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许多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围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为依据,不断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及成长。对中职美术教学来说,该学科的教学元素比较复杂,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为了抓住中职美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点,积极凸显这些学科教学的核心要求,老师需要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依据,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融入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保障学生获得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创新动力。以中职美术教学为分析对象,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融为一体,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及要求,以期为推动该学科教学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关    键   词]  中职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5-0184-02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实现与时俱进,许多中职美术老师在开展学科教学實践的过程中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专业素养提升的实质条件来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中创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符合课程改革的实质要求,对调整教学思路、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应用意义重大,中职美术老师需要结合这一阶段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教学思路,关注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效果的综合提升,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策略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完美对接。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老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时代价值以及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此来对专业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结合相关实践调查不难发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一部分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工作的实施作用及价值,所采取的培养模式较为落后,实际的中职美术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及影响。
   (一)中职美术与设计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职业学校的美术类的专业,一类是早期的师范学校美术教研室发展起来的,另一类是工科或行业类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衍生发展起来的。很多学校采用了美术与广告设计相关的专业方向,但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基础绘画、相关的构成等基础课之外,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很多课程,这些课程涵盖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网站美术等诸多方向,让学生泛泛学习相关软件,有过之而无不及,让学生应接不暇,不能做到专而精,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在发展的同时应考虑人才培养的方向的精细化目标,设置相关具体化的专业以适应市场配置需求,或者由一个大的专业方向分支相关的专业设置,让学生依据自身特点和喜好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做到专而精、有针对性地培养,万不可让学生成为万金油,好像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是什么都不精。职业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采取企业订单培养的模式,针对不同的行业培养又精又专的行业骨干。
   (二)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不管是教学改革还是教学内容的优化升级都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这一主体对象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分析及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教学的针对性。但是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不难发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之中有一部分老师发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足,极少有学生能够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和沟通并表达个人的真实意见,这一点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呈现得非常明显。这一学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实践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的学生没有意识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和价值,缺乏自主创新和主动学习的激情和热情,难以保证自己作品创作的有效性及创造性。
   (三)老师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中职美术教学的实践性较为明显,老师扮演重要的角色,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后期的教学质量。有一部分中职美术老师缺乏专业教学创新,常年公式化教学,在基础绘画教学中摆放几组静物或石膏完成相应的课时,没有意识到对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环节中宜突出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汲取中外美术名家作品及风格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绘画风格与表现技法方面的主题讨论,沿着“美”在哪里、“表现”在哪里、“意境”在哪里、“主题”在哪里的主线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不画“死”画,主动思考。从而摆脱枯燥机械的写生课堂,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一些美术老师,特别是刚步入教学一线的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个人对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较为浅显,无法积极利用个人的教学经验和学科教育背景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只能够以简单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自己大学期间绘画实践为依托组织课堂教学,这对“00后”这代沉溺于手机和虚拟世界的中职生来说,他们难以提起专业的兴趣和热情。一个优秀的美术老师应该加强自身对中西方绘画和中国传统文化涉猎及研究,以渊博的知识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形成个人魅力,做一个让学生敬佩和敬仰的老师,这样才能形成榜样的力量,引导并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只有深入地学习,才会认识自己的不足,墨守成规、没有创新的思想难以实现中职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内容的全方位改革,无法做出正确的引导,学生对这一学科的认知和理解也含糊不清。另外,这部分老师关于自身作品储备和美术鉴赏方面的教学经验不足,难以提炼美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筛选及设计上出现了许多的畏难情绪,难以真正地实现不断的创新以及突破。    三、中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为了避免上文中所出现的不足,我国中职美术老师必须要注重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依据,关注各种创造性教学策略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创作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不断实现三者的完美融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加深学生对中职美术学习的认识及理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讨的过程中意识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一)拓宽艺术视野,发现“美”的真谛
   “美”是发现出来的,只有发现了“美”,我们才能感受“美”带来的愉悦,“美”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国有一成语叫“眼高手低”,是贬义之词,如果辩证地看,手当然是永远跟不上眼的,这就需要美术老师不断增加自身艺术方面的涵养,拓宽自己的视野,绘画是多元的,优秀的艺术家多是在国学、文学、解剖学、书法、中西方文化、建筑学、设计学领域有深入学习研究的大师,他们根植生活、发现身边美的事物、讴歌生命之美、人性之美,正因为如此,才会创作出更有品位、思想和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多看、多分析、多研究不同的艺术作品,运用互联网加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美”在哪里,如何发现美、鉴赏美,洞悉怎样让生活化的美转化为艺术化的美。譬如绘画有构图之美、构成之美、线条之美、色彩之美、概括之美、对比之美、虚实之美、取舍之美、表现之美、意境之美,老师把“美”的事物传递给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临摹和模仿,在完成基本形塑造准确、拿捏得当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二)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学生才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以及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教材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职美术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涉及许多的影响要素且教学难度偏高,为了保障高效课堂、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老师必须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做学生的朋友,获取学生的信任。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同样,学生的每一个作品也是有闪光点的,即便是一幅平淡无奇的作品。作为美术老师,努力找出这个闪光点,以赞赏的目光鼓舞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能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进步离不开正确的引导。毋庸讳言,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雕琢,就像一块没有特点的石头,有些石头经过雕琢可以成为美玉,而有些石头雕琢之后还是石头,那么我们就让它成为周正的石头,可以铺成平坦而广阔的路,做社会的有用之材。美术教学本身需要手把手教,通过美育鉴赏、课堂讲解、以身示范、作品点评,老师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能够主动地与老师说出个人的看法以及意见,从而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应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完成美术教学中的创作活动,掌握这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素。
   (三)提升鉴赏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美术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为了揭示这门学科的教育教学作用及价值,老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之前需要关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践行策略及要求,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依据,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过程之中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利用。学术界在对中职美术教学进行分析时强调,中职教育阶段之中的美术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学习这门科学知识之前,中职美术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为依据,并积极开展院校之间的交流,利用聘请校外名家到校讲座,举办画展、摄影展、设计展等专业展示活动营造浓郁的专业学习氛围。带领学生深入行业企业参观考察,把企业好的项目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习实践,使产教相融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四、结语
   中职美术教学的实践性较为明显,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老师需要注重学生兴趣点的分析以及研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保障教学环节的一一落实,更好地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及优势。
   参考文献:
   [1]郭靖.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11):313.
   [2]王琪.中職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J].现代交际,2016(15):127.
   [3]吴华军.论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6(1).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相关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中职院校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以及教育者,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当前时
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型人才需求,根据湖北省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发展形势,结合前期校级课题对高校、行业企业(湖北省信息职教集团会员企业)中网络技术岗
研究背景:肾移植是目前肾脏替代治疗的方法之一,移植成功率在逐渐上升,但术后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发生仍是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最大的威胁,因此肾脏移植手术后移植肾功
[摘 要] 人文素养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精神,是精神层面的对人生存意義和价值的终极关怀,是为人处世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包含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人文素养就是在注重人类自身的情感和个性,以人的感受为根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我们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语文教学中三种精神的融合实践,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
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英语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一直都是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在以往传统的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教学效果较差,非常
[摘 要] 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中职学校中体育教学是重要一环,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运动技巧,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因此,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职业能力是必备能力,同时也是教师必须注重培养的能力。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能够运用有效、高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那么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的:利用脂肪血管基质部分(SVF)、成熟脂肪颗粒组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神经肽Y(NPY)建立组织工程模型,通过对比实验,评估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填充材料的效果。  方法:从