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小型水库雨水情和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化平台研究

来源 :水利技术监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充分运用“云物移大智”等信息技术赋能水库管理全过程,完成大连市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强水库雨情、水情、工情以及视频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处理,为小型水库的防汛指挥和日常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并推动大连市小型水库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大连市智慧水务建设水平.
其他文献
对蓄水安全监测资料进行及时有效分析,是提高水电站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以西藏拉洛水电站为例,从原型观测资料出发,结合有限元模拟,对高海拔地区土石坝监测项目及仪器布设、资料分析方法等进行研究,重点探究坝体填筑及蓄水运行后水位升降对沉降变形、渗流渗压与应力分布等安全监测资料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坝基础及心墙渗流微小,坝体坝坡等部位位移及变形均较小,基本趋于稳定.
基于逐步回归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构建了五强溪水电站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采用拉伊特准则确定可靠的监测数据,基于可靠的监测数据,构建考虑水压、温度、时效因素的混凝土重力坝变形预测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根据五强溪大坝坝顶J23测点2006年~2020年的监测资料获得该测点的沉陷曲线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根据数值试验,选定的LSTM模型包括2个LSTM层,激活函数采用整流线性单元函数,输入序列长度为20.训练集数据取2006年~2017年的监测值,2018年
为研究移动式防洪墙的变形情况,建立移动防洪墙的挡水原型试验模型,测量移动防洪墙在不同挡水高度下的变形情况,结合有限元法进行试验工况下的理论分析计算,研究表明移动式防洪墙实际变形值大于理论计算值,实际应力值小于理论计算值.移动防洪墙设计时应重点强化支撑杆结构,优化立柱柱脚结构,减少柱脚应力.
文章对北方寒区变温条件下的水工混凝土自身体积变形试验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水工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是其自身体积变形量主导因子,线膨胀系数越高其自身体积变形越大,其次为混凝土测点中心温度均值.在无外力和湿度交换的环境下,水工混凝土自身体积变形量受其胶凝材料水化作用影响而增大.
文章基于新疆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和突出问题,梳理出未来5年新疆水资源科技方面的5个课题,对新形势下新疆内陆干旱区水资源配置、生态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经济效益优化、水资源科学调控与安全,以及重点河流塔里木河的水资源使用需求、生态保护等研究课题内容进行了规划,为新疆未来水资源优化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章为研究冻融循环影响下环氧砂浆修补材料的工程力学性质,在室内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环氧砂浆材料开展了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试验.研究发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长,环氧砂浆修补材料的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但其质量和抗压强度均不断降低.研究成果为我国水利工程混凝土修复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文章采用浊度仪对熊岳地区含沙量自动观测进行比测分析.比测结果表明:当熊岳地区含沙量低于300g/m3时,通过建立站点浊度仪观测值和含沙量的转换方程,可通过浊度仪实现断面含沙量的自动观测,通过比测分析,自动观测含沙量和传统人工观测含沙量的误差小于20%,达到河道泥沙测验的精度要求.
为探究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运行体制机制创新,文章以临洮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运行管理为案例,对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设、监督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设的意见建议.
坝基渗漏是水库大坝运行期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文章运用地质雷达、钻孔电视、超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技术对老石坎水库坝下渗漏进行综合探测,充分利用不同物探方法的优势,并结合传统地质钻探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探测准确性及可靠度较单一探测方法明显提高,能较全面地反应坝基的渗漏情况,为以后类似工程案例提供技术借鉴.
为找出浙江省极端降雨的预测模型,文章选取了3种极端降雨指数,基于高斯回归(GEP)、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ANFIS)、多元自适应回归(MARS)和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GBDT)构建了浙江省极端降雨指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GEP模型在3种极端降雨指数预测中均表现出了极高的精度,同时该模型在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内具有极高的适用性,表明GEP模型可作为浙江省极端降雨预测的标准模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