  
  1.平时加强巡田工作,观察鱼的动态及水温、水质变化,适当控制水位,使稻田水位经常保持在40厘米以上,常保持微流水进出。检查拦鱼设施是否损坏,田埂有无漏洞,大雨时注意防洪、防逃。另外,冬天气温低,要防止水面结冰缺氧造成鱼种窒息死亡。
  2.勤施肥料,每隔半个月左右,667平方米施农家肥(人粪、猪粪、牛粪等)100~150公斤,增加稻田肥力,培育水质,保证鱼种吃饱、吃好,但要防止水质过肥,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缺氧或致病。
  3.适时投喂一些菜籽饼、米糠、麦麸等饲料。视气候、鱼类生长情况酌情掌握投饵量,一般冬天气温较高时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1%,开春以后可逐渐增加。
  4.防病灭害,严禁鸽子、老鼠等进田伤鱼。鱼病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一般每半个月用敌百虫0.56毫克/升或漂白粉1毫克/升全田泼洒,二者交替使用,一旦发生鱼病要及时对症下药,确保丰收。
其他文献
1999年,山东省招远市毕郭镇大曲庄村5位农民,共同投资6.5万元,购置了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耕整机,办起了农机服务中心。运作两年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