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幼儿科学路上的指路人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ang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奇心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这使得他们从小就对身边的一点一滴感兴趣,如:树叶为什么会从树上飘落,鱼为什么会在水里游,并且随着幼儿年龄的逐渐增长,他们的探索和操作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如经常把一些玩具拆开观察里面的构造,幼儿总喜欢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经验,体验乐趣。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在实施科学教育的活动中,应当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践的机会,并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质疑,让幼儿在观察、实践中丰富科学知识。
  一、培养幼儿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经常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如变个小魔术、做个小实验、讲个小故事、猜个小谜语等等,以此来引起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幼儿可以进行的科学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它既可以是正规性的科学活动,也可以是非正规性的科学活动,甚至可以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我通过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如设立自然角、科学区等,除此之外,我还带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带领他们散步、郊游、参观、观察,这样不仅开阔了孩子的视野,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一些科学探索活动,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积极地在活动中进行探索,激发孩子更大的兴趣,如:在我带领孩子们进行“物体是怎样移动”的科学活动中,我先让孩子将形状各不相同的盒子、木头、铁块、粉笔等分别放在桌子上,并向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如何使这些东西动起来?”然后让孩子自己自己动手去研究,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想出了好多办法,一会用手折,一会用拳打,一会儿用嘴咬,一会儿用手推,然后,我再请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他们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又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讲述,幼儿懂得用力大时东西滚得快,移动得远,相反的,如果用力小时就慢而近,用力很小时,重的东西就不动的道理,经过这次活动,幼儿们明白了要移动物体需要力的作用,这既活跃了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在探索中得到成功的乐趣。因此,我们在活动中要尽量为孩子们提供信息,激发其科学情趣并营造出能让他们自由探索的、自然的和科学教育的环境场所,让孩子们体会到科学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科学教育生活化,在实践中体验科学
  身为老师,我们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并且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的气息,并以此为基础有效地组织起活动。例如在金秋时节,孩子们常常在身上藏一些瓜子,偷偷地与同伴分享。我便由此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瓜子”这一个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各自从家里带一些瓜子到幼儿园,而我便在网上收集了许多瓜子和生长植物的图片、实物,幼儿在尽情地品尝瓜子之余,又让他们了解到瓜子是如何生长的,以及各种瓜子的不同特点。这样幼儿们既吃的开心,又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另外,我们还要具有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有几个孩子抬着头,用自己的小手指着附近建筑工地上的大吊车,议论纷纷,不一会儿,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参与其中。如何利用这辆大吊车,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呢?我们就即刻组织幼儿走近大吊车,让幼儿们仔细观察吊车的运作过程,并让他们了解到吊车的作用,知道大吊车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困难,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又如,“保护冰宝宝”就是幼儿在生活中,偶尔发现冰,再产生认识冰、了解冰的特点所进行的一个活动。由于自然结冰在我们这一带很少见,所以孩子们看到操场上洒落的满地的晶莹透亮的碎片时,有的说是玻璃,有的认为是冰,那么要如何才可以让大自然的这一现象自然而又深刻地植根于幼儿的脑海?我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孩子们每人找一块冰宝宝,并且想办法不让他们变小。幼儿想出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用手帕、餐巾纸包住的,有藏在帽子里,有找地方埋起来的,但最终的结果让孩子们明白,冰还是会化成水,在孩子们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发现总是源源不断,幼儿对冰易碎、冷硬、融化等特点的掌握也是生动而又感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到了许多科学知识。
  三、创设良好环境,培育科学情操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既要关心幼儿,对他们认真负责,又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从而束缚住他们,例如在进行科学活动中,我们不应当要求孩子们一定要按照我们的方法进行活动,这样便压抑了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又如在让幼儿自由活动的时候叮嘱孩子:玩的时候小心点,当心弄坏了玩具,试想:幼儿还没开始玩我们就让他们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怎么可能还有兴趣集中精力进行探索呢?而只有让孩子们处于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他们才能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发现并提出问题,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幼儿时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薄弱,常常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句批评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励他们,如“大胆试试看” “你一定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探索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中,不仅有助于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幼儿不断的探索能力。如在科学活动“种子的成长”中,我为幼儿们提供了许多资料还有植物的种子,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记录、仔细观察种子,来了解种子的成长过程。种子怎样从泥土里出来的、怎样长大的、要多长时间给种子浇一次水,让幼儿感受种子的成长过程。而我在整个过程中给予孩子们积极的鼓励,让孩子在探索活动中,让他们处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中,通过动手动脑,亲身体验,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习到科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是他们乐学、好学,做好他们科学道路上的引路人。
其他文献
江苏省常熟市元和小学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儿童诗的教学,从语言、意境、情感、模仿等方面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儿童诗的内在特质,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策略  儿童诗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凭借清新
【摘 要】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关系的过程,也是幼儿大胆想象与创造的过程。科学学习能够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如何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观察研究、反思总结,在与幼儿的一次次科学之旅中品到了探究之趣,尝到了创造之乐。  【关键词】 探究;创造;科学游戏  案例一:陀螺
冬姑娘带着她的冰雪和寒冷的北风走了,春姑娘带着春天的种子来了。  春天,百花盛开,生机勃勃。树木抽出新的枝芽,小溪里融化的雪水叮叮咚咚,像一位钢琴家在弹奏钢琴。融化的雪水,随着小溪清流,鱼儿在溪水中欢快地跳跃。一座座山川紧紧相连,像不离不弃的兄弟姐妹。小草从土地里探出脑袋,像一名小心翼翼的侦察兵。小花也在争奇斗艳,有火红的鸡冠花,有大气的牡丹花,有一样漂亮、却不太显眼的蒲公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相信一說到“作文”二字,人人会皱眉蹙额,牢骚满腹。因此,如何突破这个语文教学的难关,这曾经也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经过几年的高段教学尝试,如今,我终于可以说,我也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一、选题——记实为主,写出“我手写我心”的真实  还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最爱给孩子布置的作文题目常常是“一件_______的事”“我的妈妈”“我的学校”……这样的题目学生自由发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练习是辅助教学、巩固知识、提升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但若要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教师就不能随意的设计,还要站在学生的高度,优化练习,让学生趣练、乐练,提升思维品质。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具体思考与探究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一、突出思维性,多向变通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练习的目的不单单是巩固知识,还在于引导学生运用一定数学思维方式来细心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强化或获取新的数学思想方
仍记得故乡的后山上,是浪花般层层叠叠的梯田,浑浊的泥水里挤满了糯稻,春夏交接的时候,绿油油的穗苗像是镶了花边的绒布,好看得不像话。  爷爷做了一辈子的农务,也在这梯田上操劳了一辈子。稻穗抽芽的日子里,他就别了一把同他一样上了年岁的草剪,和泥水里挣扎着冒出头的草芽斗劲。农闲的时候,他就端着一根泛黄的马扎坐在门前,看着满山摇曳的糯稻出神。院里的母鸡咕咕咕地啄着地上散落的米粒,爷爷的水烟筒咕噜咕噜的冒着
【摘 要】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因而班级管理效果如何对于学校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有信心,还必须具备一颗童心,而且还要学会如何关心学生。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工作体会;班级管理  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性格不够稳定,天真
【摘 要】 STEM教育不仅仅是包含数学、方程式和科学原理,它更是一种能够阅读、观察并分析信息、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的方法。以《大气的压强》的教学为例,在新课引入、课中讨论汇报与实验操作、课后反思等环节,应用STEM教育思想,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落实和升华。表明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引入STEM教育思想是有效的、可行的。  【关键词】 STEM教育;初中科学;教学设计  STEM教育科学(Sci
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有十余年了,很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经过培训、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对小学美术课程整合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美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  曾经有专家提议将美术课与音乐课整合成一门课程,即艺术综合课,我认为这其中所体现的艺术融合理念是非常好的。音乐是听觉艺术、时间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人的听觉和视觉不是完全孤立和隔绝的,而是互相沟通互相影响的,这就是
前不久,参加了一个“校长论坛”活动,聆听了北师大教授钱志亮先生关于《教育的逻辑起点》的讲座。钱教授站在历史的高度,把古今中外的文化教育从源头上条分析理,评判优缺正误,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真理的洗礼。最后比较了各种文化的优缺点,总结概括了我国当前的严峻形势,语重心长地指出国家兴亡,人人有责。以如何看待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为题,大声疾呼,努力唤起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并结合我们大家的工作性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