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模式”——中国技工教育的“小蛮腰”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wish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世界,挑战自我,纤纤细腰,时尚动感,2011年8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当记者在高速电梯里、在1分半钟登上600米高的国内第一高塔——广州塔时,一下子被她的大气、创新、速度、视野、气魄、包容和美丽震住了:上小下大的两个椭圆体扭转而成,在塔体中形成纤纤细腰,宛如扭身回望的少女,极富动感与深情;作为广州新的地标型建筑,她矗立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线的交汇处,与海心沙岛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与北岸双塔建筑“三足鼎立”,和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四大文化建筑遥相呼应,把一个美丽新广州一下子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但当记者亲耳聆听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副书记黄远飞关于广州技工教育的经验,现场参观广州技工院校的改革成果,亲身感受他们总结出来的广州技工教育的“广州模式”后,又一次被一种大气、创新、速度、视野、气魄、包容和美丽的气氛震住了。
  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广州模式”就是中国技工教育的“小蛮腰”。
  广州模式“破壳”而出
  东君凭雨润红姿,开遍南国此一枝。
  正当全国很多技工院校为招生难而叫苦不迭的时候,广州技工教育的招生总量却连续18年递增,广州市不得不因此向全市17所技工院校发出“招生刹车令”。
  出乎意料的招生火爆场面,让广州的技工教育一下子成为新闻点。中央电视台、中国劳动保障报、工人日报争相报道,甚至把广州技工教育作为一种模式进行了挖掘和探源。
  “在行政主导和高端引领下,广州的技工教育呈现出市场导向、开放多元的特点。瞄准培养“一流技工”的目标,广州勇当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总结经验,发现规律,现代技工教育广州模式值得关注和挖掘,参考和借鉴广州技工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将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技工院校建设,推进技工教育科学发展、创新发展。”2011年8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亲自给《广州模式: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探索》一书写序,充分肯定了总结推广广州模式的意义。
  何为技工教育的“广州模式”呢?即广州市先行先试,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的既具有广州特色,又代表全国技工教育缩影的现代技工教育模式,三维一体技工培养体系——“广州模式”。所谓三维一体,即广州技工教育在办学模式上,体现出“政校企”一体;在培养模式上,体现出“工学评”一体;在成才模式上,体现出“技艺道”一体。
  在“政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上,广州市技工教育系统的政府主管部门、技工院校和相关企业、行业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发挥各自作用,协同完成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即由地方政府部门、技工院校、企业等共同参与管理和建设,三者之间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技工的培养。其间,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引导、支持、协调和统一的领航作用。作为技工教育的实施主体,广州市技工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按照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制订培养目标、开设专业、设计课程,实现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学校为企业生产、服务提供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和科研支撑,学校自身吸引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政校企”让三方实现了“共赢”。
  在“工学评”一体的培养模式上,广州市技工教育工作者基于职业资格分析确定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出一体化课程,并有效整合优化课程资源建设,创造性地开发出具有广州特色的工作页学材和学习工作站,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技工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将综合实践教学附着在真实的生产项目合同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或服务环境中学习,培养技术精英。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广州技工教育系统将企业评价和院校自身评价结合起来,大力开展过程性评价。同时,还引入国际最新的职业能力测评项目,以观测学生的职业潜在发展能力。
  在“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上,广州市技工教育充分吸纳了德国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深化了对“技”、“艺”、“道”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发展规律,其发展过程分为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等五个阶段。为了有效融合学生成长中诸多教育因素,广州市技工教育系统以活动为载体,采用各种形式营造氛围,促进技工成才中技艺道一体的运行。
  技工教育广州模式是广州技工院校实践的结晶,广州是拥有技师学院数量最多的城市,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超过10万人,各校自主办学,积极探索,形成了百花齐放,共创辉煌的良好局面。
  “小蛮腰”“蛮”在哪
  既然说“广州模式”是中国技工教育的“小蛮腰”。那么,这个“小蛮腰”“蛮”在哪呢?
  分析技工教育广州模式的特征,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
  特征之一:行政主导。从广州市劳动局到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从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再到如今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这些年来,广州技工教育的主管部门名称在不断变换,但唯一不变的,是一如既往的创新理念和科学发展。
  刚刚完成机构改革,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就提出:加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推动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基于对现代技工教育现实意义的深刻认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了技工教育管理处、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和职业技能教学研究会等部门,负责或参与全市技工教育的管理和服务。这是一次最优化行政资源的配置,这也是一次寄予厚望的创举。正是这种创新理念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广州市“政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
  特征之二:高端引领。30年风雨征程,30年沧海桑田。技工教育广州模式一经产生,就体现出高端引领的重要特征:一是高层次。改革开放30年,广州市初步形成了以7所技师学院为龙头,以22所技工学校为骨干的技工院校格局。二是高定位。广州技工教育紧贴广州市产业升级转向需求,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服务于广州先进制造业、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满足这些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培养一般性的技能人才。三是高标准。近年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对技工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投入,以高新、高端技术项目为主体,逐步建成了“一体、两翼、七点”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服务体系。
  特征之三:市场导向。从计划经济走来,奔向市场经济而去。广州市技工教育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从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出发,引入产业的理念、市场的观念和产教结合的思想,不断提高对技工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关系的认识,同时,坚持市场取向,把市场需求作为办学的第一信号,把市场机制作为办学的重要手段,把就业市场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办学质量和效果的主要依据,把技工院校招生数量、毕业生就业率和学生适应能力作为根本目标,确立技工教育体系的整体构成和层次结构,创新技工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加强广州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技工教育专业设置以及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研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技能人才岗位适应性与匹配度,不断促进经济和教育的协调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机制。
  特征之四:开放多元。技工教育广州模式在办学体制上,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开放式多元化办学体制,形成了校企间的优势互补,产教间的密切结合,最大限度地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同时,坚持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进。
  什么催生了“广州模式”
  镜头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录了广州技工院校的火爆场面。
  “小蛮腰”为什么“蛮”在广州,而不是别的地方?
  “广州的孩子很务实,广州的家长很开通。”对于记者的疑问,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主任陈业彪说,岭南文化浓郁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广州市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体制塑造的制度前提和建设幸福广东的新期待,使广州的孩子在选择高校和技校之间,有了更多了自主、理性和现实的选择。
  岭南文化是技工教育广州模式产生的文化环境。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组成的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正是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精神实质,以及广州人所独具的变革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孕育了现代技工教育的广州模式。
  区域产业发展是技工教育广州模式产生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并于2001年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软化。广州市产业结构发展一直沿着重化工业的方向不断调整,第二产业尤其是以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为三大支柱的工业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广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汽车、石化、钢铁等为标志的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迅猛发展,使广州成为了一个工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经济大市。随着广州市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加快建立,“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商务会展中心、亚洲物流中心、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推进,必将对广州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产生较为强烈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技能人才的供给质量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达成及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的速度。因此,围绕广州市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这一发展目标,优化培训项目结构,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技能人才培训、建立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拓展技能人才培养新渠道,在更高层次上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显著增加广州市新产业发展战略所需的技能人才数量,是解决广州市产业调整中的技能人才缺口的重要举措,这给培养技能人才的广州技工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副书记黄远飞告诉记者:现在广州技能型人才不单单是量的问题,还有质的问题;不仅有总量矛盾,同时还并存结构矛盾。总量矛盾就是到去年年底技能人才是165万,到2012年基本需求底线是190万,总量上相差很大;结构上,这165万技能人才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产业,现代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人才总数上还明显不足。这也是现在看到的劳动力市场上既有招工现象,也有找不到工的现象。广州产业明显向高新技术转型,但是支撑高端产业这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所以,在大量调查分析前提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工教育,核心还是要让技能型人才与现代技术发展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了“273”工程,实施了两大战略,结合七大平台,打造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小企业研发基地、创业培训服务三大基地,来对技师学院进行重新定位,对广州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结构性战略调整。
  市场经济体制是广州模式产生的制度前提。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南巡讲话,将中国的改革一锤定音。技工教育该如何适应已然变化的新形势?广州的技工教育工作者开始求解答案。发展技工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使技工教育主动适应广州社会变革和发展,更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他们明确的回答。
  幸福广东建设是广州模式产生的崭新期待。在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突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广东省的“首善之区”,广州理所当然的要做建设“幸福广东”的排头兵。可以说,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型升级的根本依归,也是建设幸福广东的主体工程,是应对转型期矛盾凸显的治本之策。把民生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大力发展以“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主要目的技能教育,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因为技工教育才是真正“面向人人的教育”。“毋庸置疑,幸福广州的建设呼唤现代技工教育的发展和不断创新,民生问题提速了广州技工教育发展。”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副书记黄远飞深有感触地说:“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工程,还是重大民生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直接支撑产业发展,广州有620多万从业人员,其中80%左右在产业一线,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就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复合技能。这样就能让他们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达到共建共享目标,这就是个更深层次的民生问题。”
  百花园中的奇葩:“广州模式”
  六十年筚路蓝缕,三十年改革求索。
  广州模式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很多风雨。在近60年的发展过程中,广州技工教育发展经历了发轫与起步(1950-1978)、恢复与发展(1978-1990)、调整与提高(1990-2005)、改革与创新(2005-)等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特别是2005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与改革以来,广州市技工教育蓬勃发展,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驶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公办和民办技工院校29所,其中技师学院7所,实现连续18年招生总量递增,2010年在校生总规模已达10.7万人(高级工学生4.63万人,预备技师学生2450人),名列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首位。
  在广州市技工院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之时,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瞻远瞩,局长崔仁泉要求,广州市的技工教育要为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调整与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并指示要“放开视野,开阔思路,以‘首善’和‘率先’意识,高起点、高标准、大格局地谋划设计技工教育科学发展”。为此,广州市人社局成立了以局党委黄远飞副书记为组长,局技管处、教研室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推进技工教育“273”工程,即实施“调结构、抓质量、促发展”和“走出去、引进来”两大战略,着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小型企业研发和创业培训孵化等三个基地,重构教学、管理、实训、信息、保障、安全和招生就业等七大平台。
  在推进“273”工程的同时,广州市人社局组织职教专家、学者和技工院校骨干深入调研,开展“广州市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形成了重大科研成果——“技工教育广州模式”。
  第一次明确提出“广州模式”这一表述是时任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2008年1月9日,在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系统2007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局长崔仁泉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继续探索校企结合培养预备技师的新路子。推进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制度改革,完善和推广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新做法,并努力把‘广州模式’打造成全国的‘品牌’。”2008年5月,原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广州召开“广州模式”推介会,向全国推广实施“广州模式”。
  设立科研课题,深入提炼广州模式精髓。为了全面推进广州技工教育“273”工程,谋划广州市技工教育科学发展,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于2010年4月对“广州市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发展战略研究”进行课题立项,与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等院校合作研究广州技工教育“273”工程实施策略。该课题亦受到上级领导的关注,被纳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我国技工院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的子课题。5月,作为广州技工教育“273”工程的重要支撑,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对“基于广州技工教育273工程理论体系的广州模式研究”进行科研立项,并组织科研力量集中攻关,全面研究,对技工教育广州模式的精髓进行提炼和理论总结。
  广州模式的形成是在广州市技工教育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广州技工教育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和高度提炼。“广州模式”四个字凝集着广州市技工教育系统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
  “广州模式”未来——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幸福技工”
  广州模式,中国技工教育百花园中一朵奇葩,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技工教育模式,一个技工教育的成功范例。在广州市人社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广州职教人多年的努力探索,一个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现代广州技工教育体系已基本建立。
  但是,面对广州市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新形势,广州技工教育人并未止步。他们决心把广州模式建设成为幸福技工教育模式、创新技工教育模式、持续发展的技工教育模式、具有中国特色且国际化特点鲜明的技工教育模式;继续完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实现广州市技工教育上下衔接,横向贯通的发展目标。
  广州模式的下一步目标就是打造新时代的幸福技工教育模式。幸福技工教育,就是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追求社会平等尊重的幸福;把幸福当作技工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教师享受教育幸福、幸福地教,学生体验幸福教育、幸福地学的一种和谐的技能人才培养活动。为此,广州模式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努力促使技工教育要努力关注人的发展,把师生的幸福作为开展技工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学生在技工教育过程中体验到幸福,从而生成健全的人格和培养对幸福的渴望;教师在技工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幸福,体会到来自职业的乐趣与价值。他们在传承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的同时,获得内心的快乐和精神的成长。幸福技工教育是广州模式内涵发展与文化提升的标志。
  “十二五”时期的5年,必将成为广州市发展技工教育厚积薄发、承前启后、创新模式、创出品牌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重要的发展时期中,要继续创新发展“广州模式”,要有新战略和新举措,加快构建广州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为此,他们正在行动起来。一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广州技工教育服务民生和产业的功能。到2015年,广州技工教育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六所技工院校培养引进专任教师4000名,一体化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50%,生产实习教师达到60%以上;年培训在职教师600人次(其中年出国培训100人次);全市评出一批在国内技工教育领域中有重要影响力名校长,名教师、名专业、名课程;技工院校学生首次就业率保持在98%,优质就业率达到90%。二是优化生源结构和素质,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广州市市属技工院校2010年度招生已达到3.8万人,办学总规模增加到10.7万人。计划到“十二五”期末,新增技师学院1至2所。全市技师学院校均规模达到15000人,一般技工院校校均规模达到2000人。争取与高职院校同平台招生,进一步扩大招收高中毕业层次生源,优化生源结构和素质。此外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鼓励更多优秀学生报读技工院校、选择技能成才之路。全市技工院校办学总规模达到15万人,其中高级工、预备技师的在校生比例占总人数的70%。三是优化专业结构和专业资源分布,体现办学定位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广州技工教育要在规划、建设和发展方面做到明确方向、夯实基础、把握机遇、寻求突破,将广州技工教育发展科学而清晰地定位在:为广州“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群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持,进一步提高广州技工教育与广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程度,继续坚持和深化“四个服务”(服务广州、服务就业、服务企业、服务农村)。要根据市人大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部署,在2005年市技工教育首轮调整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抓紧对本市6所公办技师学院和其他技工学校展开第二轮的调整改革,对技工院校的校区教育资源特别是专业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要着力解决专业建设重复、资源浪费较大、“多校区管理”效率低、发展方向不够明确、校区定位不够清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要在现有的专业门类的基础上,积极增设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广州市重点支柱产业的专业,重点打造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制造重点产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证券、保险和房地产等九大支撑产业匹配专业,涉及支柱产业和支撑产业的专业比为4:6。
  打造中国特色技工教育,实现广州模式国际化。广州模式是既有广州特色又是中国技工教育缩影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也是彰显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新时代背景下,广州发展技工教育,将认真研究现代技工教育发展趋势,树立“高端、多元、内涵”的新理念,描绘广州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蓝图,部署“高标准、大格局、全方位”的新战略,落实“能引领全国、具有国际水平” 的新目标。所有这些,虽任重而道远,却必定是打造中国特色技工教育品牌、促进广州模式的国际化发展的未来探索。
  广州今后将继续创新“三维一体”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并此不断创新广州模式,更好地锻造广州技工教育金字品牌,最终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创新广州模式最重要的“抓手”,就是坚定、持续地推进广州技工院校“273”工程,建立起 “273”工程科学可行的工作制度和评价方法,指导广大技工教育工作者充分地理解“273“工程所涵盖的管理理念、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并融会贯通地落实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可以预计,到2015年,创新广州模式将有更丰富、更深刻、更科学的内涵,广州技工教育将充分获益于广州模式,成为广州城市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领地,广州因广州模式而进一步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魅力和活力。今后广州将借政府统筹建设“一体两翼七点”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的东风,在7所技师学院中建成7个示范性技工院校实训中心,并将其建成7所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师学院,其办学层次等于或高于地方的高职学院。广州市技工院校将全面参与到提升劳动者素质、提升城市创新与活力、促进就业和创业等政府民生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务中去,因此增强技工教育的民生功能和产业功能。今后,广州还要在技工院校群中着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中小型企业研发基地和创业培训孵化基地等三大基地,即逐步建起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同时,将加快技工院校管理、教学和教研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有效提升实训设施、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增强技工院校核心竞争力。
  理念先行,敢于担当
  广州技工教育人正在改革发展的新路上努力求索、辛勤耕耘!广州技工教育人乐观地设想,争取利用“十二五”时期5年时间,创新广州模式并将广州模式将发展国内发达城市发展技工教育的优秀范例,建成引领全国、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以实现广州技工教育在“十二五”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根据作者采访资料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广州模式: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探索》一书有关资料改写。)
其他文献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等职业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在從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总体的道德要求。  一、目前我校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参差不齐  由于前几年企业需求量大、招生多,师资缺口较大,学校抽调一部分工人充实到教师岗位,并抽出部分文化教师到大专院校进修
2009年6月,在香港举办的第33届亚洲发型化妆大赛上,尤丽调一举囊括女士剪吹组冠军、创意手甲冠军以及发型全场总冠军——这是大赛自1976年创办以来,首次一人同时夺得3个冠军大奖。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在亚洲大赛上折桂,还将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道工”。尤丽调跟记者扳着指头算,要形成这样的发色,“经过了10多道染色、褪色的程序,最后才有了这样梦幻般美丽的色彩。” 基于多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本身是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规划纲要》的精神,准确把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方向,是进一步做好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前提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获第七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决赛5个二等奖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七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决赛中,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系电视节目专业教研室王琪、梅勇两位老师和5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经过激烈竞争,发扬团队协作精神,顺利入围高校(NOC)决赛,并获得了5个全国二等奖,两位指导老师也同时被大赛组委会评为 “优秀指导教师
2011年,湖南省湘西州新增城乡就业64519人,职业培训61337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4831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648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2757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参保39353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308019人;最低工资标准由2010年725元/月提高到840元/月,增幅达15.8%……  实实在在的数据,折射出湘西州以人为本、普惠民生的殷殷之情,也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交往、联系日益频繁和密切,因此更需要具备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能。但传统的应用文教学只注重向学生讲授基本格式,忽视传授掌握应用文的基本方法。本文针对技校学生学习应用文感觉枯燥乏味的问题,介绍笔者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七个做法。  关键词:应用文 写作 能力 培养  技工学校的应用文虽然只有八种,但它们不仅是学生职前、职后交流思想、沟通信息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培养技师的计划,各类职业院校都积极响应,开展了多个工种的技师培训班。成为合格的数控技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具有现代从业者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相关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操作数控车床的较高技能及数控机床所需的复合技能,能熟练操作、使用和维护不同操作系统的数控设备;掌握数控生产关键技术和独特技巧,具有独立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完成综合性工作项目、组织技术攻关和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全国《社会保险法》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于7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出重要批示。  吴邦国指出,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保险法》宣传普及活动,对保障法律有效实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普法活动与法制实践活动结合起
既是中职改革示范校建设的动员会,又是掀起新一轮职教发展的主战场,在这个三批次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尘埃落定、首批省级中职示范校名单出炉的巧妙时机,召开这次浙江省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培训会,是希望各位中职校长有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职业学校的志气,有改革创新的锐气,有示范引领的勇气和廉洁自律的正气!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鲍学军  2010年,浙江省首批11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常听到我的学生这样抱怨,“我不喜欢我初中的英语老师,所以对学英语也没兴趣。”这类话听多了我不禁产生这样的思考,既然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为什么不培养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对教学产生一种有利影响呢?  我国古语中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技校学生因为中考失利,普遍存在不自信、失落的情绪。我们教师如果能做到“亲其生,授其道”,用情感去化解学生的失落情绪,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那么必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